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君子不器是啥意思啊

君子不器是啥意思啊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15:49:32

論語中,有好多的道理,前後看着是矛盾的。

這也難怪,論語記錄的,本來就是一段一段的對話,是有不同的場景,針對了不同的對象的。你這樣孤零零地拿出一句話來,和另外的一個叙述,就不一緻了。

論語中,關于君子的論述比較多。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這話的原意是說,“文”不要太多了,“質”也不要太過了,這兩者相得益彰,才是個君子的樣子。

“文”通“紋”,指後天的刻繪,也就是個人的修養和修煉;“質”是指天然的質樸,沒有任何加工的本來面目。也就是說,一個人在實在的基礎上,按照後天的修養去做,把握好這個度,就是個君子的樣子了。

這樣看來,做個君子不容易啊。

君子不器是啥意思啊(君子不器是個什麼意思)1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這個說得就比較直接。就是說,君子呢比較在乎德行的修養和守規矩,小人呢,比較看重個人的利益。

這就和“彬彬”有點不一緻了。

“君子不器”從字面上看起來,就不大好理解了。

這是個啥意思呢?

器,應該是說的器具、物件、東西,總不能說君子不是物件,君子不是東西吧?

《易經》有一句:“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是說形而上是無形的道體,形而下是萬物各自的相。被萬物各自的形象與用途束縛,就不能領悟、回歸到無形的道體之中。

這樣看起來就有點意思了。器,不是簡簡單單的物件,而是一個代表式的叙述。不器,就是不要拘泥于形式和手段,不要被某一個規定約束,要把握住道體和規律,靈活自然地去處理問題。

《金剛經》說“諸相非相,即近如來”可能也有點這個意思。

君子不器是啥意思啊(君子不器是個什麼意思)2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錄了這麼一件事: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曾經被蒲人扣留,要想離開,必須發一個誓:絕對不會去衛國。孔子按要求做了。離開蒲人後,孔子一行就往衛國去了。子貢有點不理解,問老師:咱不是發過誓了嗎?怎麼還可以負約呢?孔子說,咱是被要挾之後才發的誓約,這樣的誓約不算數的。

看看,孔子說過“言而無信,不知其可”,可遇到具體問題,老人家也是“君子不器”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