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1 23:35:14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1

訪談過去很多天,我的耳邊,仿佛還有一個聲音,是侯讵望那種特有的聲音,寫寫生命吧,寫寫那些普通的日子,寫寫對大自然的熱愛。

進入正文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2

李東升│文


歲序更叠,山河流轉,頻頻回望的,依然是這片土地。

讀罷散文集《心中的雪》,再讀散文集《故鄉的根脈》,感受至深的是作家筆下那濃濃的鄉愁。

侯讵望文中說,走過大半生的路,卻始終沒有走出故鄉。

文字裡的鄉音,來自故土;融入血液裡的秉性,來自故土;即便是後來追逐的夢想,也同樣來自這片土地。月光般的靈感和不竭的創作源泉,更是故土賜予的獨特禮物。

專訪侯讵望,以“故鄉”的話題延展。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3

▲ 侯讵望畫作

不斷修改的采訪提綱

在我看來,單純定位侯讵望為擅長寫“家鄉地域”的作家,那就真正錯讀了他。侯讵望多數作品,都有一個具體的故鄉,但他的筆觸,并不隻是一個放大了的“故鄉”。

我更喜歡侯讵望文字背後,開闊的視野與文化背景。

更喜歡與之呼應的,滲透其中的,關于人生、人性、價值、精神等諸多内容的哲思與感悟。

而讀之有味的,是其中以文學形式表現得豐富意趣和别緻味道。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4

▲ 侯讵望畫作

除此之外,吸引我的還有他特殊的履曆。

侯讵望,2001年公考進入參公單位陽泉市文聯,本來是考取的主席,但因為業界了解的原因,隻擔任了副主席。2004年10月開始主持陽泉文聯工作,直至2022年9月換屆,連任三屆、四屆主席17年,算上副主席3年,他在文聯工作了20多年。

這20年,陽泉市文聯發生過很多大事。作為文聯領導,他是主導者、參與者與見證者。

本來我把采訪重點放在文聯的大事件上,但是采訪過程中,因為多種原因,切換了方向。

有些關鍵詞因為時間原因沒來得及采訪,有些話題說到一半,又因為其他話題滑過去了,過後又想,這樣保持自然的采訪,也許更有意義,于我而言,全面深度了解讵望,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5

▲ 與劉慈欣

兩件大事

問陽泉文聯與劉慈欣的關系。

侯讵望說,劉慈欣是文聯所屬單位劉慈欣文學院的專業創作員。

問大劉是怎麼調到文聯的。

侯讵望答,說來話長。大約是2005年或者2006年,當時《山西日報》刊登了一篇姚劍老師的人物通訊,說劉慈欣第六次獲得了中國科幻文學獎。這個獎是四川《科幻世界》雜志的一個獎項。

那時劉慈欣在陽泉乃至整個主流文學界還不被人所知。侯讵望看見說劉慈欣是陽泉人,就讓當時的文聯秘書長高潤征去聯系。不久,通過劉慈欣的同學聯系上了大劉,并吸收他加入了陽泉市作家協會。

後來還為大劉開過研讨會,推薦加入了省作協和中國作協。大劉在獲國際獎之前,曾獲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兒童文學獎等國内獎項。在文聯積極争取,市級領導、省作協等領導關心下,于2014年正式調入了陽泉市文聯所屬事業單位。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6

▲ 與劉慈欣、姚海軍

在侯讵望眼裡,劉慈欣性格耿直、質樸、為人低調、處事不張揚,是一位讓人親近的厚道人。大劉成名後,本來有很多機會到外地發展,但是出于對家鄉的感恩與熱愛,一直沒有離開家鄉。

2018年,陽泉成立了劉慈欣創作研究工作室,2022年與陽泉文學藝術創作研究室(娘子關雜志社)合并,成立了劉慈欣文學院。

劉慈欣作為陽泉的文化名片今天更加靓麗。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7

▲ 《鐵血陽泉》開機儀式

問電影《鐵血陽泉》創作始末,侯讵望說,此中甘苦一言難盡!電影從劇本創作,到實地拍攝,其間跨度比較長,其中凝結了方面方面的心血和汗水,是集聚了多人智慧和力量的成果。

