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汾河灣唐朝

汾河灣唐朝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30 00:42:46

汾河灣唐朝?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唐代詩壇以山西詩人為多,且多著名詩人“大曆十才子”山西便占了三位,王維、柳宗元、司空圖皆為河東人,李商隐在此生活多年,還有王翰、王之渙、王昌齡、白居易、溫庭筠……,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汾河灣唐朝?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汾河灣唐朝(汾河原上想三唐)1

汾河灣唐朝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唐代詩壇以山西詩人為多,且多著名詩人。“大曆十才子”山西便占了三位,王維、柳宗元、司空圖皆為河東人,李商隐在此生活多年,還有王翰、王之渙、王昌齡、白居易、溫庭筠……

因山川形勝,此處多有名樓、古寺、高亭供遊覽,給詩人提供詩境詩料。鹳雀樓、普救寺、萬固寺、蒲津渡……皆有名句誕生

唐代詩壇如果少了山西詩人群體,會是一種什麼狀況?

多年前,我曾有絕句一首:“詩家旗鼓陣堂堂,南壯蒲州北晉陽。長使汾河原上月,水流雲卷想三唐。”那是因為,每讀唐詩,總想到唐代詩壇以山右(注:山西)詩人為多,且多著名詩人。蒲州,即蒲州河東郡。晉陽,一說為太原古稱,唐之并州太原府。汾水南北貫穿山西,從太原以北流入河東(注:山西西南部地區,顧炎武《日知錄》第三十一卷稱:“河東,山西一地也,唐之京師在關中,而其東則河,故謂之河東。”)境後,于汾陰後土祠旁入黃河。

從王績到“大曆十才子”

詩家論唐詩,多以初唐、盛唐、晚唐分期,“三唐”便成唐代詩壇之代稱。人們縱論唐代詩和詩人,最先提到初唐詩人王績。王績家所在的龍門(今山西河津),自秦漢以降,均屬河東,正如其詩所雲“桑榆汾水北,煙火濁河東”。因唐代前期曾短時期改屬绛州(今山西新绛),所以一般皆稱王通、王績兄弟為绛州龍門人。王績不喜為官而歸隐,後世以王績上接陶淵明,稱為兩大隐逸詩人,并以王績為山水田園詩的先驅。

其實,王績還是律詩的開創者。以前學術界皆雲律詩起自沈佺期、宋之問。那是因為長時期隻看到三卷本的《東臯子集》。20多年前,山西省社科院曆史所夏連保先生發現了五卷本《王績集》,是對唐代文學研究的可喜貢獻。我先睹為快,并欣喜發現,早在沈、宋尚未出生時,王績已有多首合格的律詩。王績詩多寫隐逸之情,如《野望》:“東臯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寫野望之景,結尾處方隐含深意,也隻是說“懷采薇”,而不提及隋末暴政。王績詩以質樸自然和含蓄見長,實已開唐詩之風氣,故有論者認為已見“唐興之兆”。

王通之孫、“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與其叔公王績,在當時詩壇真是風光無限。人們熟知他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還有脍炙人口的《滕王閣序》。隻“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兩句,便使王勃名留唐代詩壇,而且名著整個中國文學史。

唐代詩人有“大曆十才子”之說,系唐代宗大曆年間(766-779年)十位名詩人之合稱,其中山西便占了三位,即潞州苗發和蒲州耿湋、盧綸。還有一位李益,系盧綸妹夫,用如今的話來說可算半個蒲州人。耿湋之詩,語自然而不事雕琢,讀來感覺甚佳。如《夏日寄東溪隐者》:“日華浮野水,草色合遙空。處處山依舊,年年事不同。閑田孤壘外,暑雨片雲中。惆怅多塵累,無由訪釣翁。”又如《秋日》:“返照入闾巷,憂來與誰語?古道無人行,秋風動禾黍。”寫戰亂後荒敗蕭寂之感,卻隻在景中。“秋風動禾黍”一句甚佳,後世數有詩人借用。

盧綸有過軍營經曆,邊塞詩風格雄渾,情調慷慨,曆來廣為傳誦。如輝耀古今的組詩《和張仆射塞下曲》:“鹫翎金仆姑,燕尾繡蝥弧。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林暗草驚風,将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将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關于盧綸,除詩好而為“大曆十才子之冠冕”外,還有一點須一談。如果說王績開創了格律體詩,那麼盧綸則開創了次韻體詩。根據學術界相沿成習之定論,多認為始自唐代的次韻詩,系元稹、白居易所創,更有名家考證為元稹首創。而據筆者考證,實則元、白之前,盧綸與“大曆十才子”另一人李益之間便有次韻相酬之作。李益有《贈内兄盧綸》詩:“世故中年别,馀生此會同。卻将悲與病,來對郎陵翁。”盧綸次韻和詩《酬李益端公夜宴見贈》為:“戚戚一西東,十年今始同。可憐歌酒夜,相對兩衰翁。”兩詩見各人集和《全唐詩》。

