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可惡的催收

可惡的催收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4 08:52:29

可惡的催收?“代理投訴”“征信修複”一條龍 “減債免息”明碼标價,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可惡的催收?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可惡的催收(反催收生意野蠻生長)1

可惡的催收

“代理投訴”“征信修複”一條龍 “減債免息”明碼标價

“反催收生意”野蠻生長 逃廢債漸成灰黑産業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多方調研發現,一些“反催收機構”以“代理投訴”“征信修複”等名義充當非法中介,十分活躍。它們通過互聯網平台傳播反催收技巧,教唆或代理欠款人惡意投訴,甚至通過僞造虛假征信報告或證明材料的方式,幫助欠款人逃避金融機構債務。這種助推惡意逃廢債的“生意”已初具規模,逐步形成灰黑産業,嚴重影響社會誠信體系,擾亂金融秩序。

對此,銀保監會表示,堅決打擊惡意逃廢債行為,加強對違法違規網絡群組的治理。業内人士建議,建立金融、司法、公安等多部門治理協調機制,提高威懾力和精準度。

“減債免息”明碼标價

網絡平台“精準”獲客

今年9月,因一筆網貸逾期多日,王女士(化名)最近經常接到催收電話。她以“反催收”作為關鍵詞在淘寶網進行搜索,找到了一家名為“法務援助退保維權保險”的店鋪。當王女士詢問“是否可幫忙将網貸逾期免息”時,店鋪客服人員表示可提供代理服務與欠款平台進行協商,并“可在兩周内實現全部按年化率15.4%處理”“運氣好的話,還能隻結本金”。

随後,客服人員要求王女士提供姓名、銀行卡号、身份證号、逾期時間、欠款金額、每月還款能力等諸多信息,并要求她郵寄一張本人身份證注冊的移動手機卡,并将在欠款平台的預留号碼更改為此手機号。店鋪表示将收取網貸總金額的6%作為代理費,并需要提前支付1000元定金。

“這是‘反催收機構’的典型操作手法。”多位來自銀行以及消費金融行業的業内人士向記者證實,“反催收機構”正是通過代理客戶批量制造投訴材料、流程化包裝僞造疾病貧困證明、向客戶提供專業化話術模闆等方式,與金融機構周旋并施壓,迫使金融機構做出債權減免讓步,從而達到逃廢債的目的。

一位銀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對記者說,這些公司利用欠款客戶急于擺脫被催收的心理,針對客戶欠款金額收取5%至20%不等的“指導費”。定價主要依據提供的服務方式,“僅代寫投訴信及指導跟金融機構協商,和全權由代客投訴公司進行處理的收費費率不一樣。”

實際上,“反催收機構”大多利用網絡進行宣傳及獲客。記者用“反催收”“逃廢債”“退息”“停息挂賬”等關鍵詞在淘寶、閑魚等網站進行搜索,可搜索到上千家商戶。記者注意到,這些商戶月交易單量從個位數到百位數不等。

除了電商平台,短視頻平台及新型社交平台也成為其批量獲客的重要渠道。“他們一方面通過各大網絡平台,以宣傳金融知識、法律知識為幌子,包裝自己的話術,通過内容吸引潛在客戶。另一方面,也在主題為‘負債’‘信用’等高流量内容下進行評論,從而實現‘精準’引流。”一位深度調研過“反催收機構”的商業銀行人士說。

該人士表示,在鎖定部分潛在客戶之後,“反催收機構”會通過QQ群或者微信群聚集大批群友,并在群裡持續宣揚“憑自己本事借的錢,為什麼要還”“我們才是受害者”等言論,進一步誘導逃廢債。

“代理投訴”“征信修複”套路深

“反催收機構”通常有專業團隊運作,通過多種手段,達到幫助欠款人逃廢債的目的,并已形成初具規模的灰黑産業鍊。

“目前該灰黑産業的規模并無權威調查數據,不過,很多以‘代理投訴’‘征信修複’‘債務重組’等為名義的公司實際上都在從事惡意逃廢債相關的業務,從業人員數量可觀。大的個體月營業收入可達600萬至800萬元。”一位對“反催收”灰黑産業有深入調研的業内人士對記者說。

以“代理投訴”為例,“代理投訴”即“代理”客戶向金融監管部門、消費者協會投訴,試圖通過監管部門向金融機構施壓,以獲取減免費用、分期賠償的利益。

“這些公司通常通過接管客戶信用卡和手機卡的形式,接收發送給客戶本人的賬務信息并冒充客戶本人與銀行進行協商。”多位業内人士證實,近期這類案件呈現明顯增加的态勢。

一家消費金融公司反映,2019年至2021年5月,其陸續接到某代理人代客投訴材料,投訴件内容及格式基本趨同。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在其受理的監管正式書面轉辦投訴件中,“模闆投訴”月均占比超過80%,2021年2月已攀升至曆史新高,達89%。此類投訴信件内容高度相似,寄出地主要集中在遼甯、廣東及河南等地,遍布我國114個地級市,呈全國性分布态勢。

