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唱吧又雙叒叕傳出上市消息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風平浪靜。
這個甫一面世曾經和微信比肩站在年度增長最快APP的位置上,後來又被新秀後來居上且越甩越遠,被評論為“跟不上時代”的在線K歌頭部軟件,上市之路更是多舛。
曾經的行業獨角獸,打開了在線K歌萬億市場的唱吧,到底都經曆了什麼?
上市之路坎坷多舛
5月30日,唱吧在官方微博官宣了品牌代言人迪麗熱巴,并附上了一段迪麗熱巴拿着唱吧小巨蛋麥克風的短視頻。
這條微博數據非常好,4萬多評論,30多萬轉發,尤其有唱吧日常微博評論經常隻有兩位數的對比之下。
當然,我們都知道,這流量并不是沖着唱吧來的,唱吧本吧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的熱度了。
5月31日,唱吧發布了新款K歌硬件産品G3麥克風,這是唱吧音箱麥克風系列的最新産品,在很多功能和工藝上都做了升級。
相比于這兩個消息,在G3麥克風發布會結束後,唱吧創始人陳華透露的消息才是真的重磅:目前唱吧已經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未來将在創業闆上市。這也是對今年年初就被披露的上市的一個進度告知,1月12日,北京證監局公告了唱吧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并在創業闆上市輔導基本情況表。
這已經是唱吧再再再再一次宣布發起對二級市場的沖擊了,從2015年到2021年,從美股到A股,唱吧的IPO之路走得坎坷又糾結。
最早是在2015年,那時的唱吧風頭正勁,趁着D輪4.5億元人民币融資的勢頭,開展了赴美上市計劃,這是唱吧首次沖擊二級市場。
圖片來源:天眼查
但受到當時整體形勢的影響,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大多破發、腰斬,還有30多家互聯網企業宣布私有化,唱吧但因估值過低,最終停下了赴美的腳步,并在同年拆除了VIE結構,準備回A股借殼上市。
據說,2015年11月,創始人陳華當時直接在朋友圈說“有誰認識好的A股殼公司推薦下哈”,雖未成功,但足見唱吧對二級市場的熱忱。
2016年,唱吧開始準備沖擊A股,這次又有融資加持,何炅、汪涵、謝娜這幾位明星投資人将唱吧襯得blingbling,唱吧與中金公司簽署輔導協議,拟在創業闆上市。輔導兩年後,唱吧卻遲遲未提交招股說明書,導緻這次上市不了了之。
圖片來源:天眼查
雖然具體原因沒有披露,但唱吧明顯沒有放棄。2018年,唱吧緊接着又開始接受中金公司的上市輔導,這次輔導為期一年半,中金公司認定唱吧符合上市資格,将開啟IPO準備工作。這意味着當時的唱吧在A股創業闆上市已經進入了最後的倒計時,但出于不知道是什麼的原因,這次IPO又以不了了之告終。
此後唱吧上市的相關事項似乎也沉寂了下來。
一直到今年年初,唱吧重啟了上市相關事項,并在5月底講了一下進度。
如今2021年已過半,關于唱吧上市的消息卻寥寥,今年能不能看到唱吧敲鐘,還得打個問号。
互聯網的傳奇APP
在上市這件事上折騰糾結了六年之久的唱吧,也錯過了很多事。
或許有人還記得唱吧曾經的輝煌。
2012年5月,唱吧産品上線,首日注冊用戶人數就突破10萬,第五天,唱吧登頂AppStore中國區,用戶破百萬僅用一周。
這個數據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互聯網的傳奇。
