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考公務員的年齡是18到35歲,應屆碩博研究生和極少部分崗位可以放寬到40歲。這不,1月10日,有網友在“領導留言闆”上建言:為了讓大家安心生二胎、三胎,應該把考公務員、考事業編的年齡限制放寬到40歲。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建議引發了媒體的熱議。我認為,放寬考公年齡限制實在沒有意義,理由很簡單:考試沒優勢,晉升沒指望,若是來養老,不多你一個。
一、考試沒優勢,晉升沒指望
看看現在考公務員的“命中率”吧,雖然參加考試的年齡是18歲以上,35歲以下,但是18到20歲的“小孩”和30歲以上的“壯年”,“命中率”明顯不如20-30歲的“青年”。原因是什麼呢?應試能力不夠!
18-20歲的人,普遍沒有經曆過完整的高等教育,知識存量有差距。30歲以上的人,記憶力和反應能力普遍下降。前者的優勢在于體力,後者的優勢在于經驗,但考試不考體力,對于社會經驗的考量也不是重點。
如果向上拓寬年齡限制,讓35歲以上的人加入考試,這部分人在考試中的競争力更弱,“命中率”比30到35歲的人還要低,更别說一些特殊崗位需要體測,在體測中,35歲以上的人就更加沒有競争力了。負責任地說,隻要不更改考試的具體内容,放寬年齡限制的意義就不大。
也許你會認為30-40歲還算是做事情的黃金年齡,但别忘了20-30歲才是考試的黃金年齡。考試不行,就沒有做事的機會。競技體育不限制年齡,但你見過多少30歲以上的老将還在跟年輕人同場參加跑跳投這種需要爆發力的項目?
退一步說,即便你是個“小天才”,雖然已經是不惑之年,但依然能在考試中赢過一大堆20多歲血氣方剛的小夥和姑娘,你又是否思考過入職體制内,你要面對的職業天花闆呢?
不管是基層的“晉級”還是上級機關的“升遷”,都是有明确年齡條件的。超過35歲,尤其是超過40歲的基層辦事員,如果依然沒有得到晉升,那在退休之前大概率也不會擺脫辦事員的身份了。
年輕人更加有沖勁,他們精力旺盛,進步的欲望更加強烈,他們中的優秀者更容易得到提拔。對于擁有幹部任免權的領導來說,提拔年輕人相當于給自己的未來鋪路,即便自己的仕途已經結束,依然可以憑借這種方式擁有一定話語權。
試想一下,即便放開年齡限制到40歲,你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考上了公務員,入職第一天就要接受自己在體制内沒有晉升機會的殘酷現實,你願意嗎?難道對你來說,考公務員隻是為了混混日子,熬到退休,拿到充足的保障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體制内根本就不缺你這号人。簡單說,如果升遷依然卡年齡,就無法調動“大齡”公務員的動力,放寬考試年齡限制的意義就不大。
二、若是來養老,不多你一個
體制内的工作有體制内的特點,當上了公務員,隻要你不違法犯罪,不犯大錯誤,體制内就不會讓你走人。從左面看,這是體制的“安全”,從右面看,這是體制的“停滞”,所以你會發現體制内的基層崗位有不少年齡超過45歲的“老油條”,他們人浮于事,自知無望升遷,自然也就不會主動投入工作,摸摸魚、等退休是他們的共識,遲到的、早退的、請假的、病休的,即便出工不出力,領導也完全沒有辦法。
體制内缺人嗎?可以說既缺人,也不缺人。體制内不缺的是人的數量,不缺的是領導,缺的是能拼搏、肯聽話、幹活利索、思路清晰的精兵強将。
對個人來說,放寬考公務員的年齡限制,的确是多了一個機會,但多一個機會不代表你就能抓住這個機會。高考不限制年齡,你看過多少社會考生上陣并考上名校呢?
對國家來說,公務員是國家運轉的驅動軸。公務員的平均水平越高,平均精力越旺,平均動力越足,平均活力越好,國家的治理能力自然就越強。身為中國人,誰會願意看到臃腫且效率低下的公務員隊伍?
2021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蔣勝男就曾經建議取消35的考公年齡限制,她認為這是一種歧視。本質上,我覺得年齡不應該是劃分考公資格的标準,這事關公平;但我同時認為,即便放寬年齡限制,意義也不大,除非晉升不限制年齡,考試規則改變,而且這些改變都不影響公平。簡單說,即便讓你考,考上的幾率也不大;即便考上了,晉升的概率也不高。對此,你怎麼看?來評論區聊聊吧。
微風不燥,陽光正好,你就像風一樣經過這裡,願你停留的片刻溫暖舒心。原創不易,期待你的點贊和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