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鹿死誰手
【注音】lu si shui shou
【釋義】鹿: 獵取的對象,以追逐野路比喻争奪政權。原指不知政權會落在誰的手裡;現在泛指在比賽中,不知誰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近義詞】決一雌雄 明争暗鬥
龍争虎鬥 逐鹿中原
【反義詞】和平共處 和衷共濟
【出處】《晉書·石勒載記》:“朕若逢高皇(劉邦) , 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争先耳,脫遇光武(劉秀),并當驅于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因為鹿天性溫順而善良,就像是被皇帝統治的人民,不過這也隻是部分原因。
古時候帝王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就是打獵,皇帝通過打獵來展示自己的統治力,而獵的主要對象就是鹿。
狩獵時,通常帶着軍隊,圍起獵場,将山林中的動物趕出來,才開始狩獵。為了安全起見,老虎,黑熊等大型猛獸往往不會作為狩獵的對象,而野兔,山雞又實在太小,沒什麼挑戰性,因此鹿就成了最好的狩獵對象。
也因“鹿”與“祿”同音,因此用鹿來代指權利,帝王之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