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星斑,學名豹紋鰓棘鲈,是一種極具觀賞性的鮨科石斑魚類。其身上布滿藍白色花斑點,宛如天星點綴,故用星斑,豹紋來描述,鰓蓋部位有的很鋒利的棘刺,“東”字則是因為它産自中國東沙群島。野生東星斑主要生活在深海海底珊瑚礁石裡,十分難得。由于過度捕撈,栖息環境的惡化,東星斑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一度被評為近危等級,近年随着人工養殖業的發展,逐步調整到無危等級。東星斑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在中國東南沿海均可見到。
根據體色不同,東星斑可分為兩種,一種顔色鮮紅豔麗,藍色的眼睛中有烏黑的瞳仁,背鳍有7-8個硬棘。另外一種則是橄榄綠色,價格相對便宜。紅色東星斑并不是天生就是紅的,東星斑苗一般是黑色,大概兩周後體色轉為白色,最後慢慢變成紅色。
東星斑愛幹淨,生性兇猛,喜歡在水流激烈、水質清新的場所栖息生活,所以東星斑是唯一一種隻能在室内人工養殖的石斑魚,大多采用室内流水養殖,人均換水量要達到6次以上。 東星斑對溫度要求嚴格,被稱為“長在熱帶的冷美人”,溫度達到18攝氏度以上才能正常生長,最适溫度在27-28攝氏度,16攝氏度以下則開始死亡,海南省年平均氣溫22.5-25.6攝氏度,全年高溫的氣候為這裡的東星斑養殖創造了優渥的條件。海南煙墩是室内水泥池育苗最集中的區域。
因東星斑具有鮮、嫩、美的特點,因此廣受美食愛好者的喜愛,民間流傳“花中櫻,魚中綢,若論東星,二者皆可抛”的俗語,是廣東以及東南亞地區餐桌上的珍馐佳肴。因紅色的美好寓意也使得紅色東星斑成為我國台灣舉辦婚慶、香港、澳門逢年過節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
東星斑肉質潔白,無論是清蒸、堂灼還是煎煮,做出來的菜都非常味道都特别鮮美。一般為了保留營養成分和絕佳口感,清蒸是最好的烹饪方式。清蒸東星斑味道鮮美、肉質滑嫩、肉多刺少、營養豐富,吃起來嫩度接近鲈魚,而鮮美程度遠超。皮下魚肉鮮嫩,而是嫩得有層次,口感爽滑,沒有土腥味,給人一種味覺的享受。魚皮的膠質非常濃厚,很有咬勁。東星斑的湯汁也是許多人的至愛,魚吃完了,湯汁倒入白米飯中,浸潤東星斑湯汁的米飯廣受食客的喜愛。
一、清蒸東星斑的做法:
原料:
主料:冰鮮東星斑一條;
輔料:蔥、姜、紅椒、花生油、蒸魚豆豉。
第一步:将東星斑魚化凍。
第二步:刮去魚鱗。
第三步:剖開魚腹,去除内髒,清洗幹淨。
第四步:用刀具切頭去尾。
第五步:在背部開花刀,在切開的部位抹上鹽。
第六步:去除臀鳍,料酒塗抹全身去腥。
第七步:盛入碟中擺盤。
第八步:加入切好的蔥絲、姜絲、紅椒絲。
第九步:加少許料酒後放入鍋中清蒸。
第十步:出鍋後倒去多餘的汁水。
第十一步:加熱優質花生油再把熱油炝到蔥絲上。
第十二步:淋上蒸魚豆豉。
二、東星斑龍蝦湯的做法:
主料:冰鮮東星斑一條;波士頓龍蝦一隻
輔料:蔥、姜、紅椒、花生油、鹽、糖、蛋白、少許的蒜、西紅柿、西芹、胡蘿蔔、洋蔥
第一步:掰開波士頓龍蝦胸部,然後剁成大塊備用。
第二步:将東星斑魚化凍。
第三步:刮去魚鱗。
第四步:剖開魚腹,去除内髒,清洗幹淨。
第五步:把東星斑切成魚片。
第六步:把東星斑魚骨片出,再把它切成厚片備用。
第七步:腌制切好後的魚片,下适量鹽、糖、蛋白,把魚片攪拌均勻。
第八步:下入适量的澱粉,把魚片再抓拌均勻。
第九步:下入适量的油再抓拌均勻。
第十步:把魚骨砍好擺盤。
第十一步:制做一個龍蝦的湯底,龍蝦和輔料清香後出鍋備用。不用洗鍋,下輔料,削一小塊黃油,把龍蝦爆香。
第十二步:爆香後下入西紅柿、胡蘿蔔,龍蝦用大火煮半小時左右,讓所有的食材都釋放出味道,半小時後所有食材釋放出味道後下入适量的鹽、糖調味,再把湯倒出備用。
第十二步:把湯轉到一個砂鍋中,再把湯燒開,下入魚片。
第十三步:魚片切好後,把它放入碗中,碗中準備适量的輔料點綴,然後再淋上龍蝦湯。
東星斑不僅美,營養價值也極其豐富,具有滋肝補腎、延年益壽的功效。魚肉具有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特點,容易被人體吸收。東星斑還富含人體需要的各種微量元素、維生素、蛋白質,一些稀有元素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魚皮膠質層含有美容成分“鲨烯”;魚骨内有能提高腦細胞活性,增強記憶力的稀有的DHA不飽和脂肪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