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心放
曆代後世誰人不知千古奇才嶽飛?他是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南宋抗金名将,位列南宋“中興四将”之首。他的智勇雙全得到舉世公認,但他的《滿江紅.怒發沖冠》詞,後世有人認為是僞托,質疑不是其本人寫的。作為業餘愛好研究文史的筆者在此發表一己管見。
(一)簡述嶽飛的生平
研究文史作品,筆者認為應從了解作者生平入手進行,這樣才能做到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取得成效。
嶽飛年少時,曾拜周侗為師,學習兵法和武藝。周侗(1040—1119年),字光祖,華州潼關人,愛國人士,世稱“陝西大俠鐵臂膀”,北宋末年武術大師,以善于箭術聞名,明清評書人稱其為三國姜維的後代。在周侗師父的指點下,資質本屬上佳的嶽飛,經過刻苦訓練和學習,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而且深谙兵法,富有謀略。
北宋由于“重文抑武”,武備松馳,緻使國家逐步瀕于危難之中,愛國有志的嶽飛,20歲開始曾先後四次從軍。
1126年,金兵大舉南下,攻占汴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義憤填膺,渴望去“雄氣堂堂貫鬥牛,誓将直節報君仇”。但因家中有老母妻兒,他又放心不下。深明大義的嶽母,親自用針在嶽飛背上剌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字。在母親的鼓勵和期許下,嶽飛決然辭家,踏上了一别十多年的征程。
十多年的從軍路,嶽飛戰勝幾多尋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本文限于篇幅僅舉一例。南宋初年的泰州之戰,号稱二十萬之衆的金軍前來攻打,嶽家軍當時隻是一支孤弱無援之軍,嶽飛隻得下令,護送淮南各州數十萬百姓撤退至江南。
金軍窮追不舍,友軍劉光世部不給任何支援,導緻嶽家軍糧道斷絕。在極不得已的情況下,嶽飛便下令“刲屍繼廪”,就是割死去金兵的肉來充饑。就靠這個辦法,嶽家軍戰士在絕境下發揮出驚人戰鬥力,撐過了危局,将幾十萬百姓護送到了江南。這件史實載于嶽飛嫡孫嶽珂的《鄂國金佗稡編》中。
嶽飛治軍以身作則,賞罰分明,紀律嚴整,所率領的嶽家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軍有“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評語,以示對嶽家軍的由衷敬佩。
後來在北伐取得節節勝利的大好形勢下,嶽飛被十二道“金牌”催令班師。1142年1月,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嶽雲、部将張憲一同遇害。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嶺,追谥武穆,後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在宋、元、明三朝,備受世人尊崇。
(二)對《滿江紅》詞有争議
嶽飛的文才同樣卓越,後世人是公認的,但對其代表詞作、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滿江紅.怒發沖冠》,在後世人中有争議。
先欣賞這首詞:
怒發沖冠,憑欄處、潇潇雨歇。擡眼望,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阙。
幾百年未見有人撰文質疑這首詞出自嶽飛,但近代卻有人認為它是僞作。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依據。
其一、有專家根據《四庫提要辨證》的考證提出了疑問,嶽飛嫡孫嶽珂的《金陀粹編.家集》中未收錄此詞。嶽珂收集爺爺嶽飛的作品不遺餘力,此集從編定到重刊,曆經31年,卻一直沒有收錄比嶽飛其他詩詞更著名的這首詞,感覺不合常理。此外,在嶽飛的朋友和與其有交往的同時代人中,也從未提及過這首詞。
這首詞隻是到了明代嘉靖年間,大學士徐階收集散佚編成的《嶽武穆遺文》中才出現,而《嶽武穆遺文》是根據弘治十五年(1502年)浙江提學副使趙寬所書嶽墳詞碑收入的,趙寬也沒點明出處。而趙寬碑記中提及的嶽飛的另一首詩《送紫岩先生北伐》,經考證已明确是僞作。一句話趙寬的誠信度差,使此詞也蒙塵了。
其二、詞中的“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與嶽飛當時所處的曆史情況有出入,賀蘭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區河套之西,南宋時屬西夏,并非金國的土地,而金國黃龍府在今吉林省境内。嶽飛與将士們相約的是“痛飲黃龍府”,不可能以踏破賀蘭山缺來比喻攻打黃龍府的願望。
其三、這首詞的慷慨雄壯風格,與嶽飛其他詩詞中的委婉曲折有所不同。
由此認為這首詞是明代人的僞作,誰是具體僞作者?懷疑對象有好幾個,最著名的是于謙。因為當時明朝的形勢與南宋相仿,于謙與嶽飛有相同的報複和遭遇。
(三)筆者管見系嶽飛所作
筆者為啥管見系嶽飛所作?除了依據考證外,還有對其詩詞風格的分析。
據明代陳霆《渚山堂詞話》中收載的宋代邵公序作詞贈嶽飛的紀事:“有邵公序者, 薄遊江湘,道其管内,因作《滿庭芳》詞贈之雲:“......笑談頃、匈奴授首”、“......絕漠橫行。功誰紀,風神宛轉,麟閣畫丹青。”從而可以感受到,是對嶽飛詞句“壯士饑餐胡虜肉”、“待重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阙”兩句詞的囊括和效仿重唱。通過此詞可以認定邵公序見過嶽飛的原作。從本文前述所舉例子也可知道,嶽家軍吃過死去金兵肉的,
此外,嶽飛還有一首《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詞: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裡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锷。民安在?填溝壑。歎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知道這首詞的世人不多。它首見于徐用儀所編《五千年中華民族愛國魂》一書,卷端有名為“嶽武穆墨迹”的照片,并有元代謝升孫及明代宋克、文徵明寫的跋。其中謝跋寫于元統二年,即1334年,距嶽飛被害不到二百年。專家考證墨迹确為嶽飛手筆。由于證據确鑿,前些年武昌重修黃鶴樓,便專門為此詞立碑,永作紀念。
它與上一首“滿江紅.怒發沖冠”詞,堪稱姊妹篇。承繼了蘇轼豪放之風,滿腔熱血,正氣恢宏,為此後以辛棄疾為代表的愛國主義詞人的崛起開了先河。
嶽珂的《金陀粹編》,是考證嶽飛作品的權威性史籍,其中收錄了一首嶽飛的《小重山》詞: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裡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将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不知底細之人,可能認為這是一首寫日常生活起居感受的詞。其實不然哦。嶽飛此詞當作于退兵之後。其中“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是指他的故鄉河南湯陰已成為淪陷區,他解甲後也無家可歸。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是感歎投降派占了上風,作為主戰派的自己少了知音,報國無門......
嶽飛的感情是豐富的,表現手法是多樣的,他的愛國主義詩詞,既有豪放的風格,也有委婉曲折的細語,僅以此詞就可充分說明。
文末補白:為啥嶽飛的這首《滿江紅.怒發沖冠》詞,明代才出現呢?筆者是這樣認為的,重視家藏是中國人的一個傳統,收藏嶽飛此詞之人将其作為珍貴之物,秘不示人。再說在宋後近百年的元代,作為”南人“(指居住在東南部的漢人),社會地位最低,更不願意把家藏拿出來示人了。到了明代,社會形勢大變,在某種合适的條件下,嶽飛這首詞才重見了天日。
【作者簡介】趙心放,筆名趙式,重慶市南岸區作家協會會員,黃桷文學社副社長。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