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成其事必先利其器

成其事必先利其器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4 04:34:57

來源:邯鄲日報-邯鄲新聞網

一個工具包、一個孤獨的背影,在河鋼邯鋼中闆廠通往公司鉗工訓練基地的路上,總有一個熟悉的工裝男走過。

“公司内訓練鉗工技術的場地離我們中闆廠走路要幾十分鐘,隻要中午休息的時間沒有其它安排,我都會去練習。”河鋼邯鋼中闆廠寬厚闆線生産車間職工李光偉回憶道。

就這樣,李光偉利用業餘時間練習鉗工技術,一堅持就是十多年,也讓他從小學徒逐漸蛻變成了“大工匠”。

在由省總工會、省教育廳、省工信廳、省人社廳、省國資委、河北廣播電視台聯合主辦的“2021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評選中,李光偉榮獲“2021河北大工匠”榮譽稱号,也是邯鄲市今年唯一獲此殊榮的職工。

成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善其事)1

A

學藝途中的艱辛

“良田百頃,不如薄藝在身”,說的是擁有一門手藝的重要性。可要想真正擁有一身獨門絕技,可以說是難上加難。

“鉗工是個手藝活,沒有數十個年頭,是很難練成的。”李光偉告訴記者。

1995年來到河鋼邯鋼中闆廠,那一年他隻有18歲。“從技校出來,我就進廠上班了,最大的困難便是所學與所用之間的差距。”現在想來,李光偉的語氣中還透露着迷茫。

而這種迷茫幾乎伴随了他七到八年的時間。俗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作為學徒工,李光偉雖有心學藝,但想要學到老師傅們真正的手藝很難。

“我最先學會的不是鉗工,而是雜務工。”李光偉調侃着說。

因為學徒工就要從打雜開始做起,雖說是打雜,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對一個學徒學藝之心的考驗。

“後來,老師傅開始漸漸讓我上手工作。”李光偉語氣中帶着欣喜。

那個時候,他不僅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務,還會主動幫助其他同事。“幫助别人的同時,也能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練習機會。”李光偉說。

也正是因為李光偉對學藝的執着,老師傅逐漸注意到了他,開始給他傳授一些技藝。

“師傅看到我們在技術上的問題會指出來,但有些問題不是說一遍就能領悟的,我就趕緊記下來,工作之餘整理筆記,反複琢磨。”李光偉告訴記者。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李光偉是個有心人。

成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善其事)2

B

比賽場上的收獲

雖然李光偉始終堅持勤學苦練,但工作中點滴的學習和練習機會并不能夠滿足他的學習需求。

“後來,公司開始組織職工參加技術比賽。我便加入到了比賽的隊伍中去。”李光偉說。

他是一個熱衷于比賽的選手。因為對他來說,通過比賽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可以向高手學習。

學習理論知識,到訓練場地練習實操幾乎填充了李光偉所有的業餘時間,恍然間他已走過了七八年的學藝之路。功夫不負有心人,2002年在河鋼邯鋼組織的公司級鉗工比賽中,李光偉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取得優異成績後,李光偉竟然還有過想要放棄的念頭。

“那次取得的好成績也有一定的偶然和幸運在内,其實在那次比賽前後的幾次比賽中,我總是拿到第二或第三名,很難突破。”李光偉有些沮喪。

可回頭看向來時的路,也讓他找回了初心。“我不斷地學習和進步,是因為熱愛鉗工技術,而并非取得怎樣的名次。”李光偉說。

調整心态後,李光偉把比賽當作學習。心态變了,但刻苦訓練的精神不會變。

走很遠的路到鉗工基地訓練,又用了十年的業餘時間吃透了近30本鉗工理論書籍,而這些默默的付出終會在某一天綻放光彩。2012年,李光偉代表公司參加了河鋼集團的鉗工比賽,不負衆望拿到了冠軍。

C

追夢路上的傳承

在每次孤獨的練習中,也有默默的關注。“我每次去訓練場地練習的時候,王會保師傅也會在,他的技術可以說相當了得,可我從不好意思主動開口求教。”李光偉笑着說道。

多年來,李光偉持之以恒地訓練,這一切,王會保都看在眼裡,開始在技術上對他進行一些指導,久而久之便成為他真正意義上的恩師。

“王師傅對我的影響和幫助很大,也是他帶着我和其他同事參加了河鋼集團的鉗工比賽。”李光偉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恩師的感激。

也正是在那一次比賽中,李光偉拿到了冠軍,公司以此為契機創辦了鉗工創新工作室,王會保任帶頭人。

而獲得這樣的榮譽并不是李光偉前進道路上的終點,他的努力依然沒有停歇。

“進入工作室以後,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新的開始。從不斷地學習和豐富自己轉變為學習和創新并進。”李光偉介紹道。

走上創新之路後,李光偉和他的團隊也創造了不少創新成果,獲得國家專利和國家實用新型專利95項,其中他個人獲得11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我記得那是在2015年的時候,我成功拆卸并維修了國外進口的位移傳感器。”這件事情讓李光偉記憶深刻。

安裝在閘機上的位移傳感器是控制鋼闆厚度的重要零部件,但進口于國外,每次出現故障都要郵寄到國外進行維修,嚴重影響了生産效率。

位移傳感器屬于電器元件,拆卸後一旦安裝不上,國外的原廠就不再對其進行維修了,一個元件就要損失三十多萬元。

“經過我的技術判斷,它雖然屬于電器元件,但我認為裡面應該是出現了機械卡阻問題,所以我有信心和勇氣自己進行維修。”李光偉說。

不出所料,從那以後公司内部的位移傳感器便再也沒有走出過國門,目前為止他已經維修了近三十個出現故障的傳感器了。

“技術上的大拿,職業發展的領路人。”這是李光偉徒弟張明山心目中的他。

“比起我師傅,我幸運很多,因為一進廠,就由他帶着我,而作為師傅,他是無私的。”張明山告訴記者。

李光偉苦練技術的毅力,深深影響着他的徒弟們。“鉗工技術練習很辛苦,而且耗時很長,所以現在真正能鑽研進去的人越來越少了,但看到我師傅身上的精神,我還是會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張明山說。

2019年,李光偉接過工作室首任帶頭人王會保的“衣缽”後,培養了大量鉗工工種的高精尖人才,照亮了鉗工人才的發展之路。

“很多年重複地做一門手藝,那就是工匠,能從重複的工作中創造出新的技藝,那便是大國工匠。”李光偉語重心長地說。

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堅守,在職業技能上追求完美和極緻,李光偉用27年的光陰踐行了自己對鉗工技術的熱愛。

專注托起夢想,匠心成就未來。這種追求極緻的工匠精神正是我國邁向中國制造2025不可或缺的,也正是千千萬萬像李光偉這樣的人在用匠心與敬業,澆灌和引領着新業态的發展。

邯報融媒體記者 武悅

本文來自【邯鄲日報-邯鄲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