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常發生于肱骨大結節/肱骨外科頸、肱骨幹等部位,多由直接暴力和間接暴力所緻。發生這類骨折時該如何處理?一起來看看吧!1肱骨大結節骨折及時固定,給予三角巾懸吊傷肢,注意休息,如果嚴重移位,可采取外科手術複位。肩關節強直能影響生活,所以觀察7天後,鼓勵早期活動肩關節。這種骨折應在傷後2周内進行X線檢查。未被檢測到移位可能對肩峰造成機械性的損害。這種骨折也提示患者可能有過一過性的盂肱脫位。
2肱骨外科頸骨折這種骨折多發生于老年人,因跌倒時,伸展的手着地而緻。可引起粉碎性骨折。可合并大結節骨折。應警惕可能合并其他部位的脫位。在青少年,肱骨上段的骨折分離處常有骨骺形成。
(1)治療(無移位、無嵌入)
➤三角巾懸吊。
➤懸吊10~14天,疼痛緩解後,鼓勵患者進行鐘擺運動。
➤目标是在傷後8~12周,上肢恢複活動無障礙。
➤移位性骨折可能需要内固定。嚴重的粉碎性骨折可導緻創傷性骨關節炎或肱骨頭缺血性壞死。可以考慮行人工半關節成形術。
(2)愈合
連接通常需要4周,固定需要6周。
(3)注意事項
肱骨外科頸輕度移位的骨折常采用保守治療,但過早活動可導緻不愈合。如果骨折部位與關節腔相通,則關節液可流到骨折部位形成淤腫,形成假關節。早期制動可避免此并發症的發生。一定要牢記骨折管理的基本原則:在功能鍛煉或早期活動時要确保骨折部位的穩定性,以利骨折愈合。各種類型的肱骨骨折的管理總結在圖137.9。
圖137.9 成人各類型肱骨骨折
3肱骨幹骨折➤肱骨幹骨折可表現為:螺旋形骨折——因摔倒時,手部着地引起。
➤橫行骨折或輕微斜行骨折——當手臂外展,摔倒時,肘部着地引起。
➤粉碎性骨折——強大的直接暴力。
需注意有無桡神經麻痹。
治療
➤不需要完全對位複位,可以接受一點重疊,但不允許有分散的骨碎片存在。
➤無移位的骨折:肘部彎曲60°~70°,頸腕吊帶固定。
➤嚴重的肱骨幹移位性骨折可能需要進行麻醉下的手法複位。然後,當肌肉痙攣和水腫消退,絕大多數的肱骨幹骨折在吊帶輔助的作用下能達到滿意的複位。“U”形懸挂石膏夾或片能增加重力作用,并有利于夾闆固定。
4成年人肱骨髁間骨折肱骨髁間骨折可分為“T”形和“Y”形,通常由于跌倒時肘部着地所緻,鷹嘴常常突出,肘後三角關系改變。累及關節的骨折可引起長期的創傷後骨關節炎和關節僵硬。傷後應立 即進行複位(閉合複位或切開複位)。
購買信息
書名:全科醫學(第5版)
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現價:532.2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