文聯隻是搭建了一個聯合與服務的平台。其實在創作上,文聯隻有在服務與聯合上下功夫,主導、助推,綜合使力,才能把工作做好。

縱觀曆史、陽泉區位獨特,1947年,正太戰役之後,晉察冀中央局決定在陽泉建市,數月後,陽泉市直接受華北人民政府管轄,其時行政建制級别比較高,這無疑是正确的決定,能充分發揮陽泉資源與區位優勢。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8

▲ 《鐵血陽泉》拍攝現場

當時,陽泉興辦工廠,發展工礦業,支援全國解放戰争,鞏固解放區,擴大後方生産,向全國儲備輸送各種人才。1948年,陽泉一度成為華北人民政府駐地,一些重要機關如人民日報造紙廠等進駐陽泉。

《鐵血陽泉》取材于這段曆史,又完全在陽泉取景,陽泉近萬普通百姓擔任群衆演員。這對宣傳陽泉,打造陽泉地域文化名片、擦亮陽泉紅色文化品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9

▲ 《鐵血陽泉》拍攝現場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10

▲ 《鐵血陽泉》拍攝現場

山道彎彎

在侯讵望辦公室,我站在一幅山水畫前看了很久。

桌上新沏的茶,升騰着袅袅的熱氣,透過圓圓的鏡片,侯讵望眯縫着雙眼,笑盈盈地看着我。他的眼神、他的姿态好像在問我看畫的感覺。

“縱線”,我說,“我看畫,看出了縱線的感覺。”

我解釋說,高大挺撥的群山,傲然如削,讓我感覺到一種有如數學坐标中“縱線”的感覺。我用手指,點着畫中的點景“人物”。人,隻有一個。人在山中。人在道中。人與山比較,人與整個畫面相比較,是何其之小!小到如一個圓點。

“再看這路,山道彎彎,曲折纏繞細如曲線。”

“人如點,點在圖中,不是坐标又是什麼?”

侯讵望笑笑,沒說什麼,站起身,帶我到另一個房間,繼續看畫。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11

▲ 侯讵望畫作

侯讵望說,他的山水畫,幾乎全部畫的是太行山。老家田家莊距藏山不遠,自小與藏山為伴,如藏山一樣的太行山在他心中,是世界上最美、最有型的山。

在畫室,同樣的山體特點,同樣的立軸,我看到畫中不同比例大小的山路與村舍,看到了大面積缭繞的白雲。我看得很仔細,偶爾會問他,這幅畫,畫于何時,是在什麼情況下畫的,這面山為什麼是紅色的,為什麼要這麼畫。

侯讵望的回答很簡略,更多時候會說,我也記不清當時怎麼想了。

他似乎不想打擾我用心看畫。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12

錐心最是回家路

看畫的時候,我也偷偷地打量着侯讵望。

很多文友說,侯讵望學養深厚,我想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啟示。我想,所謂人如其文,人如其畫,那麼反過來,也能從畫中,折射點什麼。

侯讵望的山水畫,有一個“問道”系列,每一條“道”都曲曲彎彎,似有禅機。

此時我又想到了另一個關鍵詞,他散文中的意象。

侯讵望寫過一篇散文,後來我在他新出版的散文集裡尋找,類似的文字找到了,但卻不是當初那一篇。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13

▲ 侯讵望畫作

記得那篇散文中記述了,他遠離家鄉到省城上學時,第一次放寒假返鄉時的情形。

那回鄉的路,真長啊,錐心徹骨!

太想家了。首次離家,一個學期沒見父母了。晚上翻來複去睡不着。早上,5點半起床,扛一個舊式提包,用毛巾裹了耳朵,迎着寒風出發。但那毛巾還是太薄了,把提包扛在脖子上,使勁往回“曲”,意圖通過提包的厚度取暖。

學校距太榆路,有2華裡的光景。小跑着到太榆路,以為到大馬路上,就能很快搭上順風車,可是哪有呀。什麼車也沒有。偶爾有貨車通過,揮斷了手也不停。于是隻能跑一會兒,再走一會兒,2個小時過去了,才終于登上了一輛公共汽車。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14

▲ 老屋門口

在侯讵望的設想中,是想通過多短途,從太原繞到陽泉,再由陽泉回盂縣,輾轉換乘,麻煩是麻煩些,也特别浪費時間,但卻能省幾塊錢。然而,一切都錯了,根本就沒省不下錢。一路風寒,一路饑餓,十六、七個小時,都在路上了。

