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地理信息科學做什麼工作

地理信息科學做什麼工作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7:56:16

2021年我國地理信息産業産值達7524億元,同比增長9.2%——

地理信息技術都能幹什麼?

地理信息科學做什麼工作(地理信息技術都能幹什麼)1

濟南城區四維地質環境可視化信息系統平台建設項目榮獲中國地理信息産業優秀工程獎金獎。作為全國首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四維地質平台,該項目綜合應用數據庫技術、三維地質建模與可視化技術等,建立以空間數據庫為基礎的四維可視化信息系統,實現了多源、異構、海量地理地質數據的規範處理和統一管理,為濟南軌道交通全域線網編制、規劃設計、施工建設和運營維護等各階段工作提供決策支持。

打開手機應用軟件,可以通過衛星定位系統輕松找到空閑泊車位;浏覽實景三維平台,可以點擊樓層查看單位信息;借助先進設備“透視”地面,還能讓地下管線盡在掌握……如今,從萬裡之外的巡天“北鬥”到近在咫尺的手機地圖,地理信息科技的快速發展,使地理信息産業已經與智慧城市、數字政府、衛生防疫、智能生活等數字領域高度融合,成為數字經濟最搶眼的核心産業之一。

近日,2022中國地理信息産業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行,根據會上發布的最新數據,2021年我國地理信息産業産值達7524億元,同比增長9.2%;我國地理信息産業總産值近5年複合增長率為11.5%,近10年複合增長率為17.5%。地理信息産業規模繼續擴大,創新成果豐碩,展現出很強的發展韌性。

打造“時空信息新基建”

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信息産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生态文明建設、國防安全都發揮着重要作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中,多處重點提及地理信息技術,鼓勵壯大智慧城市、數字孿生、地理信息等産業發展,這必将為整個地理信息産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科技部原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指出,在今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的“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實施部際聯席會議中,有近80項與地理信息産業相關,涉及交通強國、國家水網、生态系統保護與修複等重大項目。徐冠華強調,多年來,基礎測繪、衛星遙感以及重大工程,已産生和儲備了海量地理信息數據,如何盤活這些數據,是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将這些數據與國家需求緊密結合,是行業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

“要推動共享化、資産化、市場化協調發展,這樣才能有效解決開放、流通和受益問題,才能實現‘盤活’‘賦能’‘互惠’,進而切實發揮數據的關鍵生産要素作用。當前最緊迫的是制定法律保護國家的數據安全和高效利用,通過相關法律規定進行統一管理、合理配置和共享使用。同時,建立數據交易平台,推動數據資産的市場化。”徐冠華說。

在中國地理信息産業協會會長李維森看來,地理信息産業從業單位數量持續增長,吸納就業人員作用更為明顯。一組數據值得關注,截至2021年末,全國地理信息産業從業單位超過16.4萬家,同比增長18.5%。地理信息産業市場主體中,企業占94.7%。2021年新登記市場主體約3.58萬戶,同比增長29.2%。截至2021年末,從業人員超過398萬人,同比增長18.5%。地理信息産業通過“數實融合”,不斷催生出新服務、新業态,成為各界看好的“時空信息新基建”。

深入生産生活場景

飛速發展的地理信息産業,不僅深入普羅大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勾畫出了一幅極具科技感的未來發展藍圖。

在浙江湖州德清縣,作為首屆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的召開地,這裡的地理信息小鎮不僅在國内廣為人知,而且已成為一張享譽全球的亮麗名片。而今,經過十餘年的潛心耕耘,深挖區域禀賦,這裡已經成為浙江數字經濟版圖中的重要一部分。

通過打造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台2.0德清節點,從上級平台調用數據圖層942個,歸集德清數據14億條、圖層424個,構建了城鄉全域覆蓋的三維立體空間,精準呈現出德清的山水林田湖。平台通過深入探索時空信息基礎設施轉型升級,打造出了一批優質的數字化應用,可以廣泛應用于耕地智保、地災智治、天巡地查、疫情防控等多個場景。

在安徽六安,城市治理正與新型“智慧城市”“城市大腦”深度交融。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地理信息進行實時觀測,已成為治理機動車亂停放的重要依憑。

在安徽合肥,通過啟動建設“數字巢湖”,地理信息數字技術在巢湖生态保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這個智慧監管平台已構建起“湖泊、幹流、支流”地理信息系統,打通數據共享通道和污染溯源路徑,從而得以實現包括水質、水量、水華在内的一體化實時監測和天地水立體化預警。在今年的地理信息産業大會上,這套系統成功摘得“2022地理信息産業優秀工程獎”金獎,為湖泊治理貢獻出一套“合肥方案”。

為地信創業團隊搭建平台

作為我國地理信息領域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會議,一年一度的中國地理信息産業大會早已成為展示中國地信産業發展的一個亮麗窗口。會上的“創新秀”常常成為備受觀衆關注的焦點。通過“創新秀”,與會者可以快速了解業界前沿技術動向,了解技術創新成果和市場應用成效。這場立足地理信息技術前沿的科技秀已成為地理信息産業大會的一個品牌、成為地信領域技術創新的風向标。

今年的“創新秀”同樣頗具看點。實現了真無人化應用的“大疆機場”,打造出全自動化和“無人化”的全新作業模式。上海華測導航則緻力于長測距激光雷達的技術攻關,聚焦行業技術難點,他們的創新貢獻,向高精度長測程激光雷達的國産化目标又邁進了一步。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帶來了“電離層實時感知 抗電離層算法升級 雲端一體電離層抑制”技術,應對的便是無人機航空測量、高精度激光雷達測距等場景下,受到的電離層變化影響……

“創新秀”是科技秀場、青春秀場,早已成為青年團隊交流創業經驗、分享創業資源、打響知名度的廣闊平台。“我們就是要在地理信息技術這個‘秀’場上,秀出亮麗青春,秀出萬丈豪情,讓我們的創新成果能夠助力産業高質量發展。”回想自己當年參加“創新秀”時的經曆,一位年輕的地理信息從業者至今仍興奮不已。

“發展必須要靠創新,隻有突破‘卡脖子’技術,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國家強盛,保障國家安全。這是我們希望‘創新秀’可以做到的、也是我們需要在‘創新秀’上見到的。我們希望能提供一個優秀的交流平台,為新時代企業創新發展注入力量。”李維森說。(記者 孫亞慧)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