王維、柳宗元、司空圖、呂洞賓皆河東人

王維,原籍太原祁縣,後遷居蒲州,也為河東人。王維詩以閑适恬淡自然的山水田園之作最為精美,“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興闌啼鳥緩,坐久落花多。”之句,真是無與倫比的千古名句。王維及其詩,幾乎凡讀者無不知,故無需多談而徒費筆墨。

與王維關系密切、詩風也相近的著名山水田園詩人裴迪,是河東聞喜裴家人,一生以詩文見稱。杜甫酬裴迪的《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為唐詩名篇。裴迪晚年亦隐居辋川,與王維賦詩相酬為樂。王維名詩“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複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即辋川贈裴迪之作。裴迪《辋川集》有詩雲:“門前宮槐陌,是向欹湖道。秋來山雨多,落葉無人掃。”頗見其隐逸之情。聞喜裴家不獨多出宰相,又多出詩人。如名相裴度,詩簡淡高古而有味。《太原題廳壁》:“危事經非一,浮榮得是空。白頭官舍裡,今日又春風。”又如《傍水閑行》:“閑馀何處覺身輕,暫脫朝衣傍水行。鷗鳥亦知人意靜,故來相近不相驚。”裴度還數同白居易、劉禹錫、張籍等人聯吟。裴家其他詩人,不贅述。

河東又一位大詩人,是和劉禹錫并稱“劉柳”、人稱“柳河東”的柳宗元,其詩文集便名《柳河東集》。柳宗元又稱“柳柳州”,是因為官柳州刺史。柳宗元散文也寫得極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之中,又和韓愈并稱“韓柳”。應該一提的是,詩之外,柳宗元又是一位政治家,著名的“二王八司馬”之一,有《封建論》等。革新失敗後,柳宗元與亦為“八司馬”之一的劉禹錫同被貶。柳宗元貶柳州,劉禹錫貶往更加荒涼的播州。柳宗元因劉禹錫有老母要奉養,數次上書朝廷請求自己去播州,讓劉禹錫去柳州。劉禹錫因此才得改貶連州。柳宗元的品格與精神,詩友之誼,誠為詩壇和官場千古佳話。柳宗元族人柳中庸,與李端等著名詩人多有交往,詩名亦著,邊塞詩被曆代廣為傳頌。如《涼州曲》:“關山萬裡遠征人,一望關山淚滿巾。青海戍頭空有月,黃沙碛裡本無春。”

河東還有一位著名詩人楊巨源,為韓愈、劉禹錫和元、白所重。白居易贈詩雲:“早聞一箭取遼城,相識雖新有故情。”注雲:“楊嘗有贈盧洺州詩雲‘三刀夢益州,一箭取遼城’,由是知名。”楊巨源極愛詩,人言其年老搖頭症系多年旦暮吟詠不辍所緻。姚合贈詩雲“日日新詩出”,亦可證。姚合贈詩又雲“清高宜對竹,閑雅勝聞琴”,可見對其人品與性情之稱許。

與杜牧合稱“小李杜”的李商隐,祖籍河内懷州,幼年生活于南方,不幸早孤,則其家于何處,不得而知。李商隐青年時代即詩才秀異,深得詩壇前輩令狐楚器重,供其資用,并親自授以骈俪章奏之學,使其中進士。李商隐随令狐楚在太原居住了好幾年,直到令狐楚離太原職,才離開太原去了别處。後來“移家”“退居”曾居住過并置有居所的河東永樂縣,即今芮城縣永樂鎮一帶,遂為河東人,而有“永樂縣所居”“所居永樂縣”“長與蒲津作勝遊”等詩。李商隐為晚唐大詩人,為我們留下的好詩實在太多了。如廣為傳頌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寫男女情愛的《無題》詩,極受讀者喜愛。如:“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又如:“相見時難别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至于名句“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更是無人不知。

李商隐之外,盛唐著名詩人岑參也在永樂居住過。岑參幼年曾随父在河東居住十來年,成年後又回河東,在永樂居住過一個時期。祖籍并州文水的中唐宰相詩人武元衡,也在永樂居住過。又據李商隐《大鹵平後移家到永樂縣居書懷十韻寄劉韋二前輩二公嘗于此縣寄居》,知劉、韋二詩人,也曾寄居永樂,惜未詳其名。