唱吧的定位是一個基于音樂内容的專業K歌平台,将線下K歌的行為搬運到了線上,對整個線上K歌行業都具有破冰意義,很多用戶的觀念和行為從此開始發生改變,它也成為當之無愧的行業獨角獸。
當年有媒體評選出了年度成長最快的産品榜單,兩款産品上榜,唱吧和微信。
唱吧創始人陳華之前有兩段職業經曆,酷訊網CEO——酷訊網鼎盛時期的夢想是成為第二個百度,做綜合性搜索的巨頭,卻沒有經受住08年經濟危機的打擊而昙花一現,CEO陳華也因與投資方分歧而出走。
另一個則是2009年入職阿裡巴巴,依舊是從事搜索行業,但他也沒有在那裡呆很久,就選擇了創業。
2013年10月,意氣風發的陳華在北京世貿天階召開的年度盛典大會上宣布了唱吧注冊用戶量突破1億的消息,月活達到了3000萬,且這些數字還在持續增加。
那時的唱吧風光無限,整個市場上無人能與之一戰。陳華說,唱吧要圍繞音樂社交做一個中國甚至世界上最牛的音樂生态型公司。
初期的唱吧開放了多個社交平台的賬戶登錄以方便用戶注冊,同時也可以方便用戶将歌曲一鍵分享到其它平台。
尤其是微信,早期的唱吧和微信有着深度的合作,2012年,兩個增長最快的APP舉辦了線上K歌大賽,“一起微信,一起唱吧”。這是一場雙赢的合作,唱吧為微信增加了趣味性和可玩性,微信的社交屬性為唱歌導入了巨大的流量。
2014年11月,唱歌用戶數量突破2億。然而同年,騰訊的親兒子全民K歌上線,唱吧失去了來自微信的裂變,眼睜睜地看着如日中天的鵝系産品們将流量灌進了這個後起之秀。
雖然這個後起之秀創立之初的目标就是行業老二,并沒想過自己可以對唱吧這個傳奇進行反超甚至壓制。
2016年5月,唱歌用戶規模超過3億,活躍用戶約3500萬人。
2016年對唱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大部分人提到這個瘋狂上升的産品數據時,這一年的數據被當做一個分界線;這一年,是美股轉戰A股的唱吧正式開始了在國内折騰上市的開端;這一年,是唱吧公開披露融資信息的最後一年,是3月17日的E輪。
這一年,全民K歌對唱吧實現了反超,并開始把這個昔日偶像甩在後面。
“跟不上時代了”
2016年12月,全民K歌宣布注冊用戶總量破3億,登頂移動K歌類APP榜首,在線K歌行業從此迎來了一個新的老大。
全民K歌背靠鵝廠,财大氣粗,微信生态帶給了全民K歌與衆不同的用戶生态:龐大的中老年用戶群體。去年鮮姐寫全民K歌涉黃事件的時候聊過這個,這裡不贅述了,有興趣可以去看看《涉黃的全民K歌,還能悶聲發大财麼?》,從第二部分開始。
說回唱吧,我們看看最近兩年的數據,會發現它不僅沒有趕上,差距反倒越拉越大了。
根據艾瑞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唱吧月獨立設備數為4647萬,而全民K歌為1.7億左右,是前者的三倍。據比達數據,今年3月全民K歌的活躍用戶數已在行業中大幅領先,月活用戶數已達13543.8萬,而唱吧則位列第二,為3037.3萬,酷我K歌、天籁K歌和唱鴨分列3-5位,月活用戶均超300萬。
反正就是,對比慘烈。
除了全民K歌,在線K歌行業迎來了很多的後起之秀,他們很多都背靠大廠,和全民K歌一樣有過硬的靠山。唱鴨、鲸鳴、音街、小森唱、音磁、直播K歌、朋友KTV... ...每款都各有特點,還大多設置了激勵金,努力搶占用戶心智。
相比之下,唱吧的産品叠代就有點不夠看了,甚至鬧出了抄襲唱鴨彈唱功能的醜聞。
簡略說就是唱吧被指抄襲唱鴨,唱吧說唱鴨碰瓷,唱鴨直接發函,而且兩個功能和UI确實蠻像的... ...圖片來源:柴狗夫斯基《唱吧,你就是音樂app界的拷貝忍者卡卡西?》
主營業務遇挫,那唱吧在幹什麼呢?最牛的音樂生态型公司不做了嗎?
