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半佛仙人的第128篇原創
1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股健身的浪潮席卷了我們。
一時之間各種健身大神們從各個角落裡蹦了出來展示肌肉,各類營銷号也開始鼓吹身材管理是成功人士标配,不健身就是失敗,身材失控人生失控雲雲,隻要渲染焦慮真是幹啥都有他們。
朋友圈裡也多了一堆堆秀肌肉和健身房流汗的人。
人心都是渴望攀比的,看着别人秀起來,自己一定不能落後。
大家都是人,憑什麼他能健我不能?
健起來吧老鐵!健個痛快。
市場是最誠實和靈敏的,人們的焦慮就是市場機會。
于是各類健身房,健身品牌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會費收的盆滿缽滿,一群連大學都不一定讀完對于營養學更是壓根不懂的健身顧問/教練們開始丢着毒雞湯賣卡賣課,搞的和傳銷一樣。
可能半個月前,他們還是化名Tony在哄你辦理發卡;
又或者是理财顧問Alex,告訴你穩賺不賠。
哥,遊泳健身燙頭理财了解一下?
非常魔幻。
一時之間健身被稱為下一個風口,中産階級最愛,聲明的源泉。
這股風吹到今年,終于是吹不下去了。
各種健身房跑路,各種互聯網健身輕食沙拉倒閉,看着自己不知道續費到哪一年的會員和充值卡,小白領們和賠的褲子都掉了投資人們終于意識到了一個問題。
健身是反人性的,資金盤和辦卡,才是核心競争力。
而健身本身作為一個行業,是僞命題。
2
健身作為行業是僞命題,但健身作為一個需求,是實實在在的,誰不希望身材好呢。
然則健身的需求,和辦健身卡,并不是一回事。
對于健身辦卡和請私教這件事情,我一直都是旗幟鮮明希望大家好好掂量掂量的。
或者更直接一點,我認為大多數人根本不需要。
不不不,我不是說辦卡就是騙子,實際上我自己也有自己的私教和營養師,我是從240斤減肥減下來的,我還跑馬拉松,跑得還挺快。
說到減肥健身,我并不是外行。
(240斤的我)
(140斤的我)
(2018年在千島湖度假跑馬)
正因為我知道健身和減肥有多苦,我才反對絕大多數人去搞健身房和健身教練。
因為絕大多數人,是堅持不下來的。
在我看來,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健身教練和健身房,都是既昂貴又沒有必要的東西。
因為辦卡搞私教這件事情,從原理上講,屬于投入産出比的波動性極大,投入很高但收益極其不确定的東西。
一般這樣的物品,我喜歡稱之為薛定谔的智商稅。
為什麼說是薛定谔的智商稅?
因為風險收益不固定,取決于你的主觀意識。
因為假如你辦了健身房的卡,又或者是買了私教,那麼你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進去,才能有所收獲,當然這個過程中你被私教忽悠買了什麼東西屬于額外損失。
你肯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在健身房上,那麼你或許會收獲一個好看的身材(飲食也是一個客觀因素),那麼健身卡和私教對你而言是有價值的。
如果你沒有這個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堅持,你辦了卡不去,交了私教課不去上,你就是浪費錢。
實際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是一時沖動辦卡之後就不去的。
我給很多連鎖健身做過授信,這個數據挺驚人的,能有15%的人堅持一個月去5次以上都算很厲害了,那些能天天去的,也不一定是有毅力的,更大概率是把健身房當澡堂了。
不然為啥健身教練現在沒法幹了,因為人真的不去啊,不去的話他們連營銷都沒法營銷,最近健身教練們都改電銷了。
線下健身行業,注定是小衆自律者的樂園,撐不起一個大衆的行業模式。
你要非得說收大衆智商稅,那當我沒說。
3
線下健身是僞命題,不代表健身是僞命題,實際上健身是剛需,因為健康是剛需。
哪怕不練肌肉,多動彈幾下也是好的。
真正的問題在于時間成本和意志力,從這個角度來講,真正的行業機會是低成本的互聯網健身,成本越低越好,模式越簡單越好。
畢竟對于絕大多數現代人而言,每天應付工作和複雜的人際關系已經夠累了。
工作強度這麼大,老闆恨不得你睡在公司,同事也是一個個不愛當人就愛挖坑,大家賺點錢都這麼辛苦的,下班之後恨不得死在床上。
這時候讓你激情四溢的去線下健身房來一杠子,還得承受很多不那麼專業的健身教練推銷以及大肌霸們若有若無的目光,你覺得合适嗎?你能堅持才有鬼了。
還講不講人性了,人性就是貪嗔癡懶,不然技術怎麼發展的?