該人士表示,信用卡非法代理投訴已成為“産業”。在公開平台經常能看到關于哪家銀行比較“好說話”的讨論,而被認為“讓步多”的銀行,接下來往往會成為惡意投訴的重點。

除了“非法代理投訴”,為了達到助欠款人逃廢債的目的,幫人僞造虛假征信報告或證明材料的所謂“征信修複”的非法中介也成為反催收産業鍊上重要的一環。

“對于需提交電子檔或紙質檔個人征信報告的人群,有些機構通過PS或直接編寫僞造個人征信報告。還有機構甚至通過僞造失業證明、隔離證明、困難證明、死亡證明,幫助欠款人與金融機構協商消除逾期記錄、減免還款金額,達到逃廢債的目的。”一位消費金融機構人士表示。

一位銀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坦言,“反催收機構”幫助客戶僞造大量材料,而金融機構難以逐一分析判斷客戶的真實情況。“我們近期收到某客戶因昏迷無法還款的證明材料,但該客戶在昏迷期間卻仍有消費記錄。”該人士說。

整治“反催收機構”急需合力

“反催收”最近為何愈演愈烈?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一方面,2020年,最高法出台民間利率借貸新司法解釋後,别有用心的機構或個人曲解司法解釋,以“機構收取超過一定利率上限即涉嫌高利貸違法”為由躲避還款。另一方面,疫情發生之後,部分小額信貸的借款人收入下降,有關部門确實有針對性地出台了一些延期還本付息的政策,這些也導緻一些欠款人認為躲避還款有理由、有空間。此外,以P2P網貸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運營平台近年來逐漸清零,有些從業人員轉而以“反催收”為生,擴大了職業“反催收”群體。

“當反催收變成産業,很多别有用心的借款人借維權之名施行逃廢債之實,對正常金融秩序和誠信體系造成巨大影響。”董希淼說。記者在一反催收微信群聊天記錄中看到,群内借款人在通過逃廢債中介拒絕按照合同約定履行還款義務後,表示自己“白白賺到了一輛車”,甚至表示“反正不用還款,當初應該貸一輛更貴的車”。

多位金融機構人士也坦言,“反催收機構”利用監管投訴進行消保套利的現象,嚴重浪費了監管及金融機構的投訴處理資源,也使銀行業整體資産質量承壓、收入減少。

對“反催收機構”進行專項整治已經成為共識。中國銀行業協會日前提醒消費者正确認識“非法代理投訴”風險。另外,多地金融監管部門陸續發布相關通知或采取專項行動。例如,沈陽市金融發展局和遼甯銀保監局聯合發布《關于防範金融領域代理投訴風險優化營商環境的通告》,将整治矛頭對準“非法代理投訴”。

不過,目前治理“反催收機構”仍存難點。一位業内人士坦言,多家銀行和金融機構曾以非法經營、信用卡詐騙、僞造國家機關公文印章等罪名向公安機關報案,但均因各種客觀原因,如在犯罪要件構成的舉證方面存在困難等原因難以立案,不易從法律層面予以強力打擊。“目前‘反催收生意’遊走在模糊地帶,建議從司法層面,健全對灰黑産的界定和執行标準,讓灰黑産在法律面前無處遁形。”該人士指出。

董希淼也建議,針對所謂的“代理投訴”以及“信用修複”等反催收行為應出台專項整治辦法,并可建立金融、司法、公安等多部門治理協調機制,綜合施策,提高威懾力和精準度。

針對“非法代理投訴”亂象,相關監管部門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将加強與相關單位和部門的協同配合,綜合施策,标本兼治,研究探索從制度機制層面解決投訴根本性問題。下一步,将進一步嚴查重處違法違規行為,督促機構加強源頭治理,切實轉變經營理念,規範經營行為,從産品開發、宣傳及銷售等各業務環節加強管控,從源頭上根本上防範投訴的産生。進一步加強對機構投訴處理工作的督查,督促機構嚴格按照《銀行業保險業消費投訴處理管理辦法》等監管規定依法依規處理投訴。對于無事實依據的投訴,特别是涉嫌違法犯罪的行為,鼓勵機構通過法律途徑維權,或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對于已經由司法機關認定的詐騙等違法犯罪案件,在向社會通報投訴情況時予以剔除。進一步加強公衆教育和風險提示,提高消費者的風險意識和鑒别能力,引導消費者理性購買銀行産品和通過合法途徑維權。 (記者 張莫 向家瑩)

來源:經濟參考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