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量子教育的精品課程《喚醒内心的英雄:優勢視角下的管理思維》。
分享老師:楊海,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MBA工商管理碩士。
前言:
組織行為學或管理心理學,關注的角度不是個人,而是組織與企業,雖然是從人性的角度研究管理,但是最後的目的是讓組織更高效。
組織行為學的學者們,順着優勢導向對3千多個樣本進行研究,歸納出4個有助于管理的心理狀态,即希望、樂觀、自信、韌性。
這4種心理狀态,與員工的滿意度和高績效密切相關,組織管理學家把這4個心理狀态,稱為心理資本。
本文中,楊海老師講述了自信與韌性兩個心理資本要素,幫助個人或團隊提高效能。
大家好,我是楊海,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管理心理學裡的心理資本。這次主要講自信與韌性兩個要素。
一、如何提升自信?研究證實,自信,是所有要素中,與單位績效相關度最高的。即員工越自信,産出越高。
所謂自信,就是任務交給我,我有信心完成它。
自信=自我認知 熟練掌控
自我認知是對自己客觀的認知,重要的是不把自己評估太高,也不把自己評估太低。
評估太高會不知輕重,但更常見的情況是在很多地方低估自己,不自信。
所以,自我認知可以幫助大家客觀認識自身的能力水平。
有了自我認知的能力,就要熟練和掌控工作。調動資源、價值鍊合作、各部門協調配合等都是提高自信的關鍵内容。
團隊當中主要有4個方面的管理行為能夠幫助員工提升自信,分别是說服與喚醒、培訓與練習、資源與支持、反饋與激勵。
這4方面都有助于提升團隊與個人完成任務的自信。
資源與支持、反饋與激勵比較好理解,重點講一下說服與喚醒、培訓與練習。
1.說服與喚醒
說服與喚醒并不是簡單的加油,而是提升内心層面的自我認知。
舉個例子,我在企業做培訓時,讓每個學員事先準備好3個職業夢想。
職業夢想是指不考慮專業、能力、是否掙錢,最想做的事情或最想從事的職業。
培訓前,每個學員把3個職業夢想寫在黑闆上,并解釋為什麼會有這3個職業夢想。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不管是分享的人,還是聆聽的人,都非常愉快。
甚至單位組織部、人事部的領導會特意來聽,因為這是一個了解員工的好機會。他們會發現平時悶聲不吭的人,内心居然這麼豐富。
學員們有的想當花匠,有的想當農場主,女孩子更多的是想開一個咖啡店。
這些職業夢想的背後,支撐着的很有可能是他的興趣技能。
作為管理者,不要動辄舉很遙遠、很成功卻不知真假的例子。管理者最大的本事是從身邊發現積極的、有說服力的例子,帶給員工激勵感。
所以我還是舉一個自己的例子。
我通過分享職業夢想,發現了自己另一個興趣技能。
當我分享第1個職業夢想是導演時,學員們都哈哈大笑,其實我也知道這是這輩子的一個空想而已。
但是,這個夢想有一個興趣技能在支撐——拍視頻。
我為了把女兒小時候各種有趣的場面拍下來,就買了攝像機開始記錄她成長的過程。從此入迷了。
拍照片,就算後期PS或如何,作品就在那,給大家看就可以。但是拍視頻不一樣,視頻是一段段的素材,如果不做後期剪輯,沒有辦法看。
後期剪輯是一個創新的過程,一堆素材配上不同的音樂或秩序颠倒,就會剪出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這時就進入了一種不給錢也願意做的狀态。
與家人或朋友出去玩,别人最多分享照片,但我會拍視頻、剪短片,再分享給大家。
既然興趣技能是不給錢也願意做的事情,那就不帶任何功利心,把它做好,做到一定水平,功利的東西就會主動來找你。
當我不斷跟朋友分享這些視頻時,有一天有人來找我拍紀錄片。
當我帶着攝影機拍攝不同角度,指揮大家這樣那樣做時,當導演這個夢想離我更近了。
再給大家分享一個例子。
上海明德學習型組織的創始人,張生雄,85歲高齡時依然能在講台上站着講一天課。
他在60歲退休時,開始創業,共給自己列了40個夢想。20年後,他歸納整理出了退休以來夢想的完成情況。
通過整理夢想,他又提出了他80歲再出發的20多個夢想。
這個85歲老者依然帶着夢想在往前走的例子讓我感受到“中國夢,歸根到底是我們每個人的夢”!
年輕人的夢想究竟是什麼?從這個角度可以去做一些有益的活動,目的是喚醒、發現自己的内在或興趣技能。
不要說夢想不能實現。在喚醒夢想的過程中,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2.培訓與練習
培訓與練習就是讓我們在不熟練、不能掌控的情況下預先練習。
培訓和練習有3個要素。
第一,刻意訓練。
作為領導者,在自己的組織氛圍、工作技能方面,一定要形成壓力。
所有人都要看過去一年自己在專業崗位、技能方面有了哪些提升。
所以要有刻意的訓練。
第二,榜樣作用。
榜樣的作用非常重要,力量非常大。
但不要找很遙遠的人,盡可能找各方面差不多的,他能做到,你也能做到。
第三,逐步提高。
一步步提高,達到熟練,能夠掌控。
舉個例子,我大學畢業後就投入到長征二号丁運載火箭型号的設計中。
當時團隊青黃不接,為了讓年輕人盡快進入工作角色,組織決定讓剛剛畢業的年輕人全部參與運載火箭的設計到發射過程。
面對發射時的巨大壓力,我們怎麼有自信做這件事情呢?