到晚上9點以後,天大黑了,他才好不容易尋到了縣城的親戚家,親戚都睡下了。

記得當時,讀過這篇散文之後,我有一種想哭的感覺。

整篇文字裡,滲透着悲涼、蒼茫的情緒。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15

▲ 與杜學文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16

▲ 與閻肅

異鄉人

侯讵望與大作家張石山,是一個地方的人。那條溝叫柏泉溝,先到張石山的村,再經過中間一個村,才能到侯讵望的村。而中間這個村,設有中學,兩邊村,都到這裡上初中。

張石山家所在的村叫紅崖底,侯讵望所在的村叫田家莊。

侯讵望小時候,田家莊300多口人,上百戶人家。侯讵望說,藏山祠離我們不遠,晉國大夫趙武,是我們家鄉的守護神。全縣城,供奉趙武的廟有上百餘處。

我們村有個神房,算不上廟,但每年迎接大王爺到村裡,這裡就是他的歇處。上小學的時候,這個神房就是我們的學校。

張石山小說裡,有描寫紅崖底的情形。

張石山自小記憶力驚人,他小說中所描寫的細節,應該說大部分是真的。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17

▲ 侯讵望畫作

我6歲進山撿柴,侯讵望說,我的任務是把山裡的幹柴枝歸攏到一起。我力氣小,累得滿頭大汗。下山的時候,我執意也要像大人一樣,背一捆柴。路上實在累的沒勁了,父親幫着我拎一段。緩過勁兒來,我又背上了,父親勸也不行。

“倔呀,真倔!”村裡劉醫生80多歲了,有次回鄉,他還回憶起我當年6歲時扛柴的情景。

侯讵望說,我後來考上了山西省中藥材學校,畢業分配到陽泉藥材公司上班。

之後,工作生計等原因,回老家的次數就越來越少了。後來父母也搬離了田家莊。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18

▲ 侯讵望畫作

事實上,不要說我,就是父親,回老家的次數也越來越少,多年都不回去了。

劉醫生輩數比我父親小,歲數比父親大。子女接他到城裡住,他住不慣,偶爾回村裡住些日子。在我眼裡,他就是村莊的象征。

現在回老家,很多人都不認識我了。

不知何時,我已成為一個真正的異鄉人了。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19

▲ 與李小可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20

▲ 與康健民、高山

從寫小說開始

我問侯讵望,你學的是中藥材,那麼你對藥材知識很熟悉了。他說,這麼多年過去了,都還給老師了。不過,當時記的古詩詞,卻記憶猶新。我問,你很喜歡古詩詞嗎?他說,也沒有。因為鄉下能接觸到的詩詞本來就少,也沒好好學,就是想着補上這個短闆。

我很早就喜歡上了小說,初中開始偷偷寫作。那時投稿不用貼郵票,剪一個角就寄出去了。厚厚的信封寄回來,知道是退稿信。那時,編輯會在信中,隻言片語地評價作品,那幾句評語,就是寶了。上班工作後,我的創作才有了大的起色,直到1991年僥幸登上《人民文學》。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21

▲ 獲趙樹理文學獎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22

▲ 與陽泉作家

到現在,作家圈内的很多朋友還把我框定為小說作者。我上班後,自覺學曆不夠,在電大半脫産學了漢語言文學大專課程,後來又報函授本科學習。期間,多次參加《山西青年報》、《人民日報》《人民文學》《山西文學》組織的學習,總之是希望将來能成為一名專業寫作者。

侯讵望說,到市文聯工作,算是愛好與工作相融合了。這是一種幸運。文聯工作看上去不很忙,而事實并非如此。所以每個周末才可能有專門的時間,這麼多年來,我的寫作也好,畫畫也好,基本上是周六周日完成的。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23

▲ 與導演康健民

夢與理想

訪談中,我提到他的山水畫,又提到他的那篇散文。我說,你的畫,你的散文,都需要慢慢品味。訪談結束,他的一句話,讓我心動。我猜想侯讵望的畫、侯讵望的散文中,有着某種意象的象征與思考,甚至寄托着他的人生理想。

讀侯讵望的畫,我總覺得有一個坐标軸橫在他心裡,上下窮盡,左右延伸,在有限與無限之間,觸動着、警醒着、定位着、追尋着,或仁愛、或敬畏、或謙卑、或寬容,這種感覺,很難用語言表達。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24

