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做作業,很多家長都頭疼不已,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一會找鉛筆,一會找橡皮,一會找作業本,才剛寫了一個字,又要喝水了,看上去像是進入寫作業的狀态了,結果卻是是在本子上畫畫,或者是在玩橡皮擦。
閨蜜經常向我吐槽,說她的孩子有多動症,一刻也停不下來,做作業是非常困難的事情。為此,責罵過孩子,打過孩子,甚至還因為孩子不做作業而把讓他的作業本給扔掉了。似乎用盡了所有的辦法,但孩子還是沒什麼改變,依然是老樣子。
閨蜜說,看着孩子那麼煩,就想把他扔了。不寫作業的時候,閨蜜和孩子可親近了,孩子也很享受媽媽的愛,但做作業的時候,閨蜜就像是“潑婦”一樣,因為孩子一點不主動,一點不積極。
媽媽花心思陪陪孩子做作業,為什麼孩子會安靜不下來呢?
也許父母該找一下自己的原因:
1、看似在陪孩子寫作業,結果自己在看手機
現在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是一種普遍的現象,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優秀,尤其是當自己孩子是同學中的佼佼者的時候,很有幸福感和滿足感,說話都很有底氣。
但是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卻不能完全的把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要不了一會兒就忍不住要去看手機。孩子很容易就被家長的這個動作給吸引了,他就不能靜下心來寫作業。
由此可見,家長的這種陪伴方式,實際上是在幹擾孩子的注意力,影響孩子做作業。也會因為,家長經常看手機,而孩子也會厭學,想要天天玩手機。
建議:家長不要做手機黨,尤其是再陪孩子的過程中
小孩子的專注時間本來就有限,一旦别别人影響到了,又要好一會兒時間才能靜下來,而且用手機裡面的内容,本來就比較吸引人,家長覺得好玩,孩子也會覺得好玩。
相比做作業,當然是手機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家長什麼時候都可以玩手機,但不能在孩子面前做手機黨,放下手機,營造一種學習的氛圍,讓孩子安心的做作業。
即使是陪孩子做作業,自己不需要時刻将就,那也要看看書,看看報紙,讓孩子看到父母也再不斷的學習,從而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幫助孩子對學習産生興趣。
2、父母對孩子三番兩次的問同一種問題,感到不耐煩
很多家長希望自己什麼都沒做,而還能收獲一個什麼都會,什麼都優秀的孩子。而對于孩子請教的問題,自己不能解釋,或者解釋了很多遍,孩子還不知道,家長就容易不耐煩,甚至會發火。
家長覺得自己講解的很詳細,很容易被聽懂,但孩子就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家長就容易不耐煩,就容易說“笨的跟豬一樣”,或者說:“你有沒有長腦子啊?”言語上攻擊孩子,而孩子呢,也隻好默默是受着,被打擊着。
并不敢反對,以至于之後都不願意再做作業,至少不願意給家長看。家長過激的情緒,會傷害到孩子,打擊了孩子積極性,從此讨厭做作業,也讨厭問問題。
建議:父母要多一點耐心,給孩子更多的包容
我們大人都知道,被别人說了難聽的話,自己心情都會很差,被被人這怪了,情緒也會低落。大人說那些難聽的話,自己心裡認為是随口說說的,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孩子會很傷心,會很害怕。
孩子既然在問問題,那麼說明他在思考,而且遇到了困難,那麼就不要去打斷孩子的積極性,孩子敢于向你問問題,說明他是十分信任你的。雖然孩子三番兩次的問同一個問題,說明他還有不懂的地方,想要完全弄明白。平常家長也要不斷學習,以便能很好的回答孩子的問題。
3、家長脾氣暴躁,遇到點問題,就對孩子大吼大叫
生活中,不得不說,有的家長的脾氣就是很火爆,沒有一點點耐心,即使是孩子做作業的事情。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才,遇到天生就很聰明的孩子,那可能會省心很多。
但大部分孩子想要有所出息,都少不了刻苦學習,也少不了家長的教導。如果家長的脾氣太火爆了,可能會扼殺孩子學習的動力,或者直接導緻孩子厭學。其實孩子寫那麼多作業以及很累了,也想要玩耍。
家長見到孩子玩就是不做正事,劈頭蓋臉的責罵,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不僅學習沒有長進,而且還容易造成親子關系漸行漸遠。
更有的家長,會打孩子,或者是扔掉孩子的作業本,恐吓孩子,這樣會有正面教育的效果嗎?答案是否定的。
建議:家長教育孩子管好情緒的時候,家長也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很多時候,孩子犯了一點小錯,在家長眼裡都是不允許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十全十美。然而自己都沒做到,就如火爆的脾氣,不順自己的心,就拿孩子開涮。
自己也許打了孩子就解氣了,然而,孩子呢?他會怎麼樣,有沒有感受一下孩子的感受?如果自己脾氣太火爆,就不适合長時間陪孩子,倒不如換一個人陪寫作業。
允許孩子犯錯,同時也要耐心給他指出為什麼錯了。而不是直接的用自己的火爆脾氣是阻止孩子犯錯,那樣隻會讓事情變得更嚴重。
曾經我讓孩子把自己不要的玩具扔了,他選了一個晚上,都沒有找到願意扔掉的,即使有些玩具已經破損了。因為那些東西在孩子心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對于孩子寫作業,書本就是他的愛好,一旦你丢掉他的書本,他就像被抛棄了一樣。大人都知道要面子,戰勝心情,小孩子也是一樣的,他也有自尊心。
做作業時,除了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以外,還有什麼會影響到孩子抗拒寫作業呢?