技術發展就是為了讓人偷懶的,惰性是刻在人基因裡的東西。
間歇性打雞血,持續性混吃等死才是當代人的現狀。
所以你花這個錢幹嘛?
你真覺得你能堅持嗎?
辦卡之前,先每天堅持跑5公裡風雨無阻跑個1個月,能堅持下來再考慮辦卡。
這都堅持不下來的話,錢還是留着吃點好的多買點書劃算,别給自己添堵了。
如果你堅持下來的話,你會發現,辦個屁卡,跑步就是最牛逼的有氧運動之一了。
我自己減肥的前1年,就是一天5到10公裡減下來的,用Keep的節奏跑控制速度,不借助外物,和健身房私教更是半毛錢關系都沒有。
就這麼簡單。
而且說穿了,對于大多數人而言,除非你是靠着一身肌肉參加比賽或者吃飯泡妞的,不然你根本不需要那麼刺激的肌肉,你隻是覺得好看,覺得自己想要,但不是真的需要。
人們的不需要一身腱子肉,而是需要一個健康的身體。
健康的身體真正需要的是規律的作息,合理的飲食以及适度的運動強度,在高壓力工作的情況下,過于用力運動反而還有猝死的風險,我沒給你開玩笑。
當代職場人士最需要的是充足的休息和合理的飲食,運動反而要謹慎限制量。
睡覺都睡不夠,有什麼好健身的,每一個健身教練都能告訴你睡眠是最好最重要的恢複方式。
吃飯都不好好吃,要麼沒有規律,要麼整天高糖高碳水,偶爾的鍛煉根本無助于身材的保持,還有很多女孩子愛喝奶茶,奶茶這種高糖高熱量的飲品,你一大杯灌下去基本身材就白給了。
先解決最緊要的問題(睡眠和飲食),然後再配合适度的鍛煉,才是比較切實可行的方案。
做事有個輕重緩急,要一步步來。
4
我有時候覺得身邊有些人已經開始病态追求健身了,一個人沒有一身肌肉似乎就是失敗者。
把一身腱子肉定義為美,定義為人生必備,這本質上就是消費主義洗腦的一種,類似于口紅包包=精緻,AJ=潮流,隻不過是健身=高級。
健康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關肌肉什麼事兒?
過度追求肌肉最後把自己搞垮的案例在專業健身界都屢見不鮮。
肌肉就等于健康?肌肉就等于一切?這是肌肉入腦了吧。
你掏了錢,沒有時間,沒有意志力,甚至飲食都控制不了,這一切對你有什麼意義嗎?
你花了錢真的得到了你想要的嗎?
