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騎兵舞劇感想

騎兵舞劇感想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7 15:29:55

  來源:人民網-内蒙古頻道 原創稿

  舞劇《騎兵》排練花絮

  内蒙古藝術劇院八樓排練層,白牆紅繪,明燈亮火。走進大廳,腳下微震,隐隐能聽到排練時喊拍子的聲音。順着大堂内舞劇《騎兵》的宣傳欄望去,《騎兵》的演員們正在一次次反複琢磨動作,為下一次的舞台表演傾心準備着。

  騎兵舞劇感想(走近舞劇騎兵解碼力量之源)(1)

  舞劇《騎兵》正在排練 李興宇攝

  “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内蒙古藝術劇院以“三精”為導向,推出多部優質作品,《騎兵》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舞劇《騎兵》總導演、編劇何燕敏說,“作為騎兵的後輩,《騎兵》不僅僅是我個人的情感,更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和内心豐碑,我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要把它搬上舞台,讓觀衆了解這段曆史,記住這些英雄。”

  2020年,《騎兵》榮獲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内蒙古騎兵的故事通過舞劇的展演,講到了大江南北。“優秀的舞劇不害怕被劇透,哪怕知道所有的劇情,我依然感動得淚流滿面。”上海觀衆如是說。

  “忠實粉絲群”:你們演到哪兒,我們就追到哪兒

  2019年8月,大型原創舞劇《騎兵》創排完成,同月19日首演。這一主旋律原創文藝作品,以蒙古族青年“朝魯”成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戰士的經曆為主線,再現了人民解放戰争中,内蒙古騎兵戰士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時代形象。

  觀衆的評判最真誠,也最權威。一年前,中國舞蹈“荷花獎”評選演出結束。大幕還未落下,評委還未離場,觀衆已經蜂擁至舞台,興奮地高喊,青少年們對着舞台敬禮,中老年觀衆默默擦拭着淚花。

  截至目前,《騎兵》在全國巡演了40場,有一支真誠的“粉絲隊伍”一直跟随着演出團隊。這支“粉絲團”浩浩蕩蕩,他們大多從事過文藝工作。《騎兵》巡演時,“粉絲團”從上海追到呼和浩特,再從草原追到南京、追到無錫,隻為多看一次《騎兵》,多一次深入的交流。

  對此,演員們感概萬分:“有這麼好的觀衆,應該讓劇越演越好,劇場是創作者和觀衆之間最好的溝通空間,真誠才會收獲信任和支持,我們很珍惜觀衆的厚愛。”《騎兵》的演出計劃己排至2022年。今年9月至年底,騎兵團隊将赴深圳、山東等地繼續演出20多場。《騎兵》巡演的步伐邁向全國,觀衆圈子越來越大,二次、三次觀看的人也很多。

  演員巴音達來在《騎兵》中飾演馬兒“尕臘”。以真人來演馬,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活靈活現,對演員來說,每一次突破,都是巨大的挑戰。巴音達來飾演的小紅馬“尕臘”,巡演一路,許多青少年追捧一路,一時間巴音達來成了《騎兵》劇組的大明星。

  騎兵舞劇感想(走近舞劇騎兵解碼力量之源)(2)

  舞劇《騎兵》劇照。王徐峰攝

  南京江蘇大劇院,一位大娘在表演結束後,對巴音達來說:“你們這個舞劇太震撼了!太不得了!下次你們來南京表演,我還要來看!”還有一次在無錫,表演結束要拍照的時候,巴音達來聽到有人喊:“達來!你還認得我嗎?”那是一位專程從上海看完又趕來無錫看表演的老人,達來當然記得她。

  “觀衆如此真誠地熱愛這個作品,讓我覺得之前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都有了最好的回報,觀衆的喜愛是我們最大的褒獎。”巴音達來眼睛大而清澈,宛若一匹真正的蒙古馬。

  對蒙古族來說,馬就是親人,馬的離去如同親人離去。人與馬,形不同但魂相同。《騎兵》的表演将這份真摯的人馬之情,表現得淋漓盡緻。演員們每每演到戰馬“尕臘”故去,都會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這份真摯、這份深情,無疑是最能感染人、感動人的力量。

