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的錯誤以為。三十六計走為上記。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這一句話,那麼關于三十六計是怎麼來的,作者又是誰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一曲臨江仙瞬間将記憶拉回到童年記。得小時候看過三國演義。裡面有萬軍叢中取上将首級,勇不可當的虎将。亦有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善謀之士。而在衆多善謀之士當中又以諸葛亮最為人稱道。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或者是受什麼影響起諸葛亮三十六計這個認知就開始在我腦海裡面紮下了根。
當然,顯而易見這是一個錯誤答案。諸葛多智而近妖,雖然說作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等諸多殊榮的諸葛亮,的的确确跟三十六記沒有任何一點關系。陳壽所著《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第五》中諸葛亮的生平寫得較為清楚。那麼既然不是諸葛亮三十六計的作者又會是誰呢?
關于這個問題隻要百度一搜索答案又會指向另外一個人——檀道濟。那麼這個正确嗎?不正确,或者說不夠準确。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檀道濟有是誰?
或許有人對他不是很熟,有這麼一個成語就是他創造的叫自壞長城。檀道濟是東晉人士,早年跟随劉裕讨桓玄入建康,成為劉裕的建武将軍參軍事、後又轉任征西将軍參軍事。後又随劉裕建立劉宋政權,劉裕稱帝是為宋武帝。檀道濟也随封了候。又經北伐前秦、北魏、平叛等諸多戰役。戰功卓著官至司空。
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劉裕的繼任者(中間有一少帝被廢)宋文帝因檀道濟功高震主又多有猜忌在自己生命快要走到盡頭的時候選擇了将其處死。具體罪名語焉不詳。也就是在檀道濟入獄前說出了那一句“乃壞汝萬裡長城!”簡單地介紹過檀道濟的生平,那麼他會是三十六計的作者嗎?或者說會跟他有關系嗎?從他的生平上來看目前是沒有的。主要參考《宋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 檀道濟傳》。那麼為什麼連百度搜出來的答案都會說他呢?或者很多人的共識就是他呢?這裡就要提到另外一個人了,誰呢?這個人叫王敬則
王敬則生年不詳。最早見書于元徽二年即公元474年。離檀道濟死已經過去了38年。這個人也是劉宋政權時期的一個将領。後來因造反失敗而死。(死時已經改朝換代為齊了)但是在他的造反過程當中發生了這麼一件事。就在他造反的時候另外一個同樣準備造反的東昏候在皇宮看着看到遠處征虜亭着火了。以為是王敬則于是匆忙收拾東西跑路了。有把這事告訴了王敬則。王敬則聽後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南齊書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這應是這句話的最早出處,也是佐證三十六計作者為檀道濟的證據。但是如若真如此的話,那麼著書立傳這麼重要的事情為什麼沒有出現檀道濟本人的傳記裡面?而是借他人口來證明呢?對于這個問題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
說了這麼多不能光說廢話,最終答案是什麼呢?準确一點地來說通過王敬則的口我們幾乎能夠确定他口中的檀公應當就是檀道濟。原因是因為二者所處年代相近,尊稱檀公同時期這一姓的也隻有他與其族人,又以檀道濟最為著名。并且其族人有傳者也未見有相關方面記載。因此後世諸多名人、著作都以此為依據。稱其為檀公三十六策。而我們今天所見到的《三十六計》的确不是檀道濟所作。而是因為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流傳太廣于是有心人采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确考。所以王敬則傳所提到檀公三十六策與我們今天見到的應是有區别的。這應該是比較标準的答案,那麼檀道濟在世的時候是否著有此類書籍呢?
最後不管怎麼樣,三十六計都是我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争經驗的兵書,也是中華民族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産。都值得大家閱讀。謝謝大家如有錯誤與意見歡迎留言指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