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體味千年古城?10年前,80後小夥龐中元決定回到平遙古城,重開家裡的爐食鋪——這是這間鋪子100多年來第四次開業,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用心體味千年古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0年前,80後小夥龐中元決定回到平遙古城,重開家裡的爐食鋪——這是這間鋪子100多年來第四次開業。
家人極力反對這個決定,但他給出的理由是:“有的古城已經人去城空,而我們的平遙城是一座活着的城。”
在他看來,作為世界文化遺産、中國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來,山西平遙古城綿延不息的人間煙火,讓這座曆經滄桑的城,始終充滿生命力。僅這一點,就令身為平遙人的他自豪不已。
“想象一下,100多年前,晉商的掌櫃、夥計在這裡,燙一壺黃酒,吃着糕點喝着油茶,談着天下生意,那是怎樣的光景?”龐中元說。從那時起,他将自己的微信名改為了“龐掌櫃”。
爐食鋪經營的是平遙傳統美食。在龐家人的記憶中,其家族的爐食鋪生意,百年來坎坷不斷。
1912年,龐中元的曾祖父便開了晉昇昌爐食鋪。後來,龐中元的奶奶又以晉昇昌為字号,在東劉村開了小作坊制作、銷賣油茶等爐食。1989年,龐中元的父親将爐食鋪遷建到平遙古城内,并在爐食鋪的基礎上創立了晉升挂面廠。後來,挂面廠成了這個家的主要營生,爐食鋪又冷了下來,直到龐中元的晉升爐食鋪在平遙古城重新開張。
創新是讓古老的店鋪延續下來的重要方式之一。
“父親不太懂品牌運營,10年前我回來的時候,家裡的産業正在遭遇瓶頸。”龐中元介紹,晉升爐食鋪再次開張後,結合了傳統的山西爐食文化和潮流元素,成了國内外遊客的打卡店。
“我想這是一種對文化的自信,年輕人更喜歡傳統的東西,更愛國風。”龐中元說,他的顧客有很多是年輕人。“誰能夠抗拒‘穿越’的魅力?”近些年,在這座千年古城中,年輕的身影随處可見。當龐中元看到衆多年輕人在古城中流連忘返時,他對古城的未來也有了信心。
過去10年間,晉升油茶的年銷售額,從當初的100多萬增至5000多萬元,“油茶是個傳統行業,但是網絡銷售有着廣闊的空間”。
龐中元說,在生意不錯的年景,晉升爐食鋪一年能接待近20萬人。晉升油茶被列入山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晉升爐食鋪也成了“三晉老字号”。
過去10年龐家生意的發展,隻是這座古老城市的街角一景。
斑駁的老城牆、規矩的院落、精美雕刻……均延續着這座城2800餘年的生活記憶。如今,這裡的一張紙、一團面,在一雙雙巧手下千變萬化,沉澱的是深厚的晉商文化底蘊,吸引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2020年8月的一天,一個外國青年來到平遙古城,幾天中數次打卡晉升爐食鋪。在随後的聊天中,龐中元得知他來自德國,名叫馬丁,因為傾心平遙古建築,慕名而來。
龐中元和馬丁一起聊天,騎自行車逛古城,同吃家常飯……他們建立了深厚友誼,龐中元一家把他看作一個遠方親戚,馬丁則視平遙為他的第二故鄉。
龐中元和平遙古城,都在期待更多的朋友。“平遙人做的不是生意,是德行。”如今到平遙,看一場《又見平遙》演出是遊客必不可少的選擇。同時,随着平遙國際攝影展、平遙國際電影展、平遙中國年等活動的舉辦,越來越多外國遊客走進古城,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氣息。
“他們喜歡在古城的石巷中徜徉,近距離接觸古建築,和人們在街頭巷尾聊天。我想最吸引他們的還是中國傳統文化。”龐中元說,古城吸引着來客,來客也影響着古城裡的人。
龐中元明顯感受到,近些年,古城日益注重挖掘傳統文化,保護文化氣息。2012年以來,地方政府開始用更精準科學的手段來保護古城。10年間,一批傳統民居陸續得到修繕。2020年啟動的平遙古城基礎設施提升改造項目,令古城生活更加便捷。
近年來,平遙古城還推進了古城“青春修煉計劃”。“3D燈光秀、藝術博物館、科技秀等,使用新技術、新業态、新産品,古城正在煥發新活力。”龐中元說。
公開信息顯示,平遙已公布各級非遺名錄110項。其中,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冠雲平遙牛肉傳統制作工藝、平遙紗閣戲人、平遙道虎壁王氏中醫婦科4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19個項目列入省級非遺名錄,31個項目列入市級非遺名錄。
如今的古城内,各種業态交叉出現,其中不乏手工藝體驗店、陳醋文化館、黃酒品嘗店等以傳統文化為内容的業态,也有不少文創店、書店、咖啡館等,讓遊客在古城内也能享受現代生活方式。
在龐中元的老顧客裡,有些人每年都會到平遙住上三五天。早上喝油茶,上午拿着相機,從不同的角度記錄古城,下午去老街老巷走訪聊天、觀摩平遙推光漆器制作等傳統技藝,晚上在古城的酒吧裡享受休閑時光。這一路線是這類古城遊客的經典選擇。
平遙縣文旅局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古城遊客中,40歲以下遊客占比超過六成。年輕身影的增多,正在給古城帶來青春範兒。
走過古城北巷,路過兒時的學堂舊址,龐中元感慨:“小時候我在古城裡讀書,以為全國的城都這樣,後來離開古城,越走越遠,才發現隻有我的家是這樣。”胡志中
來源: 中國青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