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人士透露,騰訊近日正式發文将郵箱産品部更名為廣州研發部,負責QQ郵箱、與微信相關的重大創新産品的規劃、開發和運營,對包括郵件、電話在内的基礎通信方式進行探索和研究。在微信獨立為事業群之後,騰訊廣州研發中心何去何從一直沒有定論,現在看來騰訊并沒有讓它隸屬于微信,而是與微信事業群并列承擔基礎創新責任。
廣研誕生:張小龍和郵箱
QQ郵箱于2003年推出後進展緩慢,直到2005年用戶數還未突破100萬,在國内郵箱中排在十名之外。2005年是QQ郵箱轉折點。這一年騰訊将張小龍的Foxmail收入囊中,與Foxmail一起騰訊收獲了張小龍這一後來改變騰訊命運的悍将。
2005年3月,騰訊成立廣州研發中心,負責QQ郵箱的産品和運營。廣研的成立或多或少是為了将就在廣州的張小龍以及Foxmail團隊。廣州人才優勢也是一大吸引:華南科教中心,擁有大量高校和優秀的畢業生,這是深圳不具備的。還有互聯網氛圍,深圳隻有三家知名互聯網公司:騰訊、迅雷和快播;而廣州則有網易、唯品會、UC、YY、太平洋等互聯網名企。
廣研成立之後的第一個重大産品QQ郵箱3.0版于2006年3月上線,将Foxmail客戶端風格複制到網頁版,這一版本脫離了用戶真實需求,同時還存在不少BUG,訪問太慢,這讓QQ郵箱陷入泥潭。張小龍的決策起到了關鍵作用,2006年10月張小龍在廣研成立敏捷開發組,通過執行“1000/100/10”等産品策略,QQ郵箱快速叠代,簡潔版發布之後快速增長,2007年9月成為國内最大的郵箱。
此後廣研基于QQ郵箱發布了QQ文件中轉站、QQ漂流瓶等經典産品,目前依然被廣泛使用。QQ郵箱在經過幾年高速增長後成為免費郵箱領跑者,2009年11月活躍用戶數突破5000萬,到達巅峰。與QQ郵箱一起成長的是廣研團隊。
通過近4年的戰鬥,廣研團隊的産品和創新能力被騰訊認可,2007年底廣研獲得了騰訊創新大獎。
微信加冕:廣研走上前台
10年中國3G發牌,移動互聯網興起,這對于精于産品的張小龍和廣研團隊來說,如魚得水。移動互聯網與PC互聯網有着完全不同的基礎土壤,一些PC互聯網巨頭在PC業務的牽絆下,用PC思維進軍移動紛紛折戟,騰訊在微信出世之前同樣在辛苦摸索。
張小龍卻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維。按照常規玩法,QQ郵箱應該做的是推出QQ郵箱手機版。不過QQ郵箱團隊在征得馬化騰同意之後,開始研發微信。2010年11月19日正式啟動微信項目後,10多人的團隊在小黑屋封閉開發,2個月後微信1.0正式發布。後面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微信用2年時間發展了3億用戶,。微信從一個移動溝通工具成長為中國最大的移動互聯網超級平台。通過WeChat進軍海外,同時擁有微信公衆平台、微信支付、微信紅包等創新業務。
現在,微信已成為騰訊在移動時代最重要的“船票”。每一個互聯網巨頭都想找到自己的微信。
張小龍成為馬化騰的福将。騰訊各大事業群有運營商壓力,有手機QQ左右互搏的擔憂,在這種束縛之下誕生微信這樣的産品可能性為零,廣州研究院的創新能力成為微信誕生的先天條件。微信的成功,讓張小龍從名不見經傳成為中國互聯網的明星,廣研則從騰訊的一個低調沉默部門變為最為知名的互聯網公司的部門,微信所在地TIT創意園甚至被一些人成為移動互聯網的朝聖之地。
廣研新時代:繼續履行創新任務
随着微信疾速擴張,廣研已裝不下這一新星。微信團隊規模已從10多人成長為數百人,在這一背景下,2013年微信從南方電信大廈搬遷至廣州TIT創意園,5月微信事業群WXG的成立意味着組織上微信已經不再隸屬于廣研。
遠離本部的廣研的創新能力依然不容小觑。騰訊不會隻滿足于擁有微信——盡管微信已經足夠強大,但世界未來會如何變化沒有人知道。隻有不斷保持創新才可以再下一波浪潮中屹立不倒。騰訊過去希望能夠與QQ抗衡的對手出現在内部,接下來自然會希望能夠與微信抗衡的對手也出現在内部。
新的廣州研發部将負責QQ郵箱以及與微信相關的重大創新産品的規劃、研發和運營。同時還會承擔郵件、電話等基礎通信方式的研究。顯而易見,騰訊正在将創新重任交給新的廣州研發部。鑒于廣研曾誕生微信這一關鍵産品,在下一波産業浪潮中廣研再次産生下一個張小龍抑或下一個微信,也不是沒有可能。
作者微博@互聯網阿超,微信SuperSofter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