▲ 侯讵望畫作

讀讵望的散文,有一種極淡的雅,無技巧、無痕迹,有一種類似于原生态的美。點點滴滴、邊邊角角,天文地理,曆史文化、知識點、趣味性,自然流淌,典雅優美,别有一番韻緻。

他說,人是社會的人,人是自然界的人,社會的本質是轶序,自然界的本質是規律。

他說,理想的生态是,人與自然和諧融合。人與自然不對立,也不是自然界的主宰。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25

他說,理想的社會,各行其事,各得其所。

他說,我自小體弱,多思多夢。夢中,永遠是那麼幾個場景,醒來,又會想很久。夢中的自己,沒有年齡,也沒有身體。

他說,夢中故鄉,總是幾十年前的樣子。

夢中的山,美到極至。

夢中傷痛,也傷到極至。

他說,無論畫,無論散文,還是其他藝術,人類的審美,都是人腦的聯想。

他幻想着,他的文字,他的畫,能如他夢中一樣至情至性。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26

侯讵望簡介

1963年7月生,山西省盂縣人。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榮寶齋畫院李小可訪問學者工作室畫家。現任山西作協副主席,曾任陽泉市文聯主席、作協主席。

主要作品有雜文評論、散文随筆、中短篇小說、電影劇本等300餘萬字。曾獲趙樹理文學獎,山西省“五個一工程”獎等。

太原兒時回憶在哪(故鄉的事那麼吸引人)27

作家張行健:

讵望待人熱忱,态度誠摯,思維敏捷,對文學有着異常的執着。那會兒曾在《山西文學》上讀過他的小說《懶得上班》和《鞋匠的一天》,感覺是頗富個性也很有特色的小說。

之後是刊發在《人民文學》上的《心病》,這可以說是巨望的發韌之作,多年之後重讀之,依然能令人回味和發人沉思,可見這篇小說的深遠立意和藝術魅力。

讵望的多篇小說,能從字裡行間流溢出作者的仁愛之心和深切的人文關懷,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社會底層人們命運的關注,這構成了他創作的取向之一。

這種人文關懷的情結濃郁而深沉,它絕非表面的憐憫與同情,透過憐憫同情的表層,他把筆觸深入到了對弱勢群體命運的憂慮與思考上,通過對他們生存狀态的描摹,在更遼闊的社會文化大背景上,揭示他們的人生沉浮和精神實質。

我想,這是一個作家的社會良知,也是他思想的深刻之處。

作家王祥夫

讵望的随筆小品首先的一個特點是短,每一篇大多千五百字,行文又活潑,特别合适人們的茶餘飯後,讀他的随筆,往往讓我想起唐宋明清的小品,想到《燕山夜話》的好處,而讵望的随筆小品正是秉承了這種優良傳統。

從現實出發而能夠“針砭”時事是讵望小品最漂亮的一面,我在這裡用了“漂亮”二字,是時下像讵望這樣有力度而又能保持“文氣”的小品并不多,而能讓人“頭面出汗”的小品更是不多,相對而言時下的“麻沸散”倒是不少。看文章而讓人出汗,好文章!

作家張石山

一道山溝,有十裡深淺。兩廂坡嶺,草木夾岸;溝底,是積年發山洪沖出的河槽。入溝半程,大約五裡遠近,是我的故鄉紅崖底村。

往裡,張家莊;再往裡走,田家莊。溝掌田家莊嘛,就是侯讵望先生的故鄉莊子啦。

看上去有些腼腆、言行向來謹慎的侯讵望,内心敏感而細膩、感覺精緻而入微。他的這本文集,不妨稱作小文章。

小文章裡的天地宇宙,卻又何其大也。大小,原來是相對的。志趣高遠,小又何妨;虛張聲勢,大而無當。微雕藝術,代有大師;開山炸石,不過是破壞自然景觀罷了。

作家指尖:

作家侯讵望的作品,無論小說、散文還是電影劇本,均以故鄉或地域為源頭,流向廣闊山河蒼茫大地,似乎從故鄉出發的寫作也更穩妥,更有力。

故鄉,成為作家寫作疆域的精神行囊,在漫長的文學道路上跋涉,背負着它,攜帶着它,才更自信,也更笃定。

地理意義上的故鄉是提供我們生命的保障,而精神意義上的原鄉,才是重塑我們内心宮殿的基石。

侯讵望先生在寫作中,通過多角度多方位的文字切入,運用大量的經驗積澱,思想的多重碰撞,對精神原鄉這一定義進行了價值重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