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編輯:陳鵬程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8月3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阿耳忒彌斯1号”任務經理邁克·薩拉芬表示,将于9月3日重新發射“阿耳忒彌斯1号”火箭。
薩拉芬指出,在29日發現火箭其中一個發動機可能存在排氣問題,無法達到适當的溫度後,團隊利用一天時間分析相關數據,并決定同意其中一個修理方案,即在操作上改變裝載程序,提前開始發動機冷卻。他還表示,“阿耳忒彌斯1号”的另一個備選發射時間定于9月5日。
此前,據央視新聞8月28日報道,美國新一代登月火箭“太空發射系統”拟于29日首次發射升空,卻在發射前48小時倒計時開始後遭遇雷雨天氣,發射台3次遭雷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97996399
“阿耳忒彌斯”是美國政府2019年宣布的新登月計劃,最初計劃在2024年前将美國宇航員再次送上月球。新一代“太空發射系統”(SLS)火箭此次飛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測試“獵戶座”飛船的隔熱罩,以為其2024年的首次載人繞月飛行計劃以及2025年的載人登月計劃做準備。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太空發射系統”是NASA開發的最強大的火箭系統,核心部分由波音公司建造,是“阿耳忒彌斯”計劃的基礎。據悉,太空發射系統的開發工作已經開展了近10年,進度比原定計劃晚了5年多,花費也一再突破預算。據天文學組織行星學會 (The Planetary Society)估計,太空發射系統的成本已經從最初的70億美元飙升至230億美元左右。NASA方面估計,太空發射系統的單次發射費用超過40億美元。
整個“阿耳忒彌斯”計劃也飽受延期和花費超标的困擾。據路透社報道,太空發射系統和“獵戶座”飛船相關項目共計已花費370億美元。美國航天局前副局長洛裡·加弗告訴路透社,即使屢次延期且追加預算,美國宇航員也未必能在2025年之前重新登上月球。
1969年,“阿波羅計劃”将美國宇航員首次送上月球。1972年,阿波羅17号完成了最後一次登月任務,自那以後半個世紀,再無人類登陸過月球。為什麼人類在阿波羅計劃之後,就再也沒有登上過月球呢?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原主任吳季在《科技日報》撰文稱:其實,最主要的問題是經費問題。在美蘇“太空争霸”的年代,美國政府因為政治原因,在阿波羅計劃中投入了大量的經費,最高峰的時候,政府預算的6.5%都投到了阿波羅計劃中。但是在那之後,政治上的需求就不再那麼緊迫,繼續登月的政治意義大大降低,美國政府也就不會再拿出那麼多錢投入到太空探索的項目中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31N851489
人們不禁要問,以上世紀60年代的技術能力也許人類登月需要花費巨額經費,現在的技術已經比那時先進了不知多少倍,還需要花費那麼多錢嗎?這就要說一下政府航天任務的特點了。政府航天任務因為花的是納稅人的錢,所以總是要确保萬無一失,特别是載人航天任務,更是不能出半點兒差錯。盡管這麼多年過去了,但政府航天任務的這個特點一直沒變。因此,雖然技術進步了,但是任務的成本并沒有減少,甚至比之前還要更高了。這就是為什麼50年過去了,人類一直沒有再次回到月球上去。甚至當時阿波羅登月用的,人類迄今為止推力最大的火箭——土星5号,都已經不複存在了。
但是,近年來這種情況有所改變。一方面,商業航天逐漸興起,由于經費來源不同以及市場的推動作用,人類進入太空的成本通過技術創新和回收複用技術的發展一降再降,目前已經降到了政府航天成本的1/10;另一方面,歐洲、日本、中國和印度等都紛紛啟動了經費體量适中的月球探測計劃。特别是中國的“嫦娥工程”連續成功實施數次,其中有3次成功着陸,還有1次成功地将月球樣品帶回了地球,這些計劃在不同程度上都打破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和蘇聯對月球探測的壟斷,“太空競賽”的壓力也迫使各國加快推動相關技術的試驗與研發,間接推動了載人登月計劃的實施。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科技日報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