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為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标志着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
當太陽到達黃經285°時,對于神州大地而言,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來了。“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小寒~三候
《周書·時訓》以禽類的栖息變化來對應小寒節氣的氣象變化。
雁北鄉:小寒之日“雁北鄉”,這個“鄉”是趨向,北飛雁已經感知到陽氣,是為先導。
鵲始巢:小寒後五日“鵲始巢”,喜鵲噪枝,已經開始築巢,準備繁殖後代了。
雉雊:再五日“雉雊”。雉是野雞,陽鳥,雊(gòu),求偶鳴聲,這時,早醒的雉鸠就開始求偶了,早春已經臨近。
小寒~習俗
古時,如臯人對小寒頗重視,随着時代變遷,現在雖已漸漸淡化,但有些習俗依然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迹。
九九消寒圖
九九消寒圖是中國北方的一項民俗。消寒圖是記載冬至以後天氣陰晴的"日曆",人們寄望于它來預蔔來年豐欠。
從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
溜冰
我國北方各省入冬之後天寒地凍,河面結冰厚實,有馬拉或狗拉爬犁,有供人玩耍的冰床,也有人穿冰鞋在冰面穿梭。
賞梅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此時臘梅已開,紅梅含苞待放,湊近細觀,幽香拂面,精神為之清爽振奮。
小寒~飲食
飲食上,凍梨、菜飯、糯米飯,各地飲食也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北方:凍梨
凍梨是将普通白梨冰凍變成烏黑色,洗淨之後,就能吃了。看上去黑不溜秋并不起眼,但口感清脆爽甜,入口難忘。
南京:菜飯
每至小寒時節,老南京人通常會食菜飯,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闆鴨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與大米一起煮,非常鮮香味美。
廣州: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一般是60%糯米加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
天津:黃芽菜
黃芽菜是天津特産,它是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後将白菜割去莖葉,隻留菜心,離地6厘米左右,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
小寒~養生
俗話說:“冷在三九”,小寒代表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來了,所以,這時候生活中有許多需要講究的地方。
防寒保暖
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節,尤其要注意頭部保暖,外出記得戴帽。注意頭部保暖不僅是要戴帽子那麼簡單,三九天裡,出門前、睡前别洗頭等生活細節也很重要。
适當滋補
受寒冷氣候的影響,身體需要補充足夠的營養,這樣可以大大提高人體耐受寒冷的能力和免疫能力,為此,日常飲食中,多食一些羊肉、雞肉、南瓜、韭菜等。
雖然強調“滋補優先”,但對常人來說,千萬不要大吃特吃肥膩之物或者為了“補”而“補”,一定要有的放矢。
冬練三九
适當的戶外活動和鍛煉,能夠增強身體禦寒能力。小寒時節的運動原則,一是日出後才開始鍛煉,二是準備運動不可馬虎。
小寒~詩詞
“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關于小寒的經典詩作也有很多。
《小寒食舟中作》
唐·杜甫
佳辰強飯食猶寒,隐幾蕭條帶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雲白山青萬馀裡,愁看直北是長安。
《詠廿四氣詩·小寒十二月節》
唐·元稹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隐聚茅。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駐輿遣人尋訪後山陳德方家》
宋·黃庭堅
江雨蒙蒙作小寒,雪飄五老發毛斑。
城中咫尺雲橫棧,獨立前山望後山。
《小園獨酌》
宋·陸遊
橫林搖落微弄丹,深院蕭條作小寒。
秋氣已高殊可喜,老懷多感自無歡。
鹿初離母斑猶淺,橘乍經霜味尚酸。
小酌一卮幽興足,豈須落佩與頹冠?
小寒一到,也就意味着這一年接近尾聲了,無論怎樣,希望你能夠打起精神繼續前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