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自古就是個禮儀之邦,造成了國人一種謙虛,含蓄的心态,在為人處世方面,日常生活中,都有着一套說辭,而善于用詩詞來表達含義的古人,更是用了無數優雅柔美的詩來展示,像什麼“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天涯地角有窮時,隻有相思無盡處”,句句令人動容,感慨古人的詩情畫意。而此類句子,在古詩中,更是随處可見。
圖片來源|攝圖網
而筆者今日所帶來的這句“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同樣寄托着無限美好的思念,将情人之間的思慕殷切,良師益友的思念之情展現的淋漓盡緻,成為了古今經典名句,在現代化的今天,依舊被人們所使用着,且頻率之高,令人驚歎。但世人隻是看到了它表面之意,卻沒有了解到它真實的含義,像句中的“三秋”到底指的是多長時間?
可能很多人所理解的“三秋”指的是三個秋天,或者三年的意思,其實,我們都理解錯了,這裡的“三秋”顯然更具詩情畫意,更有畫面感,因此,想要真正了解它的内在含義,我們必須要追本溯源,從源頭查看它的前世今生方可。而這句“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是源于古代《詩經·采葛》裡面的名句,“一日不見,如三秋兮”,顯然,原文被改了一字,但其内涵意境卻一絲未變,所表達的意思,同樣是叙述思念之意。筆者現将這首詩詞貼在下面——
《詩經·國風·王風·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從詩中,我們便可一目了然的看出了其中之意,它采用的是遞進關系,第一句中的“三月”,則明确指的是三個月,而第二句中的“三秋”則指的是九個月,第三句中的“三歲”指的是三年,三句在形式上,一步步向前推進,有力的增強了感情語勢,上下三句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麼,我們現在将這首詩詞翻譯成現代文看看——
那個采葛的姑娘,一天沒有見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
那個采蕭的姑娘,一天沒有見到她,好像隔了三秋啊!
那個采艾的姑娘,一天沒有見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
第一句中的“葛”,指的是葛藤,第二句中的“蕭”指的是蒿香,第三句中的“艾”指的是蒼艾,而這三種都是植物類的,詩詞的作者所表達的意思,其實就是一種思念的心情,當時,他看到了采摘葛、蕭、艾的姑娘,心生歡喜,多次的偷看,而回家後産生了深厚的思念,一日沒見,便如同過了三月、三秋、乃至三年。
這首詩詞,全文既沒有卿卿我我一般的呓語,也沒有具體愛的内容叙述,隻是直露地表達了自己内心的思念,就是這樣的一首富有感染力的小詩,卻能流傳千古,将詩内的情感融合為了一句“一日三秋,日隔三秋”,如今,也成為了人們表達思念之情的常用語。隻是,不知大家是否真的了解了它真正的含義呢?或者說是如何理解它的呢?不妨在下面留言,一起探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