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王一博童年藝術照

王一博童年藝術照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2 12:04:48

從撿垃圾到年入百萬,夠勵志!

王一博肖央這樣的大明星都搶購這位安徽小夥的“垃圾藝術品”

撿垃圾年入百萬、環保藝術家、蒸汽朋克……加在80後小夥吳陽德身上的标簽,讓許多人對他的生活産生了好奇。他一直堅持利用廢品做工藝品創造,曾受邀登上《天天向上》《巧手神探》等綜藝舞台,他的作品還引發王一博、肖央等争相收藏。近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來到他位于上海奉賢區的工作室,聽他分享垃圾變創意的逆襲人生。

王一博童年藝術照(從撿垃圾到年入百萬)1

吳陽德工作時十分投入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圖片來源 受訪者提供

這樣創作

撿來的蒸汽朋克世界

他正在打造老爺車準備參展

“陽德工作室”看起來是一處普通的修車行,門口堆着好幾輛舊摩托車。但走進店裡,内有乾坤。小小一間房,兩邊的貨架、牆壁、桌子上,幾乎被各種維修工具和廢舊物品占滿,斜倚的舊滑闆、一櫃子的老歌舊磁帶,又透露出老闆的愛好。

最吸睛的當然是店中間空地上,一輛正在改裝中的老爺車。正在吃午飯的吳陽德放下碗筷,向記者介紹,這是他拆了兩輛收藏的報廢摩托車改裝的作品,準備參展15日的淘寶造物節。成本對他來說當然是零,畢竟都來自報廢品,主要還是人工成本。但在他看來,喜歡就好,還計較什麼成本呢?

“兩輛幸福125,我很喜歡,在國内都是經典車型。”因時間緊張,亟待發貨,他正在緊張完善細節。目前可見,兩道霸氣的車門就是手刹,啟動可用油也可用電,内裡墊着黑色毛墊子,後備箱下面還安裝了藍牙音箱。邊說着吳陽德邊打開音樂,坐上車霸氣地開動起來,似乎下一秒就要飙出店門。他笑說,能開,但上路當然是不行的。

“15歲時,在上海看自行車,一輛摩托車轟隆經過,我當時覺得好酷啊,就想将來一定要擁有一輛。”後來真的擁有了,但買房買車時又賣掉了。吳陽德平時在店裡忙活,周末會和妻子、兩個兒子在一起。“人生總是要有取舍,現在的生活,我很滿足。”

日常,吳陽德修理摩托車,會有很多摩托車配件留下來,他覺得活塞上面的劃痕很酷,于是就把它們收藏起來,慢慢架子上就越留越多。吳陽德的廢舊收藏數目龐大,摩托車大件就随意堆在店門口,還有些放在朋友那裡。他告訴記者,這間店裡的東西,大多是撿來的。工作室裡間是他的工作台,四周的桌子櫃子上依舊堆滿各類收藏和作品。牆壁的架子上甚至有輛電動車,還有他熱愛的各種電動車牌。頭頂的燈是用鍊條做成的燈罩,可以旋轉,名為《悟》;桌上的燈還在最後打磨中,有點像飛船的感覺;還有取名為《核站》的加濕器,仿佛向置身其中的玩家們開啟了一個神秘的蒸汽朋克世界。

吳陽德還愛撿中式家具,春凳的面闆沒了,他就用各類螺絲軸承焊接了一個,冰冷的鋼鐵質感跟有年份的木頭相結合,碰撞出奇怪的審美。

王一博童年藝術照(從撿垃圾到年入百萬)2

吳陽德用廢舊手機配件制作的“黑色機械手”作品

這樣思考

手機裡伸出的手“偷”走了什麼?

吳陽德做手作最早可追溯到小時候用廢料給妹妹的芭比娃娃做衣服,做了十幾套。“我還給她做了小飾品盒子,背後有暗格,藏了我的私房錢,哈哈。”2004年同事過生日,他去禮品店發現有螺絲做的小人,“這個我也能做呀,就給同事做了一個,他超級喜歡。”

真正開始是有一年,他用廢舊機車配件做了一盞台燈去參加車友會年會,結果大受歡迎。後來就經常有朋友拿來一些廢舊物,他自己也會收集一些,沒事就琢磨。“家人一開始覺得我不務正業,并不支持,我自己也沒意識到這些東西的藝術價值。現在很多都是别人定義的,我自己純粹是因為喜歡,把想表達的東西以這種形式呈現出來。藝術很高大上,我覺得我不敢高攀藝術。”

