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國慶假期,我和妻子沒去名山大川,執意去了沂蒙山區東部、位于黃海之濱的莒縣浮來山,谒拜那棵有“銀杏第一樹”之譽的“銀杏王”。
山不在高,有“樹”則名。浮來山海拔不足三百米,的确不算高,卻因銀杏王蜚聲海内外。站在遠處眺望,深秋的沂蒙大地,秋意漸濃,金風送爽,山川、河流和田野如一幅幅彩色版畫。而整個定林寺被一棵茂盛的銀杏樹所遮掩,它像一把巨型的綠傘,每片樹葉都像小扇子,巨樹繁蔭數畝透出深邃與神秘,透出一股仙靈之氣。
我們跨進定林寺的山門,隻見銀杏樹周圍石碑林立,幾根遒勁粗壯的枝幹已用水泥柱子輔助支撐着。屏息擡頭仰望,隻見老銀杏峻拔奇崛,稠密的枝丫遮天蔽日,嶙峋斑駁的樹幹刻滿滄桑,蓬勃而有力的枝條直插蒼穹、蔭覆廟宇。站在老樹下,身心被樹蔭庇護,伸出手掌接一束透過枝葉栖落、雕镂人心的陽光,感覺特别珍貴與溫暖。閉上眼睛側耳細聽,分明聽到風吹銀杏葉簌簌的聲音。樹下遊人如織,伫立、觀賞、拍照,時而發出驚奇與感慨,流連忘返。攝影愛好者抱着“長槍短炮”紛至沓來,咔!咔!咔!随手一按快門,古樹被定格成萬千幀永恒。
據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資料記載:莒縣銀杏樹是現今地球上尚存最大的一株銀杏樹——俗稱“銀杏王”,1990年進入吉尼斯世界紀錄。一年四季,銀杏王景色各異,美不勝收。尤其是深秋黃葉凋零時,天空猶如無數黃燦燦的蝴蝶飄飛舞動,地面上鋪滿黃葉地毯,唯美驚豔,堪稱奇觀。黝黑粗大的樹幹皮上時常能看到幾葉簇一果,這樹老枝幹上不長枝條,葉子竟然能直接結果。
“銀杏王”長的位置很特别,在浮來山佛來峰、浮來峰、飛來峰三峰鼎峙聚捧的山坳底部,三峰環圍成天然屏障。樹下深土數丈,根紮在石灰岩溶蝕階地上,前臨清泉峽和從不幹涸的卧龍泉,土壤深厚,水肥充足,背風向陽,冬暖夏涼,獨特的氣候和環境,能避免雷電和洪水等自然災害的侵擾,因而能龍盤虎踞,穩如泰山。清康熙年間山東南部的莒縣等地曾經發生過一次巨大的地震。莒縣的災情是“官民房屋、寺廟、牌坊、城垣俱倒,周圍百餘裡無一存屋”。而銀杏樹面對這場生死考驗卻安然無恙。
銀杏俗稱公孫樹,意思是爺爺植樹孫子輩才能結果,生長緩慢,壽命極長,具有長壽基因,抗病蟲和防腐能力強。銀杏出現在幾億年前,是第四紀冰川運動後遺留下來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恐龍滅絕後,銀杏卻曆盡滄桑存活下來,是世界上十分珍貴的樹種,系中國特産。其枝幹挺拔、冠如華蓋,枝繁葉茂,全身是寶,是樹木家族的老壽星。目前,我國百歲以上的古銀杏樹近十萬株,樹齡過千歲的也不計其數。銀杏樹是具有濃厚人文色彩的古老樹種。
銀杏的果、葉、材用途廣泛,具有較高經濟、生态、藥用和社會效益,這裡的銀杏産業正風生水起。為保成活率,樹苗都帶着一個草繩捆紮的樹根土墩,俗稱“老娘土”。當下,身曆古今的“銀杏王”更是子孫滿堂,青春蓬發。每年的冬春季節,高速公路和鄉村道路上常有大貨車,把銀杏樹苗送到祖國四面八方、适合生長的地方。
浮來山下,“銀杏王”正沐浴天光、吸納地氣、凝守元氣,見證着新時代的光芒……
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06日 08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