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不孝有三是哪三種不孝原話

不孝有三是哪三種不孝原話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2:26:24

導語:父母是我們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人,父母養我們小,我們就有責任和義務,養父母老,而且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在孔孟思想中已經明确的提到了孝順的重要性。中華民族傳承上千年,其文化表現形式有多種部分組成,孔子文化已經作為中華文明向外輸出的标簽,成為了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一種代表形式。

古語中有一句話叫做“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另外兩個不孝指的是什麼呢?由于中國封建時期是處于農耕經濟時代,而且數次的王朝更叠也導緻了對于男性勞動力的需求量很大,因此整個社會充斥着男尊女卑的思想。

不孝有三是哪三種不孝原話(俗語不孝有三)1

男性成員成為了社會的主導力量,并且他可以随意地對女性的生活軌迹進行安排。所以在此種社會背景下也導緻了古人認定必須家中有男性繼承人才可以讓整個家族進行繁衍。

孟子曾經說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對待父母的孝順有很多種,而沒有給家族留下傳人則是最大的不孝順。因此在儒家的思想中認定了繁衍傳承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已經上升到了道德、孝順的高度。

不孝有三是哪三種不孝原話(俗語不孝有三)2

因為古時候的經濟體制以及社會背景導緻了爵位的承襲方式是世襲制,所以則要求家族中必須要有繼承人。家族越大,人丁越興旺,所以在此種背景下也演變出了一夫多妻制度,隻是為了能讓女性成為家族更多的繁衍繼承人來擴大整個家族。

儒家思想也成為了封建統治者重要的統治手段,所以久而久之,在天下臣民的心目中也逐漸認定孝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想要孝順,則必須要為家族繁衍繼承人。

不孝有三是哪三種不孝原話(俗語不孝有三)3

那麼其他兩個不孝順又指的是什麼呢?另外兩個不孝順分别指的是陷害雙親和家中條件不好,卻還不努力并且改變生活條件。這些内容主要出自于《13經注疏》,孟子親自對這本書的内容進行了注解。而這本書的作者是趙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也是這本書當中的一句話,因此則成為了百姓們口口相傳的一句俗語。

不孝有三是哪三種不孝原話(俗語不孝有三)4

其實趙岐是有一些過度的解讀了孟子的意思。實際上孟子所理解的不孝順,并不僅僅隻有三種,而是有五種,實際上孟子認為的不孝順表現在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種,此人不勤快,不懂得下地勞作,縱然家庭貧困,但是卻不想着改變現狀,反而要求父母養着他,這就是不孝順的一種。

第二種是喜歡賭博,生活當中一切所作所為完全憑借着自己的喜好而對父母不管不顧。

第三種是非常的貪婪,并且不懂得照顧自己的子女,身為丈夫無法對自己的家庭盡責任,身為子女又無法好好地撫養父母,而身為父親又做不到好好教育自己的子女,這也是不孝順的一種。

第四種是整天沉迷于享樂,隻想着今朝有酒今朝醉,不想着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成為家族的榮耀,反而因為他讓整個家族為之蒙羞。

第五種是脾氣暴躁,經常打架鬥毆,或者是對待自己的父母橫眉冷對。所以孟子理解的不孝順并不僅僅有三種,而是有五種表現形式。

不孝有三是哪三種不孝原話(俗語不孝有三)5

孟子所理解的五種不孝順的表現形式,并沒有無後為大這一條,所以從這一點也能夠看出,孟子并不認為沒有給家族繁衍繼承人是不孝順的,隻是因為趙岐後來進行了更改,最終變成了人民口口相傳的一句俗語。實際上,趙岐更改孝順的标準與他所處的時代背景有關,并不是憑空捏造的。

不孝有三是哪三種不孝原話(俗語不孝有三)6

孝順的觀念傳承了上千年,時至今日看來孟子對于不孝順的方式的理解依舊未過時,而且也是如今人們評判一個人不孝順的标準之一。當封建時期走在了曆史的舞台,人們來到了新時代之後,曾經的把沒有給家族留下後人作為不孝順的标準已經不再适用了。

不孝有三是哪三種不孝原話(俗語不孝有三)7

結語:如今大家生活在一個新時代,婚姻自由、戀愛自由,是否決定生育也是女性的自由,所以女性早已經不是封建時期的被定義的生育機器,在一個嶄新的時代,女性可以完全獨立自主,甚至于在某一些行業依舊可以大放異彩男女平等也是推進時代發展的重要動力

古人給我們留下的優良傳統有很多,除了孝順,還有勤儉節約,感恩,拾金不昧等等。對于流傳至今的優良傳統我們要繼承,但是對于封建時期的糟粕也要摒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