如果花了錢沒有買到自己想要的,那麼不管便宜還是貴,都是智商稅。
為什麼健身房都是年卡起辦?因為他們早就看透了這一切,吃的就是這個紅利。
因為人不來,所以不需要特别大的場地就能無限制的辦卡。
因為人不來,所以搞資金盤收費跑路換地再戰成為可能。
後面有健身房不信邪,信互聯網 ,搞各種月卡,試圖通過私教來賺錢,結果賠的一塌糊塗,因為大家嘗鮮之後次月分分不辦了。
人的惰性才是戰勝一切的源動力。
人要是懶起來,創造任何理由都是可能的。
給人一個理由,外加一台手機,人真的能躺到天荒地老。
人們混吃等死偷懶的現狀,天克線下健身房,但也恰恰好就給了互聯網健身造出了一個真正的機會。
5
雖然健身房和私教本身不适合大多數人,但很多健身的基礎常識是有意義的,而且是有益的。
尤其是基礎食譜和短時間的徒手動作,15分鐘做一組的那種,比起各種撸鐵,更加适合現代人。
15分鐘夠了,做多了就影響生活工作了。
就這15分鐘,當代無基礎人士的15分鐘,給了互聯網健身機會。
利用互聯網,把這些知識快速傳遞到大衆手中,并且給出标準化的建議,這是剛需。
所以Keep起來了,因為他們抓住了這個機會。
早年大家跟着錄像帶跳操,現在直接跟着Keep。
Keep設計簡單直接好用有效,隻要你能堅持,一定是收獲大于付出,關鍵是,不用花錢。
雖然很多健身教練總是嘲諷Keep,但這本質上是生意競争,而不是Keep不夠好。
實際上Keep是裡面的基礎動作就是基于大衆的數據設計出來的,而且做示範的都是健美冠軍級的真正大佬,不客氣說比大多數私教都要專業的多(更别提很多連營養師和教練證都沒有的所謂私教),而且簡單,快速,适合普通人。
普通人跟着Keep做做有氧,做做Hiit,再控制一下飲食,真的足夠了。
Keep在健身工具裡的龍頭地位和上億的用戶就是這麼來的,抓住了用戶短平快的需求。
能天天堅持15分鐘Keep,隻要堅持下去就有收獲,我始終覺得Keep這種工具實在是對用戶功德無量的東西。
不用花錢,時間短,不需要器械,專業人士沉澱的基礎動作,對于普通人,其實已經是資料溢出了,這屬于穩賺不賠的事情。
當互聯網小白們通過Keep低門檻無成本的入門後,他們會逐漸更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以及自己肯為這些東西付出什麼。
完成初階後的人,往往會産生進階需求。
先幫助用戶短平快的練起來,然後再考慮為用戶提供增值服務,這就是互聯網健身的機會,在用戶還是小白的時候綁定,然後等小白有想法後,提供增值服務。
這個服務可以是售賣課程,可以是售賣器材,可以是定制食譜,可以是重構産業,這些都是圍繞着已經跨過了初級門檻的用戶搭建的,需求明确。
再配合幫助用戶入門産生的情誼,Keep的這個護城河,非常高。
健身的門檻應該是由簡入深的,而大多數一上來就讓你辦N年卡買N多私教課還威脅你不跟着練就要完犢子的傳統線下健身房,做的反而是提高用戶門檻的生意。
互聯網健身正在讓健身回歸到簡單追求健康的本質。
6
說到最後,我始終認為解決健康問題從來都不在健身上,問題在于堅持。
而堅持這個事情,也應該是循序漸進的,有方法論的。
我工作中很喜歡MVP(Model-View-Presenter ,這是一種低成本叠代模式,可以理解為是最小成本試錯),生活中也很喜歡用這個。
我始終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用MVP的方式來解決自己的行動力不足問題。
讓你每天跑5公裡很難,那每天1公裡可以吧?再極端點,每天500米可以吧?或者每天走一次樓梯可以吧?
讓你天天健身房很難,那每天跟着Keep15分鐘燃脂可以吧?每天5分鐘的平闆支撐可以吧?每天10個深蹲要不了你3分鐘吧?
讓你徹底不吃糖很難,那每天少喝1杯奶茶可以吧?每天少喝半杯可以吧?裡面的珍珠是澱粉丸子少吃幾口可以吧?
不管起點多低,都先啟動,再堅持,再進階,收獲反饋,逐漸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這裡面其實可以更簡單的理解為成本收益的模型。
先讓模型跑起來,不管起點多低,隻要成本足夠低就行;
然後模型叠代過程中,逐漸增加入參的數量和權重,調整算法,逐漸獲得自己想要的出參(結果);
最重要的是低成本,快速試錯,以及跑起來。
低門檻,低成本,簡單上手,這不就是互聯網最擅長的嗎?
Keep的機會,就在于此。
别管什麼前路茫茫,走一步,是一步。
畢竟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