普遍的觀點是,唱吧接連錯過風口,跟不上時代了。
其實不然,唱吧布局過很多副線,但可能是囿于上市願景,唱吧一直比較保守。
2014年,唱吧做了手遊,2015年推出了一款“炮炮兵團”的遊戲。說完這個名字大家就知道結局了。
有意思的是,把KTV搬到線上的唱吧又去投資了線下KTV,傳統的麥頌和那種商場裡常見的miniKTV咪哒。唱吧曾希望麥頌五年開出2000家店,但現在傳統KTV什麼狀況大家心裡也都有數。迷你KTV也不隻是唱吧一家在投,全民K歌搞了友唱,還有其它一些品牌都覺得這事有的賺,競争不比線上輕松。
千播大戰的時候唱吧也曾涉足直播,“火星直播”還算是個叫得上來的名字,但因為戰略相對保守,最終淹沒在滾滾車輪下。不過在一些采訪裡,陳華雖然承認保守謹慎,但也不覺得激進才是對的。
“其實,我們直播業務做的很早,目前直播給我們帶來的整體營收也非常可觀。但我認為那些質疑我們沒有All in 直播的人是錯的,我認同直播它是一個很好的變現手段,但它不一定是最好的用戶産品。”“單純的直播産品能吸引多少流量和用戶呢?”
直播這是賺到了錢,短視頻則是徹底錯過了,沒抓住風口,等反應過來的時候快手抖音的用戶加起來已經有7億了。
唱吧也在改變,比如更大膽的花錢——據一些報道,唱吧并不缺錢,現金流蠻健康的,就是不太敢花。而且在2016年後也有一些融資,但沒有公開披露。
也有做得好的業務線,唱吧的硬件成績就不錯,就開頭熱巴拿的小巨蛋,2014年就開始布局這條線了。
我們公司電梯裡的廣告,還有視頻版,有點吵
陳華曾透露,“目前唱吧的營收主要來源于唱吧軟件的打賞以及小巨蛋等硬件産品的利潤,兩條營收線的比例基本持平。”結合“不缺錢”來看,那就是硬件賣得非常好了,能撐起半壁江山,是唱吧一個真的增長極。
唱吧也從賣錄音麥克風發展到了賣帶藍牙耳機的麥克風——這是市場空白,唱吧智能硬件副總裁葉志偉稱,音箱麥克風某種程度上是藍牙音箱的替代者,既能夠滿足用戶唱歌的需求,也能當成藍牙音箱使用。
據報道,目前唱吧音箱麥克風類的硬件産品在天貓上的市場份額達到七八成。據唱吧最新618戰報顯示,小巨蛋音箱麥克風系列繼續狂飙猛進,蟬聯天貓京東麥克風品類TOP1;唱吧硬件産品在2020年天貓雙十一銷量上刷新記錄,排名天貓影音行業第八名。
去年1月,唱吧宣布了一個新目标,做泛音樂内容平台,不再執着于K歌,而是做一個内容發布平台、流量智能分發平台、内容激勵扶持的閉環。
界面新聞報道,唱吧下半年還将推出一個子品牌“小唱”,瞄準四五線城市人群,提供入門級的産品,主打性價比路線;在軟件方面正在推出一些面向中老年和00後的K歌新産品。
唱吧還沒有放棄,無論是上市,還是奪回陣地。
官宣品牌代言人那天,唱吧也更新了LOGO,換掉了從2014年開始使用的字标。
圖片來源:标志情報局
雖然沒有大廠的雄厚背景,但唱吧這些年自己打拼下來的音樂人資源還是很可觀的。
幾度錯失風口,行業競争加劇之下,無論是沖擊資本市場還是創新業務和産品線,唱吧,非常需要一個新的開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