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畢設是師兄做的會怎麼樣

畢設是師兄做的會怎麼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00:25:44

前有廚房的美味佳肴,後有卧室的溫暖夢鄉

沒有了圖書館,沒有了實驗室,沒有了Peer motivation (Peer pressure)。

在最長的寒假中,如何保質保量完成學習科研工作?

畢設是師兄做的會怎麼樣(你想不到的神奇操作)1

請不要怕,畢業年級的同學還在奮鬥着!

如何順利完成學習科研任務,尤其是今年畢業同學的畢設呢?

我們采訪了清華不同院系的三位同學,用他們的親身經曆,為你支招!

黃一洋:把自己裝進防疫隔離服

畢設是師兄做的會怎麼樣(你想不到的神奇操作)2

身穿防護服進行拍攝的黃一洋

從年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一直到現在,作為疫情的重災區,武漢經曆了太多。同時,這座城市的風雨也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許多人——被迫滞留武漢的外地打工者、義務投身武漢的志願者,同時也有像黃一洋這樣在武漢尋找素材的人。

疫情來臨 原定計劃停滞

從12月中旬算起,黃一洋在武漢已有兩個多月。他是一名新聞學院的大四學生,原計劃在武漢拍攝一部紀錄片,作為自己的畢業設計作品。

他的拍攝對象本是一位癡迷飛行器研究的大叔,“飛天夢”是他原定的紀錄片主題。然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讓他原定的拍攝進程基本停滞,被“封”在武漢的他大多數時間隻能住在賓館的房間裡。

工作不停止 調整記錄方向

疫情愈演愈烈,短時間内并不能完全結束,但黃一洋意識到,紀錄片的工作不能停止。

“導師建議我,後期可以更多的把時間和精力放在疫情相關的拍攝上面。”黃一洋認為,這是疫情給他帶來的最大的影響——1月20日之後,黃一洋紀錄片的拍攝重點轉移到了疫情相關的人事物上。

畢設是師兄做的會怎麼樣(你想不到的神奇操作)3

拍攝進行 困難與新意

雖然拍攝的視角及時進行了調整,但可想而知,面臨着全城戒嚴的狀态,黃一洋的拍攝并不順利。

他提到,一方面,“題材本身比較敏感”,有些地方很難拿到拍攝許可;另一方面,許多拍攝地點需要更加完備的防護物資,但這些物資當時還處于短缺狀态,因此題材選擇仍有限制。

畢設是師兄做的會怎麼樣(你想不到的神奇操作)4

但是拍攝中也發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黃一洋分享了很多他鏡頭下的故事:醫療志願者日日檢查病房;街道執勤人員工作後回家小心翼翼;酒店騰出來安置密切接觸人員…還有許許多多平凡但讓人心動的普通人。

“如果不在武漢,我可能看不到這些事情。黃一洋感慨地說。

畢設是師兄做的會怎麼樣(你想不到的神奇操作)5

日常生活 簡單而穩定

在聊到日常生活的時候,黃一洋認為,其實自己并沒有因為疫情而有太多改變。

在有拍攝任務的時候,白天就跟随拍攝對象行動,晚上回賓館整理拍攝素材,寫拍攝日志。如果沒有拍攝任務,就在酒店看書、寫論文、研究紀錄片。在黃一洋看來,自己的生活和剛到武漢的時候并沒有太大區别——

“武漢疫情并沒有影響我的畢設。我反而感到幸運,能夠與武漢同呼吸,用鏡頭記錄感人瞬間。這讓我的畢設作品更有意義,也将是我一生難忘的記憶。”

///

肖朝軍:建立私人空間,節省時間

肖朝軍是計算機系2016級本科生,同時也肩負着九字班輔導員的職責。

他的畢設内容與“關系抽取”相關,通俗來說,就是從一段長文本中抽取字條,建立關系圖譜,之後在查找内容時會直接利用圖譜進行搜索,從而得到應有的答案。

有困難,但方法總比困難多

談到由于疫情被迫在家對畢設進度産生的影響,肖朝軍認為,在家做畢設依舊面臨着衆多挑戰。

“沒有了校園網的支持,在家查文獻困難了許多。”肖朝軍說,想要查到自己想要的内容着實需要費一番功夫。

此外,“溝通不是很順暢”也成了困擾他的難題。在校的時候産生想法、發現問題時會及時與身邊同學一起讨論,而現在利用微信、視頻會議等手段進行溝通,隔着屏幕有時并不能很好地表達清楚自己的問題,溝通效率有所下降。

