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種地土壤改良的途徑與方法

種地土壤改良的途徑與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06:20:48

植物與土壤的關系就像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人從自然環境中取得各種資源,得以生存和發展,又對自然環境産生影響。人類要進行正常的各種活動,人與自然環境就必須達到一種生态平衡狀态,或者說維護好自然環境,否則人類将面臨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帶來的影響,作物與土壤的關系亦如此。

種地土壤改良的途徑與方法(土壤與作物的生态平衡①)1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層,是陸生植物生活的基質。它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營養和水分,是生态系統中物質與能量交換的重要場所。因此土壤的各種因素可以輕松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産量。

土壤滿足植物對水、肥、氣、熱要求的能力,稱為土壤肥力,是植物正常生長發育的基礎。而土壤的理化性質又在影響着土壤肥力的各個指标,今天就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關于土壤理化性質的各個指标。

種地土壤改良的途徑與方法(土壤與作物的生态平衡①)2

土壤的物理性質包括土壤的固體、液體、氣體三相系統等因素,如果比例協調,則該土壤不松又不粘,通氣透水性能好,并具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較理想的農作土壤。

(1)土壤的固相系統:土壤團粒結構是指固體顆粒的排列方式、孔隙和團聚體的數量、大小及其穩定度。團粒結構是土壤中的腐殖質把礦質土粒粘結成0.25~10mm直徑的小團塊,團粒結構比例高的土壤是結構良好的土壤,它能協調土壤中水分、空氣和營養物質之間的關系,統一保肥和供肥的矛盾,有利于根系活動及吸取水分和養分,為植物的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的條件也為土壤微生物和動物的活動提供良好的生存及繁殖環境,從而反過來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

種地土壤改良的途徑與方法(土壤與作物的生态平衡①)3

(2)土壤的液相系統:土壤水分能直接被植物根系所吸收。适量的土壤水分有利于各種營養物質溶解和移動,有利于磷酸鹽的水解和有機态磷的礦化,這些都能改善植物的營養狀況。土壤水分還能調節土壤溫度,但水分過少時,植物會受幹旱的威脅及缺養;水分過多會使土壤中空氣流通不暢并使營養物質流失,從而降低土壤肥力,或使有機質分解不完全而産生一些對植物有害的還原物質。

(3)土壤的氣相系統:土壤中空氣成分與大氣是不同的,且不如大氣中穩定。土壤空氣中的含氧量一般隻有10~12%,在土壤闆結或積水、透氣性不良的情況下,可降到10%以下,這不利于植物根系的發育和種子萌發,CO2的進一步增加會對植物産生毒害作用,破壞根系的呼吸功能,甚至導緻植物窒息死亡。土壤通氣不良會抑制好氣性微生物,減緩有機物的分解活動,使植物可利用的營養物質減少;但若過分通氣又會使有機物的分解速率太快,使土壤中腐殖質數量減少,不利于養分的長期供應。

種地土壤改良的途徑與方法(土壤與作物的生态平衡①)4

(4)土壤的溫度:土壤溫度具有季節變化、日變化和垂直變化的特點。土壤溫度能直接影響植物種子的萌發和實生苗的生長,還影響植物根系的生長、呼吸和吸收能力。此外,土溫對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土壤氣體的交換、水分的蒸發、各種鹽類的溶解度以及腐殖質的分解都有顯著影響,而這些理化性質與植物的生長有密切關系。

除了以上各項土壤的物理性質外,土壤的化學性質對植物的生長也有着方方面面的影響,尤其是在傳統農業生産中越來越多的化學物質被應用并殘留在土壤體系中。

土壤的化學性質對植物的影響

(1)土壤酸堿度:土壤酸堿度是土壤各種化學性質的綜合反映,它與土壤微生物的活動、有機質的合成和分解、各種營養元素的轉化與釋放及有效性、土壤保持養分的能力都有關系。在pH6~7的微酸條件下,土壤養分有效性最高,最有利于植物生長。土壤酸堿度還能通過影響微生物的活動而影響養分的有效性和植物的生長。

種地土壤改良的途徑與方法(土壤與作物的生态平衡①)5

(2)土壤有機質:土壤有機質是土壤固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腐殖質和非腐殖質兩大類。前者是土壤微生物在分解有機質時重新合成的多聚體化合物,約占土壤有機質的85~90%。土壤有機質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有利于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從而促進植物的生長和養分的吸收。

(3)土壤中的礦質元素:植物從土壤中攝取的礦質元素中有幾十種,其中13種對其正常生長發育都是不可缺少的(營養元素):N、P、K、S、Ca、Mg、Fe、Mn、Mo、Cl、Cu、Zn、B。植物所需的礦質元素主要來自土壤中的礦物質和有機質的分解。腐殖質是無機元素的儲備源,通過礦化作用緩慢釋放可供植物利用的元素。土壤中必須含有植物所必需的各素及這些元素的适當比例,才能使植物生長發育良好,因此通過合理施肥改善土壤的營養狀況是提高植物産量的重要措施。

綜上所述,土壤結構良好,固、液、氣三相比例合适,有機養分及礦質養分含量适當,則作物生長發育的環境優良,這樣作物才能更加健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