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燕子”是我們當地土話的叫法,是稱呼一種比燕子大一點、羽毛烏黑、喙是黃色的、在山上築巢的鳥兒。我對照了一些資料圖片,認為學名應該是“烏鸫”。當然我沒有請權威人士看過,我想,既然它的體型外表像烏鸫,習性和叫聲像烏鸫,在本地也有烏鸫這種夏候鳥生存繁衍,我也不需要花上幾個月驗證了DNA後,才确定它就是烏鸫吧。不過按土話叫“山燕子”也行,畢竟就是種稱呼,代表某一種鳥類。
山燕子恐怕是春夏天附近山上最多的一種鳥兒了,春夏天飛來,到秋天,9月底左右就開始飛走消失了,所以稱為夏候鳥。數量多,說明這種鳥生命力頑強,粗生,環境适應能力不錯。平時在田野裡看到抓蚱蜢的(大規模用農藥前,地裡的蚱蜢特别多)常客,在山坡上的馬尾松上,常常能找到山燕子的窩,即使隻是走進樹林,都能聽到它們的鳴叫,估計是在提醒其他鳥兒注意有人入侵吧。山燕子的叫聲也還過得去,當然比不上畫眉鳥那樣動聽的了,隻是恐怕太多鳥叫了,一片嘈雜,也不會分散小孩子去找鳥窩的注意力。
我印象中山燕子的蛋應該是灰青色的,比小指頭大一點,為了真正抓到鳥兒,我們一般不會把鳥蛋掏走,而是會等一段時間再過來看鳥兒是否孵出來了。不過,如果這個期間鳥窩被别的小孩子發現了,會是怎麼樣的結局,就很難預料。當然我們也曾經找到一個山燕子的窩,在差不多一個月裡看了兩三次,都沒有發現鳥兒孵出來,不知道是不是母鳥嗅到的人的氣息,而放棄這個巢呢。
終于有一天,我們四個小孩,在一棵不算大的松樹,大概離地三四米高的兩個枝杈間,發現了一個隐秘的山燕子窩,并且有黃色的嘴巴(喙)伸了出來,分明有小鳥!這窩裡剛好有四隻小鳥,所以我就分到了一隻,當然爬樹的是我,也應該分到一隻的。這隻小的山燕子,就在後面陪了我差不多五個月了。
這隻小的山燕子羽毛長出了一半吧,就是身上的絨毛基本都長出了,但是翅膀上的飛羽則還沒長,眼睛已經睜開了,喙兩邊黃色的部分(這我也不知道叫什麼)還沒有脫掉,低聲叫幾聲之外,就乖乖地由我雙手捧走了。
我外公會編竹器賣,所以抓到鳥後的那個圩日(趕集日),就托人在鎮上和外公說,讓他幫我織一個鳥籠。當時我外公有5個孫子孫女,11個外孫(其時我的兩個小的舅舅還沒有結婚成家),但也夠疼愛我的了,隔了兩天的下一個圩日(我們附近鎮的圩日,是147、369這樣排的,即公曆的日期尾數1号、4号和7号是圩日),就讓同村人把小鳥籠捎回來給我。
其實也不難想象,這個鳥籠,就是一個縮小版的本地雞籠,畢竟外公還是從自己最拿手的器物入手的,但非常實用:扁圓型,平底的,有個提把,還有個關得嚴的小門,所以可放可挂,既不讓鳥兒飛走,也防止被其他有歹行的四足動物的觊觎。
從抓到這隻山燕子的6月份,一直到當年的11月初,我就開始每天照看這隻鳥兒,看着它一天天長大了。無論是放了暑假,還是上學後再放學,我每天都會去地裡抓蚱蜢,找個塑料袋,抓到蚱蜢就往裡塞,那些能飛能跳的就撕去翅膀等,一天三餐都喂盡可能是活的蚱蜢,雖然它似乎也不拒絕已經悶死硬了的蚱蜢。
當然,夏秋之間,是本地農村的早稻收割、晚稻插秧再到晚稻收割這段時間,蚱蜢都非常充足,隻要我肯走路,不是這裡就是那邊總有大量的蚱蜢。直到晚稻收割完天氣變涼了,我跑到河邊的大茅草上抓蚱蜢。這裡的茅草很粗壯,因此也僅有特别粗壯的大蚱蜢,才能啃得動草葉子,所以抓這種蚱蜢回去就是大餐。但平時我是不來這裡的,一是因為這種蚱蜢會飛,而不僅是會跳。我一靠近,它就飛去河邊其他的茅草上,我幹瞪眼也沒辦法,不可能脫下衣服遊泳過去抓它。二是這蚱蜢的殼很大很硬,其實肉不多,我一般要把大蚱蜢撕開分幾段去喂我的山燕子。所以,還是抓别的小蚱蜢更鮮嫩肥美,隻有到了深秋需要繼續喂蚱蜢時,才不得不去河邊茅草叢找。
這隻山燕子,我一天天看着它長大,長出一身烏黑發亮的羽毛,眼睛特别有神,還能很響亮地鳴叫,而有時候放它到地上走,也一蹦一蹦的,張一張翅膀,但不敢飛,我叫喚兩下,它又跳回來。即使這樣,這隻山燕子也夠神氣的了,周邊的小孩子都看着它覺得好,路過我家時都是羨慕的眼光,或者專門過來看它,這讓我很自豪。
我每天都會把山燕子放出籠子的,讓它走走,有時候我把它放我手上,幫它梳理羽毛。特别是梳理它頭頂和脖子上的細羽時,它都會閉上眼睛,爪子抓緊我的手,一動不動地享受,我也覺得非常滿意。
養了快五個月,這隻山燕子是怎麼離開我的呢?說起來也算是件傷心事。
話說養到10月底,即使蚱蜢開始變少,它還是吃喝不愁,長得漂亮健康。有一天我把它舉到眼睛那麼高的位置,一把送它出去希望它滑翔出去。沒想到,這隻山燕子居然撲騰撲騰翅膀,飛到了屋頂上。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我可沒有想過它能飛,立刻蒙了,它自己可能也沒有想過能飛那麼高,任憑我怎麼呼喚,它都不肯下來,還在屋頂上跳走了。
過了兩天有個小夥伴告訴我,我屋後隔兩排屋子的鄰居抓到了一隻山燕子,正在箱子裡養着,每天喂谷子和米吃。我想肯定就是我的那隻,都沒有經過主人家同意就要了回來,果然是它!
我也害怕了,頭幾天都關到鳥籠裡,繼續喂蚱蜢。再後來讓它出來“放風”,它很乖地又自動走回籠子裡了。
但再一次讓它出鳥籠走走路時,它慢騰騰地走了幾步,就突然飛起來了,飛過了屋頂,飛出了我的視線,再也沒有出現過,不知所蹤了。我傷心,也擔心它沒法過冬,因為山燕子是候鳥,同類們當時都飛走的,而我養大的它,也沒有野外獨立生存的技能,恐怕活的蟲子怎麼抓都不知道,能活下去嗎?
我也不知道是否私心作祟,因為即使它不飛走,那個冬天我要把它養下來也很艱難的。我沒法再抓蚱蜢而隻能用谷子米粒喂它,另外本地冬天最低溫度也在5℃上下,在家裡也不會生火給它取暖。
既然它突然會自己飛走,我想就是它的天性使然吧。至于野外生存,也隻能寄希望于它的本能了,或許我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就該放手了。
但無論如何,我的鳥兒沒了。
(感謝友人提供的部分照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