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拐有身份證怎麼找?最近幾天,“打拐”話題再上熱搜電影《親愛的》原型孫海洋終于找到失散了14年的兒子,認親現場令人不禁落淚一個原本溫馨的家庭,一旦為人口買賣犯罪所害,即便有了眼下看似圓滿的結局,也很難再回到從前的模樣為此,公衆普遍痛恨“人販子”與買孩子的人,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孩子被拐有身份證怎麼找?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最近幾天,“打拐”話題再上熱搜。電影《親愛的》原型孫海洋終于找到失散了14年的兒子,認親現場令人不禁落淚。一個原本溫馨的家庭,一旦為人口買賣犯罪所害,即便有了眼下看似圓滿的結局,也很難再回到從前的模樣。為此,公衆普遍痛恨“人販子”與買孩子的人。
除了打擊人口買賣雙方之外,一個常常被忽視,但十分重要的問題,同樣需要追問:那些被拐賣、又被找回來的孩子,為什麼都能順利落戶、成功“洗白”為正常人?是什麼人、什麼機構以何種方式為他們辦下了戶口?其中又是否有濫用公權力的嫌疑?
從常識上看,要給一個孩子落戶并不簡單,辦理手續的人要有父母雙方的身份證、戶口本和結婚證,父母單位或街道、村莊的證明信,正規醫院開具的孩子出生醫學證明等。這些繁瑣、細緻的要件,雖然顯得有些麻煩,但正是防止有人“渾水摸魚”的必要條件。在這套制度下,一個人要成為“社會人”,其個人信息需要得到嚴格認證,有了這樣的“認證”,他的身份才能得到戶籍制度的确認。
理論上,被拐兒童絕不具備正常上戶口的必要條件。證明信是怎麼開的?出生醫學證明是哪裡出具的?這些本應起到防範作用的“關卡”一再失守,難免令人感到擔憂。從過去的案例來看,許多成年後才被重新找回的孩子,都有了新的身份、新的戶口。這裡邊究竟發生了什麼?哪些人“配合”了買孩子的人?不把這些問題說清楚,類似情況可能還會繼續出現。
這并不是說,被拐賣的孩子就不能有正常的學習、工作條件,而是說戶籍管理工作理當盡到審核義務,起到社會預警作用。如果被拐賣的孩子總是能輕松順利地完成“再社會化”過程,買孩子便成了一件“方便”的事。這在實質上構成了對拐賣行為的制度性助力,其隐患必須得到充分重視。
據報道,早在2016年,福建警方就曾發現不法分子僞造、買賣《出生醫學證明》申報戶口的線索。近日,有打拐志願者在社交平台上發布消息稱,河南省商丘市婦幼保健院曾有4885份出生證被盜,近10年未破案。無論是相關證明失竊或遭人僞造,還是有“内鬼”主動為被拐兒童“洗白”身份,有關部門都必須嚴查嚴處。其中,如果有戶籍、衛生系統工作人員涉案,更要成為查處的重點。
12月9日淩晨,針對近日備受關注的孫海洋之子孫卓及另一兒童符建濤被拐案,山東聊城陽谷縣公安局發布情況通報稱,第一時間成立專案組對被拐孩子戶口辦理問題展開調查,初步查明:孫卓,即孫海洋之子,現用姓名為國某,戶籍地在黑龍江省某市。報道中涉及的另一名被拐兒童符建濤,現用姓名為吳某某,戶籍地在本縣。有關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中,凡涉及違規違紀違法問題,将嚴肅處理。
戶籍承載公民基本信息,其管理工作至關重要。近年來,各地頻頻出現戶籍造假問題,被拐兒童非法落戶隻是其中一端。這些問題說明,戶籍管理工作有不容忽視的權力尋租空間,對此,有關部門還需深挖徹查,堵住制度漏洞,防止有人以權謀私。
社會上,一直有聲音呼籲:有關部門應在戶籍管理工作中加強數字化建設,形成人口信息的全數字化流轉,在技術層面上減少“人為操作”的空間。具體到防範人口拐賣犯罪上,也有人建議:應從源頭上對新生兒及其父母采集DNA、血型、手指紋等,建立信息庫;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未成年人,要審核其DNA信息庫是否一緻等。這些建議未必都可行,但有關部門還應積極探索這方面的作為空間。
打擊拐賣兒童,既要抓住“現行犯”,也要精準打擊犯罪鍊條上的每一個環節。被拐兒童如何落戶,便是一個關鍵環節。唯有持續織密治理網絡,才能實現“天下無拐”。
胡麥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 中國青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