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延所得稅資産
企業通過生産,經營和投資産生了利潤,企業就必須要繳納企業所得稅,但是會計做賬和财務局計算稅收而定依據不同,比如,财務報表上的折舊要沖抵利潤,但是稅務局并不認可這種行為;又比如稅法中企業雇用殘疾人工資可雙倍扣除,但是在會計記錄中沒有體現。。。。。。這就導緻了會計和稅務之間的差額,如果稅收上交的數額大于會計做賬的數額,那麼就應該在遞延所得稅資産中記錄該筆差額,反之則在遞延所得稅負債中記錄這筆差額。遞延所得稅資産相當于預繳稅款,資金被稅務局占用,而對應的負債相當于推遲納稅,可以看做是稅務局的一筆無息貸款。
新金融工具準則下的金融資産分類變化
原來的金融資産分為四大類,分别是1.貸款和應收款項;2.持有至到期投資;3.交易性金融資産;4.可供出售金融資産。而在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後,修改為三大類,分别是1.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産;2.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産;3.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産。這三種這名字拗口難記,唐朝老師創建了一個快速記憶的方法,後面将沿用這種記憶方法說明某些科目
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産:這是企業意圖收息并等待到期還本的資産,快速記憶成癱子(取關鍵字攤資作為諧音),理解成攤在沙發上啥也不做,等收息還本。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産:這是企業意圖通過未來出售資産,獲取差價的金融資産,快速記憶成筍子(取關鍵字損資作為諧音),理解成期待資産像低下的筍子蹭蹭蹭的上漲,然後挖出來賣掉賺錢。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産:這是企業沒有想好購買資産的意圖,既想收息,也想賺取差價。快速記憶成粽子(取關鍵字綜資作為諧音),理解成資産意圖說不明白,像粽子一樣黏糊糊的裹在一起。
下面是這三種資産分類對應的财務科目
其中圖中其他流動資産是指該資産自取得起,到期期限在一年内(含一年)的;其他債券投資是指該資産自取得起,到期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而随着時間推移,原有的其他債券投資到期期限縮短為一年内,計入到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動資産。應收賬款通知則是從原來的貸款和應收賬款類的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分出來的科目。
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對應的是原準則下可供出售金融資産裡的股權投資。新準則實施後,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股權,可以選擇計入交易性金融資産,或其他權益工具投資,而以成本模式計量的股權需要計入其他權益工具投資。一旦歸入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後,不允許在再變成其他類型的金融資産,持有期間的公允價值變動,記錄在其他綜合收益裡,不影響公司利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