著名詩人兼詩論家司空圖,也是河東人,曾為殿中侍禦史,後歸隐中條山中。隐居著書的王官谷,在今永濟虞鄉鎮附近。司空圖有《司空表聖詩集》傳世。詩平淡自然,俱見性情。如《下方》:“昏旦松軒下,怡然對一瓢。雨微春未足,花落夢無聊。細事當棋遣,衰容喜鏡饒。溪僧有深趣,書至又相邀。”《二十四詩品》更是在中國詩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後世詩論家多所依傍。一些詩評隽語,如“不着一字,盡得風流”,已不知被多少人引用過。

同司空圖友善的王駕,也為河東人,仕至禮部員外郎,後棄官歸隐。詩風與司空圖相近,流暢自然,絕句構思巧妙。惜其詩集已佚,隻流傳下來六首,皆佳。如《社日》:“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雞栖對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雨晴》:“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又有《古意》這樣的動人之作:“夫戍蕭關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

在盛唐詩壇上,有一位頗有名氣而卻不為後世所知的詩人,這就是與王維、杜甫為好友的河東人薛據。杜甫非常推崇薛據,并嘗撷薛據句入詩。據岑參詩可知,薛據曾與岑參、高适等同登長安慈恩寺塔。可惜薛據詩作流傳下來的極少,故不為後世所知。《河嶽英靈集》載有薛據《落第後口号》一首:“十五能文西入秦,三十無家作路人。時命不将明主合,布衣空染洛陽塵。”其家所在的寶鼎,即汾陰舊城,去西安很方便,連蒲津渡也無須去,從當地的芝川渡過河即可西入秦。據此詩可知,薛據少年能文,很早就遊曆長安,惜仕途失意,而立之年仍到處奔波。據劉長卿贈詩,知薛據曾宰涉縣。

還有一位不能不談的河東詩人,這就是“八仙”之一大名鼎鼎的呂洞賓。呂岩,字洞賓,全真道教之呂祖。詩雖多道家理和道家語,亦不乏純粹詩人句,如《印山亭即事》“江天寂寞難窮目,煙火漁燈亂客愁”等。又如《梧桐影》:“落日斜,秋風冷。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立盡梧桐影”五字極佳,宋代名詞人柳永《傾杯》“愁緒終難整,又是立盡、梧桐碎影”,即襲用此意,更有名詩人方嶽等幹脆照搬此五字用之。

山川形勝入詩

當時的蒲州,不但名詩人多,因山川形勝,又為唐之中都,多有名樓、古寺、高亭供遊覽,給詩人提供詩境詩料。楊巨源《題普救寺》句“白浪過城下,青山滿寺前”,耿湋《宿萬固寺》句“雲開半夜千林靜,月上中峰萬壑明”,皆實記當時情景。如今讀者多知普救寺,或知道還有個萬固寺,而唐時更為著名的是栖岩寺。盧綸多有遊栖岩寺之作。李益《遊栖岩寺》:“晚上梯延洞,通宵興莫窮。高明千嶂月,清爽一岩風。坐久衣衫潤,吟馀物象空。舉頭星可摘,疑在廣寒宮。”不但夜遊,而且是通宵之遊。

蒲州城西門外的蒲津渡,為北方通往長安必經大通道。前些年出土的開元鐵牛,可證蒲津橋之壯偉。來往詩人多,自然詩也就多。唐玄宗李隆基《早度蒲津關》有“鳴銮下蒲坂,飛旆入秦中”句,《登蒲州逍遙樓》有“蔔征巡九洛,展豫出三秦”句,可知蒲津渡地理位置之重要。千古名樓鹳雀樓,《古今詩話》雲“唐人留詩者極多”,又雲其中“王之渙、李益、暢當詩最佳”。曆代傳誦人口的登鹳雀樓詩,李益的七言律詩極好:“鹳雀樓西百尺樯,汀洲雲樹共茫茫。漢家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風煙并起思鄉望,遠目非春亦自傷。”暢當的“迥臨飛鳥上,高出塵世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極有氣勢。最著名的當然是王之渙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便是兒童,也多數張口即能誦。暢當,也是河東人,與其弟暢諸皆有詩名。

