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秀作的偈沒有得到五祖的認可,說明此偈沒有達到“直了見性”的佛境界。但五祖讓大家禮敬,經常誦念可以免堕惡道、有大利益,仍然對神秀是比較肯定的,屬于“隻到門外、未到門内”。
惠能對神秀作的偈的評價與五祖相同,也認為此偈未見性。并讓其他人帶去神秀題偈的步廊,也作了一偈,請人題在上面。此偈為: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衆人都忍不住驚歎!五祖看到此偈後,為保護惠能,說此偈也未見性,并用鞋底将它擦掉。然後抽空“潛去”柴房看惠能,并在當夜為惠能解說《金剛經》。
為什麼五祖肯定了惠能的“本來無一物”呢?難道天底下萬事萬物都是虛的假的?
佛家認為:萬事萬物都是緣起性空,都是沒有自性的。因此“無物”。
比如一棵樹,脫離了大地、土壤、陽光、空氣、水等,這棵樹肯定不會存在。這棵樹的存在是緣于上面那些條件的存在。天地間不存在單獨的樹,因此這棵樹沒有“自性”。
比如牆裡管子滲水,長時間濕潤的外牆皮上,便生長了青苔。青苔的存在是緣于潮濕的環境。如果沒有了潮濕的環境,青苔也同樣不複存在。
換個角度去理解“無物”。水的化學分子式是H2O。是氫氣燃燒生成了水。換個說法:水是由氫氣和氧氣合和而成,所以不存在單一獨立的“水”。而氧氣、氫氣的分子是由電子和原子核組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等等。其它的所有的事物,都是這樣合和而成。因此,都屬于沒有“自性”。佛陀在他講法的後期,逐漸形成了“空”的概念。對“空”的定義,就是“無自性”,就是“此是因彼是”。萬事萬物都處于互相的相即、相入的關系中。
神秀的偈之所以“未見性”,就是仍然存在“物”的概念。而惠能的偈“本來無一物”,就是已經悟到了萬事萬物皆“空”的道理。包括人身,也是由若幹因緣合和而成的,亦屬于“無物”的範圍。
佛陀要求他的學生、弟子們一定要“悟空”,就是去理解、感悟“空”的道理,明白事物之間的關聯、依附關系,可以擺脫各種執着,從而放棄各種妄想。
所以,花非花,霧非霧,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這也就是“本來無一物”的道理。
【待續】
————學習傳統文化,增長人生智慧。歡迎關注知本學社。我是宗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