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商業模式的核心邏輯包含三個部分:創造價值、傳遞價值、獲取價值。企業創造了什麼價值、通過什麼方式把價值傳遞出去、如何将傳遞出去的價值回收回來;最終讓企業再生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這樣企業才能夠維持好的運作。
而現在的商業邏輯,底層線路已經不在企業端,而是在消費者端
第一,賣貨的邏輯,不變的是消費者為貨的價值買單;但消費者現在不看産品本身使用價值了,他往往為有風格有故事的商品買單,為情懷與心理買單。
第二,品牌的邏輯,最初就是廣告邏輯,臉熟了信任了就會購買你。但現在品牌的邏輯變成了交往與交流的邏輯,不是混個臉熟就可以了!
第三,流量的邏輯,過去的流量是大平台大覆蓋,就像電視廣告,抓概率;現在的流量講究精準與個性,追求成交轉化率。
第四,場景的邏輯,商場裝潢與會議營銷是典型的場景邏輯,但現在不好使了,反而是基于技術的賦能帶來的人與數據匹配的營銷場景,才是最有效的
第五,沖動與盲從的邏輯,信息不對稱與營銷包裝都會産生這種邏輯。過去主要是廣告的忽悠,現在則是自我的迷失與放縱,或者可以說:“沒有邏輯,就是我的邏輯”(作者唐勇菊,深圳營銷策劃公司|全案品牌策劃公司|公衆号代運營|尚上策品牌營銷策劃公司創始人)
唐勇菊:商業邏輯的變與不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