孩子自身的原因:專注力時間的問題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他們的專注力是不一樣的,孩子小專注力時間短,年齡大一點專注力時間長一點。所以在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要分别對待。
在我孩子三四歲的時候,他喜歡玩多米諾積木,但要不了幾分鐘就不想玩了,要去玩其他的,在那個階段,從來沒有做一次“骨牌效應”。
現在六歲多了,他依然喜歡玩多米諾,而且能靜下心來做“骨牌效應”,當我看這着他完成的那一刻,我有些感動,因為孩子成長了,有一定的專注力和耐心了。
在三四歲的時候,教我孩子作十以内的加減法,他很抗拒,很排斥,我們不管他,他可以做幾個小時。尤其是到了後面階段,就像睡覺了,沒有一點想要做作業的心思。
我就知道,他強迫他做也無濟于事。現在孩子六歲多了,他的專注力時間明顯長了很多,而且在那個階段,做作業特别的投入,而且準确率高。
在這個兩個例子中,我們最開始有嘗試強制讓他做作業,結果錯的特别的多,而且她心不在焉,很煩躁,很抗拒。
後來我們就不再那麼強制要他做了,而是讓他自己找時間做,做完作業才會有其它他想玩的。現在他能主動的做作業,隻在完成的時候,我們會檢查,但更多的引導讓他自己檢查。
對于孩子專注力的時間的問題,家長可以試着這樣做:
1、不會嚴格執行孩子回家就必須做作業,有時會滿足讓他先玩一會兒再做
很多人的觀點就是孩子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必須是做作業,不然作業還沒做完,就已經是晚上了。對呀,天色已晚,孩子也失去了玩耍的興趣,他會因為沒有得到調整狀态而直接進入做作業的程序,感到悶悶不樂。
2、讓孩子自由安排做作業的順序
給孩子更多的自由,讓他自己去選擇自己首先想要完成的作業,别看這個小細節不起眼,實際上透露出孩子的興趣愛好,往往他會先完成自己最感興趣的。對于自己最拿手的,他會感到很快樂,也是一種積極的狀态。
3、給孩子規定時間内做完規定的事情
無規矩不成方圓,給孩子養成一個有時間觀念的習慣是很有必要的,那體現出了一個人的原則。守時的從另外的角度看就是一種誠信,這對孩子将來的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雖然孩子小隻是簡單的做作業,但那個卻是習慣養成的初期,是正好培養的時候。
為了加強孩子做作業的積極性,對孩子可以進行誇獎,偶爾帶有獎勵,比如看電視,玩玩具,和其他同學玩耍等,當孩子形成一種意識,隻有自己付出了,自己努力,至少做了該做的事情,才有“得到”。
所有的習慣,并不是一開始就能适應,而是需要一個長期過程,點滴的積累,孩子自然就有了習慣,有了自己的原則,那時,孩子就是主動的積極的學習和做事情了。他并不會因為爸爸媽媽沒有陪伴他做作業而感到生氣,甚至會把作業完成的更好。已有不少的家長,做出了正确的引導,讓孩子主動學習,而且自己也輕松了。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