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深圳特區新發展理念

深圳特區新發展理念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9 18:36:17

深圳特區新發展理念?金秋九月,珠江兩岸生機盎然,南海之濱萬象一新,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深圳特區新發展理念?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深圳特區新發展理念(續寫春天的故事)1

深圳特區新發展理念

金秋九月,珠江兩岸生機盎然,南海之濱萬象一新。

這裡是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改革開放得風氣之先的地方,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勁的區域之一。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深圳,則是這一戰略棋局上的重要落子。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再次對深圳諄諄期勉:“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潮起大灣區,風勁好揚帆。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3年來,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的深圳,旗幟鮮明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綱”,在“一國兩制”方針和粵港澳合作框架下,深入對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灣區所向、深圳所能,成立專門機構深圳市委大灣區辦統籌協調,舉全市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并充分發揮其與建設深圳先行示範區和實施綜合改革試點的“雙區”驅動、政策疊加優勢,不斷增強核心引擎功能,攜手港澳和灣區其他城市共同打造富有活力和國際競争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以先行示範之姿加快高質量發展,

“核心引擎”不斷提升輻射帶動能力

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示範,是一直以來的深厚期許。

大灣區之“大”,是經濟體量大、綜合實力強,是真正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

作為大灣區核心引擎,深圳努力體現“大的樣子”、展現“強的水平”,不斷“強身增肌”,引領和推動大灣區建設持續向縱深發展,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引領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深圳必須成為全方位綜合性發展的“全能冠軍”。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讓深圳如虎傅翼。

回望過去3年,百年變局風雲激蕩,新冠疫情洶洶來襲。深圳始終牢記囑托、勇擔使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栉風沐雨,奮楫笃行,奮力書寫先行示範的優異答卷——

瞄準高質量發展高地,深圳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基礎研究 技術攻關 成果産業化 科技金融 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态鍊。2021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占GDP比重39.6%、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今年深圳重磅推出《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産業的意見》,提出發展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2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來産業,增強實體經濟發展後勁。

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2021年深圳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突破3萬億元,3年年均增長5.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258億元,3年年均增長6.3%;進出口總額3.5萬億元,出口總額連續29年居内地城市首位;實際利用外資近110億美元,3年年均增加10.2%。今年以來,深圳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上半年地區生産總值達到15016.91億元,同比增長3.0%,實現了經濟穩步回升、穩中向好。

瞄準法治城市示範,深圳用足用好經濟特區立法權,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3年來,深圳出台了《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産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深圳經濟特區生态環境保護條例》等一批全國首創性法規。作為首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城市”,深圳不斷深化法治政府建設領域改革創新,政府依法履職能力邁上新台階。

瞄準城市文明典範,深圳将文明刻進城市品格。深圳制定實施《深圳市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方案》,出台《深圳市民文明素養提升行動綱要(2021—2025年)》,打造全國首個以志願服務優化社會治理的“志願者之城”。在中央文明辦公布的2021年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結果中,深圳在30個省會、副省級全國文明城市中排名第二。

瞄準民生幸福标杆,深圳構建優質均衡公共服務體系。2019年到2021年,深圳實現新增基礎教育學位30.4萬個,公辦幼兒園在園兒童占比從5.7%提高到51.6%。國内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規《深圳經濟特區健康條例》出台實施,三甲醫院數量增至30家,新增病床位1.6萬張。加快完善“4 2 2 2”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率先建立二手房成交參考價格發布機制,建設籌集公共住房27.6萬套。

瞄準可持續發展先鋒,深圳構建城市綠色發展新格局。去年深圳在全國率先發布GEP核算制度體系,2020年度GEP核算結果為1303.82億元。深圳成為全國首個成功全域創建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市的副省級城市,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全國超大城市中排名第一。

構建開放新格局,

加速“軟硬”聯通規則銜接

要成為一流必須對标一流,在與最高最好最優最強跟跑、并跑中超越強者、實現領跑,在與世界一流的交流互鑒中創造一流、成為一流、引領潮流。

大灣區之“灣”,是向海而生,是開放包容,是與國際對接,是競逐世界舞台。

做強做實大灣區深港這一極,深圳西有“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中有“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東有“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的深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正在悄然形成。

去年,《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正式發布,開啟了“大前海”改革開放再出發、示範引領譜新篇的新征程。

去年12月,“前海港澳e站通”正式運行,實現香港投資者“足不出香港、一站式”辦理前海政務事項。今年7月,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北區啟用,全方位滿足港澳青年創業需求。9月,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與香港财庫局以聯合公告形式發布推出18條措施,支持前海深港風投創投聯動發展……2021年,前海地區實際使用外資58.22億美元,同比增長14.9%;進出口總額1.74萬億元,增長20.3%。今年1-6月,前海實際使用外資35.33億美元、增長17.4%。

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科創森林”愈發枝繁葉茂。150多個高端科創項目正加速推動落地,5所香港高校帶着10餘個優質科研項目進駐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24個港澳創業團隊300餘人進駐孵化加速平台。7月7日,河套合作區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發布“三大新政策”,在深港協同、産業成果化、港澳青年發展等方面繼續發力。