吳陽德的作品基本隻有一件,這次為了參加造物節,他也開了網店,把作品都挂上去,但有些并不舍得賣掉。打開櫃子,一件鐘表作品中,用魚線懸挂着來自世界各國的錢币,打開柔和的燈光,搖動中錢币觸碰出聲,他說其中包含自己對時間和金錢的思考。朋友偶爾拿過來的廢舊手機配件讓他想了好久要做什麼。某一天,他刷了兩小時的手機,突然意識到,自己缺乏時間管理,同樣覺得手機也“偷”走了大家許多時間。于是,他設計了這件從手機裡伸出一隻黑色機械手的作品,吳陽德說這很“貴”,光這隻“手”就用了20隻手機,全是各種手機配件。

赑屃(bìxì)這件作品是吳陽德的得意之作,參加綜藝《非你莫屬》時,有老闆願花兩萬元買下,他沒答應。他說這件作品創意源自2019年,新聞裡說全國僅存的一隻雌性斑鼈死亡了,這對他沖擊很大,于是他想用一件作品來紀念這個物種。吳陽德說:“身體部位、腿脖子都是用電動車軸承的外圈和内圈焊接起來的。它實際上是一個儲物箱,打開背上的殼,可放零食水果。”他笑稱,設計頭部可移動,是為了方便多角度拍照。

有點例外的是,今年他批量做了二十多件鼠年的超酷老鼠造型,頭頂髒辮,脖子戴領結,足蹬彩靴。這些老鼠都是用廢舊汽車、摩托車配件做成的,老鼠肉色的腿居然是用紙盒做的。“靴子是按照一雙我喜歡的鞋子做的,塗上油漆,沒想到還有明星問我,是不是限量版的。”

工作室裡間牆上還挂着之前參加綜藝《巧手神探》的燈牌logo,那是吳陽德用鋼絲和螺絲手作的,也曾挂在節目裡。“我第一次參加《天天向上》緊張死了,這次去錄《巧手神探》,環境熟悉,就比較親切。我帶去的反傳銷主題的燈,肖央軟磨硬泡要買走,我就送給他了。”

王一博童年藝術照(從撿垃圾到年入百萬)3

吳陽德的得意之作《赑屃》

這樣逆襲

13歲跟着哥哥來上海撿垃圾,後來拼到年入百萬

工作室裡挂着的“阜陽路”燈牌,是住在上海的安徽人吳陽德用來寄托思鄉情緒的。吳陽德來上海,是跟着哥哥來讨生活的。“父親做生意失敗,涉及經濟糾紛,家裡三個孩子接連辍學。13歲時,哥哥把我從學校裡接出來,很傷心。”

“幾個小朋友都在撿垃圾,我就跟他們一起。那時候我們待的地方屬于城鄉接合部,有很多建築垃圾。我哥一個月進賬350塊,夠我們吃飯。”吳陽德還記得,最早住在碼頭上面的倉庫,條件很差,60塊錢一個月。

後來吳陽德在油漆桶加工廠、衣架廠都幹過,15歲去了電動車廠,找到人生中第一份工作。當時電動車行業興起,天天加班,半個月拿到890元,讓他有了一夜暴富的感覺。在廠裡,他學會了電動車裝配的所有工序,幹到售後部經理,成為廠裡骨幹。2008年他辭職去了更大的電動車連鎖企業,對行業整體有了更多了解,這為他2009年自己開店創業打下基礎。

“當時口袋裡隻有兩萬八,在市區連租個店面都不夠,于是來到這裡。”2015年他的生意開始火爆,他擁有了4家線下店銷售電動車,還有網店賣配件,營業額過百萬元,這就是媒體報道裡說的“撿垃圾年入百萬”了。但後來随着電動車行業發生變化,生意不好,他也面臨轉型。

吳陽德現在逐漸把自己喜歡的手作變成量産的産品。開始嘗試用卡車輪胎做成輪胎包,比如眼鏡包、鑰匙包等,不僅廢物利用,質感還很高,用久了還能包漿。他說一條卡車輪胎能做幾十個鑰匙包。最近他還在開發手工體驗課程。“吃桃子時,用桃核與雪糕冰棍做成了一架飛機,就把這個做成課包,讓孩子們體驗組裝的樂趣。雪糕棍這些不是撿來的,而是買來的。”吳陽德說,“其實我心底會有一點抗拒,一開始不接訂單,就怕太商業了,會限制自己。擔心自己每天為訂單而煩惱,會厭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