  南京一位知名作家帶着他年僅三歲的小孫子走入《騎兵》的劇場。這是小孫子第一次看戰争舞劇,爺爺擔心他會坐不住。沒想到小朋友認真地看完了整場舞劇。

  三天後,小孫子突然問爺爺:“爺爺,小紅馬的傷病好點了嗎?”舞劇當中,小紅馬“尕臘”已經戰死沙場。爺爺回答小孫子:“小紅馬已經好點了。”這樣的真摯觀感數不勝數。

  摸爬滾打:每一處傷痛都是榮耀的勳章

  深夜兩點,《騎兵》的排練室依舊燈火通明。

  巡演期間,排練到淩晨兩三點,對《騎兵》劇組的創演們來說是一種生活常态。當向人們問起排練、巡演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時,每次都異口同聲地回複:“跳舞,就是把每一個舞蹈動作做精做活。”

  騎兵舞劇感想(走近舞劇騎兵解碼力量之源)(3)

  舞劇《騎兵》正在排練。李興宇攝

  飾演男主角“朝魯”的布仁孟都剛剛畢業不久,經驗不足,接到“朝魯”一角時壓力非常大。在導演和編導們的幫助下,布仁孟都将壓力轉化為動力,不斷精進舞蹈動作,去無限接近舞劇主人翁騎兵英雄的原型。在巡演過程中,大家都把心思用在了每一場演出之前的排練上,力求精益求精。在酒店、在後台、在排練室......“早上起來就跳舞,睡醒了繼續跳,每天就是跳舞的循環。所有人都在磨練,也都在享受這個過程。”巴音達拉對此深有感觸。

  高強度的排練給創演們的身體帶來了很大的負擔,幾乎人人都帶傷上陣,但是大家都把每一處傷痛看作是刻在身上的“榮耀勳章”。“朝魯”和“尕臘”之間有非常多的高難度托舉動作,兩位男主角的腰部都扭傷過,尤其扮演戰馬“尕臘”的巴音達來。

  巴音達來在評選“荷花獎”前腰間盤突出,嚴重到無法完成舞蹈動作,但他擔任的角色太重要且沒有替補演員,隻能邊治療邊帶着“護腰”堅持排練。“隻要我能走路,就要繼續站在舞台上。”巴音達來堅定且自信。

  在《騎兵》中有一場戲,需要“騎兵”們從高高的舞台上跳入深深的樂池。“每當到了那場戲,我們已經全部帶入角色,感覺自己就是一名騎兵戰士,強烈的信念感讓我們跳入樂池時義無反顧。”

  騎兵舞劇感想(走近舞劇騎兵解碼力量之源)(4)

  《騎兵》的創演團隊接受采訪。人民網 劉藝琳攝

  向往完美:追求藝術的真谛與深邃

  沒有巡演任務時,何燕敏也會時刻關注日常排練,提出修改意見和要求。“藝術創作是一件具有持續性、無止境的事情,提升的空間在我看來是無限大的。作為一個導演,如果認為首演結束了,這個作品就完成了,那麼這個作品不會好到哪裡去。”

  騎兵舞劇感想(走近舞劇騎兵解碼力量之源)(5)

  何燕敏指導演員排練。李興宇攝

  “細節決定了你能否把所有想表達的東西都呈現出來,能否把内在和外在的内容都傳達出來。”在何燕敏看來,舞劇中的細節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簡簡單單的轉身,能夠表達的情感内容非常多。”

  在《騎兵》中,有一場“珊丹”送别戀人“朝魯”的戲。何燕敏反複觀看這場送别戲的視頻,并與飾演“珊丹”一角的演員王斯琴多次交流這場戲。“不需要看全局,就通過這個片段,就那一個瞬間,我能非常清楚的感受到此時的感情不夠飽滿、不夠準确,沒有說出我想要表達的那句話。”

  何燕敏講戲時,表情嚴肅而認真,修長的手指跟随情感遊移。“送走朝魯要表現出兩種情緒:第一是萬般的不舍,你是要上戰場啊!我真的不想送你走。另一種卻是無奈,無論如何不舍,我也無法留住你。送别無法歡天喜地,其中複雜的情緒要通過肢體表現出來。”

  騎兵舞劇感想(走近舞劇騎兵解碼力量之源)(6)

  《騎兵》總導演、編劇何燕敏接受采訪。人民網寇雅楠攝

  騎兵題材一直在做,通過一次次的打磨,如今《騎兵》這部作品越來越精良。演員們表示:“舞劇是一種現場藝術,沒有第二次機會,我們必須忘我訓練、全力以赴,把每一場演出當做唯一一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