今年8月,《加快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建設的實施方案(2022-2025年)》正式發布,提出加速打造千億級旅遊消費産業集群,深港合作再添新力量。

深圳積極對接香港提出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以及與深圳形成“雙城三圈”的戰略性布局,正高水平規劃建設深港口岸經濟帶,努力打造國家級深港合作新平台。

在深圳,規則機制的“軟聯通”正在各領域産生“化學反應”——

在金融市場,深圳在全國率先面向香港居民開展數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測試,并在香港發行全國首個離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債券50億元。6月23日,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與深圳市商務局首次簽署合作備忘錄,承諾繼續加強兩地招商引資的合作關系,共同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長遠發展。

在司法領域,深圳借鑒港澳知識産權制度經驗出台實施的《深圳經濟特區知識産權保護條例》加強了深港澳三地知識産權執法協作。

在高等教育及科創領域,越來越多香港高校及科研機構落戶深圳。2021年深圳市與香港大學簽署備忘錄,在深圳設立港大校園。目前,已有6所香港高校在深設立大學研究院,累計在深設立科研機構82家,建設創新載體56個、孵化企業240家。

圍繞服務和促進規則機制的“軟聯通”,一系列基礎設施的“硬聯通”也加快上馬——

深圳機場三跑道建設全面步入“快車道”,助力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加速跑”;

深港軌道銜接正在深入謀劃實施,“軌道上的大灣區”加速形成;

蓮塘/香園圍口岸正式開通,深圳灣口岸貨檢通道實現24小時通關,皇崗口岸重建項目正加快施工,羅湖口岸改造規劃也已正式啟動;

……

一系列基礎設施“硬聯通”提速,如有力的羽翼,助推大灣區振翅高飛。

借助實施綜合改革試點的東風,深圳正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上更多先行先試,加速推動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發揮鍊接世界、輻射内陸的獨特功能,成為國内大循環的重要節點、鍊接國内國際兩個循環的戰略支點。

促進區域協同聯動,

助力“灣區通”“灣區融”

《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蟬聯全球第二位。從深港“雙城故事”、廣深“雙城聯動”,到“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再到深圳汕頭“核 副中心”動力機制、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大灣區正加速融通,而深圳則是其中重要連接點。

大灣區之“區”,是區域協調、協同、協作,是充分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優化區域功能布局,在更大範圍内實現資源最優配置,提升區域整體競争力。

助力“灣區通”“灣區融”,除了做好深港合作大文章,做大做強港深這一極,深圳還積極融入廣東“一核一帶一區”。

強化廣深“雙城聯動、比翼雙飛”,廣深地鐵邁入“一票制”時代,廣深共同參與共建廣深佛莞智能裝備集群和深廣高端醫療器械集群,聯合共建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

向西,深圳加快推進與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産業體系、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體化布局,推進深珠合作示範區建設,加強前海與橫琴、南沙等國家級平台交流合作,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

向東,深圳積極對接沿海經濟帶,深化與汕頭、潮州協作,深圳汕頭協同創新科技園等一批項目加快建設。

向北,不斷強化與韶關、梅州等城市生态型産業合作,支持北部生态發展區打造生态經濟發展新标杆,廣泛開展人文旅遊交流。

深圳都市圈規劃建設也在加快,基礎設施加速聯通。深圳北部區域的交通大動脈——深圳外環高速一期和二期主線于今年初貫通,實現從寶安到東莞直達;惠鹽高速将改擴建成雙層複合立體通道;深汕西改擴建項目計劃2023年建成。

與此同時,深圳正多措并舉推動大灣區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推進看得見摸得着可感受的區域一體化。

更多就業機會吸引大灣區青年到深圳來。2021年有689名香港大學生通過“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來深就業,超4萬港澳台人員在深參加養老保險。自2020年底起,深圳定向招錄的港澳籍公務員已有10人陸續入職,在2022年服務“雙區”建設專項招錄公務員中,深圳再次設置了5個定向港澳選拔職位。

公共服務享受“市民待遇”。深圳公安民生警務平台可實現來往内地通行證業務換補發等29項業務“一站式辦理”,人才園行政服務大廳及各社保服務大廳均開設“灣區服務專窗”。

醫療衛生服務更加國際化。“港澳藥械通”政策在深圳正式落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已獲批引入18種藥品和10種器械,全國首批37名港籍醫生獲評正高級職稱。

從粵港澳大灣區到深圳先行示範區,再到綜合改革試點,新征程新使命,42歲的深圳再揚“拓荒牛”精神,努力将多重國家戰略交彙的巨大優勢轉化為發展新動能,在新時代新征程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創造新的更大奇迹,讓大灣區的核心引擎馬力全開、動能澎湃,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這艘巨艦駛向世界一流灣區這個更遼遠、更光輝的明天,用加快“雙區”建設的實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原标題《深圳:勇立潮頭先行示範,核心引擎動能澎湃》)

(作者:深圳特區報記者 甯若鴻)來源:深圳特區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