肖朝軍還提到,在家做畢設沒有在校學習的氛圍,周圍幹擾的因素較多,很容易就會不自律。的确,不僅是做畢設的同學們,其他各年級同學都需要面臨這個問題。

畢設是師兄做的會怎麼樣(你想不到的神奇操作)6

肖朝軍的電腦工作桌面

在家工作,一種全新體驗

當被問到獨處思考時對新想法的産生是否有幫助時,肖朝軍認為:“現在在家,周圍人就隻有自己懂這些内容,完全靠自己實在困難,因為新想法、新思路一般都是在與同學交流的情況下産生的。”

雖然面臨着挑戰,但肖朝軍同樣表示,這也是一種全新體驗。

“學習工作都在家裡,可以節省在路上花費的時間”。同時,作為輔導員的他,無需再東奔西走,坐在電腦前便可以了解想要知道的情況,大家的聯絡也向以前一樣緊密。

此外,家——這個私人空間,也有它的優點,“沒有了其他因素的幹擾,自己能夠更加專注地學習研究。”

畢設是師兄做的會怎麼樣(你想不到的神奇操作)7

正在工作的肖朝軍

///

趙鉑琛:不懂就問,抓緊時間交流

趙鉑琛于2016年考入材料學院,現在是一名大四同學。

大二時,他因為對于科研的興趣加入了化工系張強老師的課題組,開始了關于锂電池的研究。在談及他材料學院的“出身”時,他說:“不同學科的人看待科研問題時會有不同視角,交叉的學科方向對于學習和研究都是有一定幫助的。

在家學習不松懈

在參加線上采訪時,由于疫情的原因,趙鉑琛已經在家一個多月沒有出門了,而大四的他卻一點也沒有因此對畢設論文松懈。

在學習課題中有關電沉積模型有關的知識時,趙鉑琛發現電沉積模型與材料學院的課程“材料科學基礎”中學習的金屬凝固模型頗為相似,跨學科的背景使得他對于課題中的模型有了新的認知——但由于疫情的原因,趙鉑琛隻好将自己的畢業設計由實驗課題改為了比較繁瑣的文獻綜述,轉向調研金屬锂電沉積形核機理及表征手段。

“家裡的網絡網速慢,查文獻的時候流程要比在學校繁瑣很多。這一點沒有什麼特别好的解決方案,隻能投入更多的時間。”

畢設是師兄做的會怎麼樣(你想不到的神奇操作)8

趙鉑琛查找相關文獻的日常

線下自主讀文獻,線上方式保持交流

“我們平時都在讀文獻,這是基礎。”趙鉑琛說。

在張強課題組,剛剛加入的同學都需要先讀一個多月的文獻。在閱讀文獻的過程中,趙鉑琛也經常遇到很多挑戰:一些比較老的文獻中,作者省略了很多概念和數學推導;在讀到一些需要複現其中實驗過程文獻時,文獻中的課題操作很多情況下都是被省略或隐去了的,這些都是趙鉑琛理解文獻内容增遇到的困難。

學術文獻很多内容都不是顯而易見的,趙鉑琛經常與學長、學姐進行讨論。在課題組中,大家經常組織組會,并以PPT的形式将自己對于所讀文獻的理解互相交流,共同讨論。

在準備PPT和回答大家問題的同時,趙鉑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疫情期間,組會轉到了線上,趙鉑琛也經常與老師、師兄師姐通過微信、電話、視頻會議等多種方式,與學長學姐們保持交流。“和老師、學長學姐們交流,讓我的效率有很大的提高。”趙鉑琛說。

畢設是師兄做的會怎麼樣(你想不到的神奇操作)9

在家中閱讀文獻的趙鉑琛

在家裡做畢業設計,趙鉑琛有時也會感到低效,但他有自己的方法去克服。

“低效是一個挑戰,我會尋找一些方式,比如在forest種樹,比如及時和師兄交流。”趙鉑琛說,雖然居家做畢設會面臨一些問題,但他認為總是可以尋找到解決的方法。

作為本科畢業年級三千餘名同學中的一部分,三位同學用自己的行動為我們提供了合理規劃線上畢設工作的新思路。同時,也有更多的同學在克服困難,通過各種方式積極地完成學習與科研任務——在疫情肆虐的當下,清華同學也在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到“不喊累、不掉隊”。

考察調研清華大學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

登上新聞聯播!

清華馳援武漢新型核酸檢測芯片試劑盒

戰“疫”利器!

全球首個1.5小時内檢測6項病毒的核酸檢測芯片試劑盒獲批

重大突破!

清華團隊準确定位新冠病毒和受體相互作用位點

追着病毒跑,“給力”!

圖文來源:校團委科創中心宣傳組

編輯:趙姝婧

畢設是師兄做的會怎麼樣(你想不到的神奇操作)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