河東唐代其他詩人還有不少,從略。

太原“三王”、白居易、溫庭筠

說罷蒲州說太原,仍隻能就少數著名詩人一談。

除了祁縣王維,太原還出了與王維同時代的王翰、王之渙、王昌齡三位著名詩人,是為太原“三王”。王翰,邊塞詩人,《涼州詞》被譽為“盛唐絕作”“無瑕之璧”:“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春日歸思》也很動人:“楊柳青青杏發花,年光誤客轉思家。不知湖上菱歌女,幾個春舟在若耶。”王之渙詩,除上文提到的《登鹳雀樓》,還有同樣非常著名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字字雄渾而風緻絕人,足可與王翰《涼州詞》比美。據《王之渙墓志銘》,知其多有“歌從軍,吟出塞”内容之作傳乎樂章、布在人口,可惜同王駕一樣,流傳下來的隻有六首。雖隻六首,卻為他赢得萬古詩名。王昌齡絕句寫得極好,而有“七絕聖手”之美譽。例如《從軍行》:“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裡愁。”“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離别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真是令人擊節稱賞,百讀不厭。王昌齡的宮詞絕句也寫得極好,有堪稱千古絕唱之篇。

河東薛用弱《集異記》所記“旗亭畫壁”故事極著名,故應一叙。開元年間一個冬日,王昌齡、高适、王之渙同至旗亭贳酒小飲。忽有梨園伶官十數人登樓會宴,三詩人便避席以觀,而相約:我等各擅詩名,難定甲乙,今可密觀諸伶所唱,以詩入歌詞之多者為優勝。俄見一伶拊節而唱“寒雨連江夜入吳……”,王昌齡畫壁。又一伶唱“開箧淚沾臆……”,高适畫壁。随後一伶唱“奉帚平明金殿開……”,即王昌齡宮詞,王昌齡複畫壁。至此三人得票比為2:1:0。王之渙自以得名已久,說:這幾位皆尋常樂官,豈唱得陽春白雪。而指諸妓之中最佳者,說:待聽這位所唱,若非我詩,便終身不敢與二位争衡;若是我詩,二位須列拜我前。須臾,妓中最佳者發聲,唱“黃河遠上白雲間……”王之渙得意地問二位:我說的如何?三人開懷大笑。諸伶不知何故,過來問幾位客官因何而笑。當知道此三位為何人時,皆喜極而拜,敬邀三位就席。三人亦不辭,醉飲終日。

太原還有與李白、杜甫并稱“唐代三大詩人”的白居易。白居易一生多在外而少在故裡,但總自稱“太原白居易”。白居易是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提出著名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文學主張,詩以關心民間疾苦、針砭時弊的諷喻詩最為著稱。廣為人們傳頌的詩篇是《秦中吟》《新樂府》,長詩《長恨歌》《琵琶行》等。《長恨歌》有“一篇樂府冠三唐”之盛譽。白居易吟詩極辛苦,對其詩也較為自信和自負,《白氏長慶集》編定後,自題詩有“一篇《長恨》有風情,十首《秦吟》近正聲”“世間富貴應無分,身後文章合有名”等句。白居易逝世後,當朝皇帝宣宗李忱親自作詩悼之,有句雲:“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有唐一代,得此殊榮的詩人大概隻有白居易一人了。

太原還有祁縣溫庭筠。溫庭筠才思敏捷,考場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時人稱為“溫八叉”。溫庭筠詩以律詩為多,精麗委婉而耐讀,《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迹闆橋霜”一聯,堪稱千古名句。相傳宋代歐陽修非常贊賞此聯,而有“鳥聲茅店雨,野色闆橋春”一聯,終遜于溫。溫庭筠的成就,主要在詞。因他為第一位專力于“倚聲填詞”者,故被稱為詞人。溫庭筠詞多寫花間月下、閨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豔香軟為特征的花間詞風,被稱為“花間派”鼻祖,與另一位傑出詞人韋莊并稱“溫韋”。溫詞頗受曆代詞人推重,評家有“深美闳約”“精妙絕人”等語。如極為曆代稱賞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鬓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鹧鸪。”詞這種文學樣式,到了溫詞的出現,才真正被人們重視,從而推動了詞的發展。開創後世填詞風氣、使詞在宋代文壇蔚為大觀,溫庭筠功不可沒。

少時曾就溫庭筠學詩的唐彥謙,也是太原人,詩善用典,《蒲津河亭》:“煙橫博望乘槎水,月上文王避雨陵。”《采桑女》:“去歲初眠當此時,今歲春寒葉放遲。愁聽門外催裡胥,官家二月收新絲。”不獨憫窮苦百姓,更譏刺官府也。

唐代詩壇如果少了蒲州和晉陽的詩人們,少了山西詩人群體,會是一種什麼狀況?如今回想詩之“三唐”,尤其是“盛唐氣象”,真應感謝為中國文化作出貢獻的每一位唐代詩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