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想讓寶寶少生病記得做好這三點

想讓寶寶少生病記得做好這三點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1-25 17:32:24

想讓寶寶少生病記得做好這三點(如何讓寶寶少生病)1

苗萍給寶寶做檢查 河南商報記者楊東華/攝

河南商報記者王苗苗

人,難的是選擇了自己喜歡的事兒,并一直堅持下去。

人,喜的是事業與愛好不謀而合,互相促進。

人生的喜與難很少有人兼具,但鄭州人民醫院兒童健康發展中心主任苗萍做到了。

從事兒科工作30年,從兒科到兒童保健,再到兒童健康發展中心,苗萍有話要對家長們說……

心聲 因喜愛而選擇因熱愛而堅持

“我從事兒科完全是因為喜歡孩子。”高考填報志願時,從小喜歡孩子的苗萍選擇了報考醫學院的兒科系專業,這也讓她成為少有的,兒科系畢業且始終未離開兒科領域的兒科醫生。

兒科醫生收入低、工作累、風險高,已成全行業公認的事實,于是,苗萍一半以上的大學同學都脫離了兒科專業,轉行到内、外科工作,“有不少人勸我,讓我離開兒科,換個其他掙錢多、發展好的科室,但我就有點固執,我就想待在兒科。”

在苗萍看來,自己直率但不急躁的性格适合在兒科工作,特别是在與孩子的不斷接觸中,她還漸漸發現,受孩子們和工作性質的影響,自己的心态也更加年輕化。

“有沒有人說您的模樣也受了影響?”聽到河南商報記者的話,苗萍笑了,“還真有,說我沾了孩子們的光,越活越年輕了。”留着齊眉娃娃頭,身材瘦小的苗萍,的确讓人難以将她與50多歲的年齡畫上等号。

感受 酸甜味的工作讓她收獲頗多

“兒科就是啞科,面對的困難相對來說就會大不少。”苗萍說,醫生了解患兒病史及病情,主要依靠家長轉述,但家長的表述未必準确,“心細的、焦慮的家長,往往會把孩子的症狀說得重些,心大的家長就可能忽略孩子的一些痛苦,表述出來的症狀就簡單些。”這就會造成醫生的診治有些偏頗。

苗萍還記得,曾接診的一個孩子出現嚴重的細菌感染,按常規操作應及時給予适量的抗生素治療,但患兒家長認為孩子太小拒絕使用抗生素,“沒有家屬同意我們不能随便用藥,兩天後這孩子發展成腦炎住進重症監護室,家長很後悔。”這樣的反轉導緻當苗萍等醫護人員将孩子醫治好後,這對父母不僅十分感激,思想也發生了很大轉變。

家長從不信任變為信任,孩子從生病到健康、從危險到安全,苗萍經曆過被誤解、被斥責,也感受過被人緊握雙手甚至跪下的由衷感謝,但這,就是她的酸甜味工作。

提醒 别過于迷信網絡要相信醫生

“苗主任,您看看孩子後腦勺和脖子後邊紅紅的是咋回事?”“主任,孩子幾歲可以用牙膏?”……隻要閑下來,苗萍就會拿出手機,認真回複每一個家長的疑問,但漸漸地,她也發現了家長們身上的通病。

“網絡可以看,百度可以搜,但還是應該多信任醫生。”苗萍說,家長對醫生的不信任會耽誤很多事。

比如,孩子長到1歲半還不會說話,家長就認為孩子是“貴人語遲”,但他們并不知道,有相當一部分孩子除了不會說話,其認知能力、動手能力等都有問題,甚至有輕度自閉症。再比如,老語說的“二十三,蹿一蹿”,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雖然現在個頭不高,但慢慢長開就好了,殊不知孩子生長的黃金期錯過就回不來了。

“還有吃菠菜不補鐵、補鐵比補鈣更重要等這些事情,很多家長不知道,或者說他們有自己的認知。”在家長衆多錯誤認識中,對多動症的難以接受,也讓苗萍着急,“他們就覺得孩子隻是調皮,不是病,但他們沒想過,如果不幹預,長大後會有更嚴重的問題。”

希望 每位家長都能成為知識型父母

“現在的孩子接觸電子媒體多了,他們懂的也自然多了起來。”苗萍稱,在父母對孩子要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高的同時,孩子對父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種沖突下,有時就容易導緻孩子出現異常行為,比如啃指甲、尿床、抽動症等,“自閉症、焦慮、抑郁症的孩子數量每年都在增長。”

面對這種現實情況,苗萍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家長盡早了解孩子氣質特點,順應孩子氣質喂養。“每個人生來都

不是天生會做父母的,都需要靠後天不斷學習。”苗萍說,家長是一個很神聖的職業,在準備為人父母那一刻,大家就要做好充足的學習準備,而這樣的學習要從備孕一直到孩子長大成人獨立生活。

“很多醫院都有這種公益的育兒、備孕課,可以去聽聽,也可以買一些權威書籍看看,最重要的還是要聽醫生的意見。”苗萍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成為知識型父母,同時,她也希望國家能夠加大對保健的投入,比如可以将二類疫苗納入一類疫苗,讓老百姓别因錢忽視保健。

來源: 河南商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