正式發射火箭前,我們進行了合練。
即生産另外一枚一模一樣的火箭,把整個過程完整地走一遍,唯一的區别就是合練時火箭沒有點火。
所有的系統、人員一起磨合,并及時解決合練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所以,對于有挑戰性、複雜性的事情,事先的培訓與練習非常重要。
這樣的例子說明,要提高團隊信心,就要不斷的讓大家刻意的訓練,逐步提升,還要有榜樣。隻要第1個人做到了,後面的人就會受到激勵,
這些管理措施能夠幫助我們個人提高自我效能,即自信。
二、韌性該如何正确認知?我們說:韌性=複原 超越。
1.複原
①心理彈性
可以從心理彈性角度來理解複原。
所謂心理彈性,就是一個人的身心狀态在已經适應的環境下,會呈現放松的狀态。但這時如果出現挑戰危機,身心會偏離原來放松的狀态。
所以韌性中的複原,是身心狀态的複原。即盡可能适應有壓力的環境,讓自己的身心重新回到放松的狀态。
但是很多人會把複原理解成處境的複原,即處境回到原來的狀态。這是不準确的。
韌性中的複原指的是心理彈性,是身心狀态回到自然、放松的狀态。
②調動資源
除了身心的恢複外,要想應對幹擾,還要看自己能夠調動什麼資源,即有哪些資源可以幫助我們抵抗幹擾。
就比如饑荒到來時,可以看看家裡是否有米,手上是否有錢,能調動多少資源。沒有資源的話,心理壓力會很大,這些也決定了心裡彈性。
心理彈性、可調動資源都是構成韌性的要素。
③争取支持
在遇到困難與挫折時,有人願意幫助自己,指點迷津,在團隊中支撐自己、作為後盾,這都是能帶來韌性的。
心理彈性、調動資源、争取支持這3個要素非常重要,但也考驗我們的整合能力。
即遇到幹擾後,一方面要調整心态,一方面要盤活資源,另一方面還要思考如何調動人脈去應對挑戰或危機。
應對挑戰危機是要讓事态向好的方向發展,而不是變得更糟,變得更糟就是沒有韌性了。
所以韌性就是危機幹擾到來後,保持心理彈性、調動資源包括人脈去應對,讓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
2.超越
人很容易由于環境的得失陷入發狠勁的狀态,讓身心失去韌性。
舉個例子,我有個大學同學,大學畢業後下海創業,成為了同學中第1個富起來的人。
但是他的發财路其實走了捷徑,就是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折的過程中,在市場監管體系還不完全的情況下,鑽了空子,達到富起來的狀态。
意思是他富起來的高度,并不是用他的真實實力做到的,是一種虛幻的狀态。
但是他進入虛幻後,身心下不來了,覺得自己已經是富人了。身心一旦偏離,彈性就變小了,其實就是變得脆弱。
由于是走捷徑,一個錯誤決策就讓他的企業瞬間坍塌,一下子垮掉,還欠了很多債。
最困難的時候連原來的城市都呆不下去,隻能跑到南方的一個城市裡發展。
20多年後再次遇到他,才知道名牌大學畢業、曾經家财萬貫的他做苦力糊口。
但是這個案例的真正價值就在這時産生。
他失敗後,痛定思痛,明白自己是誰,知道自己原來的高位是一個虛幻,這就是悅納自己。悅納自己包括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夠接納,而不是硬撐。
他就在那個城市踏踏實實的從拉闆車開始做。他在心裡告訴自己,就是拉闆車,也要拉成闆車隊的隊長。
悅納自己,身心放松,老老實實從底層做起,讓事态一步步向好的方向發展,這個就叫超越。
什麼是好?這涉及到價值觀的問題。
如果認為回到原來的處境才是好,那麼後面就帶着咬着牙奮鬥的狀态。如果隻要在現有的處境中把狀态做到最好,這也是一種價值觀。
20多年後,雖然沒有回到頂峰狀态,但他也已經超越了他創業初期普通人的狀态。
對組織來說,韌性是非常寶貴的心理資源。所以一定要珍惜心理彈性,不要動辄搞緊繃,就像彈簧,一緊繃彈性就沒有了。
真正厲害的管理要讓大家能夠從容的,處在自然放松的狀态去奮鬥。
自信要素是信心 能力,是最後解決問題、最後産出的要素,自信跟我們的組織績效密切相關。
韌性要素是複原 超越,是管理底線,防止大家向下堕落。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都要堅持最後的底線,向上走,讓事情變得更好。
心理資本不是管理工具,而是幫助管理者去建立一套管理思維。
管理者要知道為什麼要這樣管理,用它的目的就是提升心理資本。
我建議,管理者可以觀察現有的管理措施針對的是什麼心理資本,然後再觀察哪些管理工具對團隊特别有效,能夠激發員工的自信心,這就是幫助管理者建立一套管理思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