先看這樣一段話:
人心就像一個容器,
裝的快樂多了,煩惱自然就少;
裝得簡單多了,糾結自然就少;
裝得滿足多了,痛苦自然就少;
裝的理解多了,矛盾自然就少;
裝的寬容多了,仇恨自然就少。
胸襟決定器量,境界決定高下。
活着就是一種修行,修行就是修心。
修得一顆平常心,無時不是快樂;
修得一顆滿足心,無處不是幸福。
看過之後是不是覺得寫得都挺有道理的,有一種人生自由我創造的感覺。仔細琢磨的話,好像隻要按照這樣去做,去努力和堅持,可能真的能達到文中所說的幸福。
01
—
如何畫好一匹馬
如果你真的親自體驗過成功,或是自己實踐過各類抖音小視頻中的所描述的情景,你會發現其實大多數情況下,果真的實施起來的話可能跟想象中的不太一樣。
我們看下面這張圖:
-▼如何畫好一匹馬-
-▼如何畫好一隻哈士奇-
從這其中你一定也發現了,不隻是畫一匹馬,還是一隻可愛的哈士奇,每一次的成功都不是那麼容易,有多少辛酸,有多少痛苦,都不可能隻用幾個哈哈哈哈哈就可以描述的。我們經常聽到各類小視頻所提及的各類小知識和愛情箴言中,振奮人心的功效或許有,但真正能給人帶來深刻刺激的還是最直接的成敗體驗。
02
—
自我效能感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于20世紀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為的社會基礎》中提出一種概念叫做:自我效能感。它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
這段理論對我們的實際生活有什麼作用呢?
首先,想想幾個問題,你有沒有遇見過。
是不是以上中的幾條已被不幸言中了,而自我效能感正是描述了這些想象,并讓我們更加理性地面對自己的問題。
03
—
解決和提升
現實生活中,成功的定義有很多種,适當的目标和努力會增強成功體驗,反之亦然。
比如我們說的“别人家的孩子”。如果我們的家長能夠讓“别人家的孩子”變成具體的某個孩子,假設家長這樣說:“你看2樓老王家的閨女王麗麗,人家考試得了65分,及格了。你得了59分。你是不是應該多向她學習,下次努力,加把勁兒,一定能考的比她更好!”你是不是心裡會更加好受,并且有可能接下來真的超越王麗麗,并能做得更好呢?
宏觀的不切實際的激勵并不會産生明顯的效果。非但沒起到效果,還會加深失敗的體驗。而成功的經驗能夠有效提升自我效能感,反複失敗卻會使得自我效能感越降越低。而這一切發生的重要前提是要與榜樣有一緻性和相似性。
在我們生活當中,我們的個體本身、環境和人格之間有着非常複雜的交互作用。如果忽略了環境等其他因素的話。那麼我們就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生活,就會産生很多負面的反饋,比如付出沒有回報,努力沒有結果,說到做不到等等,就會降低自我效能感。從而使自己陷入更加糟糕的境地。
所以,我們在現實中要學會從恰當的實際出發,定義恰當的成功,選擇恰當的方式,才會擁有恰當的堅強和恰當的自信。
簡單說就是:自己對自己負責,不失信于自己。不管是上述的幾個問題還是刷抖音玩遊戲也好,還是犯了很大的錯誤等等。逐漸學會正确面對自己,從内心給自己一面鏡子,從一點一滴的小成功小确幸當中逐漸找到自己最終想要得到的大幸福。
祝願每個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能夠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