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松|學|習|繪|畫|小|知識|識
Start learning happily
kuai
快
le
樂
xue
學
xi
習
卡點到底卡哪點
有時候我們起完形鋪完底色,望着紙面不禁怡然自得:“嗯,真不錯,和老師畫的這一步驟差不多。”
但此想法轉瞬即逝,立馬就陷入了上暗色塑造這些老大難的問題裡去了。
畫面效果往往會變成這樣
或者是這樣
我們有了底色還有明暗照理說應該會很優秀,為什麼畫出來沒有優秀作品的那種靈動自然的感覺呢?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嘞?
其實問題就出在卡點上。
通常我們卡點的反面例子有三種:
第一種,一條黑線勒到底,生硬無變化,邊緣線像被黑框框住了一樣。
第二種,淡淡的,無卡點,明暗區分不開,結構立體感不強。
第三種,亂卡點,無節奏,畫面卡點顔色安排得不巧妙。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解決掉這個終極難題——“卡點”。
首先讓我們搞懂卡點是什麼意思:
卡點的原概念是一個流動的線性動态中卡住某個準确的時間點,通常會出現在舞蹈;音樂;或者是視頻剪輯中,其實在繪畫中也有卡點的概念。
卡點的存在是為了強調轉折,強調結構,繪畫中卡點用來強化、揉擦用來弱化,這樣畫面才會生動有層次調子才會有節奏感。
比如說我們在學畫蘋果時,通常老師都會強調“要把蘋果理解成一個球來畫,蘋果是一個加了點變化的球體”。
當我們第一次聽這句話時會很不理解。
我們可以看着圖片想像:
其實蘋果就是一個兩端窩進去,并且一頭有蒂,另一頭伸出一小木枝的球體而已。
想象一下我們搓一個圓圓的球狀橡皮泥,在兩端用手指戳進去兩個洞,物體表面發生轉折變化,同理把它們表現在光滑的紙面上,在轉折處卡了兩道重色,就形成了一個深陷的蘋果窩結構。
球體上有一條圓潤順滑的明暗交界線,但随着蘋果下半部分往裡收,所以蘋果的明暗交界線發生轉折就形成了轉折結構卡點,這樣一顆立體感十足的蘋果就呈現在紙面上了。
那麼我們在人像中應該卡哪裡,怎麼卡點呢?别急别急,讓我來告訴大家。
卡點分重色卡點與亮色卡點。
重色卡點一般處于:
a形與形的交界處。也就是形與形的夾角處。一般形與形的夾角處是屬于閉合點,完全不受光,所以是最重的顔色的卡點。
b結構的轉折處。在轉折處卡點是為了明确結構形。結構處的卡點沒有夾角處閉合卡點那麼重。
注意事項*
1、卡結構背光處,學會過渡,别勒邊緣。
2、色塊來交代結構轉折。
3、别忘記交代一些結構的厚度。
C形體的邊緣線。一般在邊緣線卡點處于結構凹陷轉折處,且在背光處。重色處為骨點,淡色處為軟組織。
(PS:畫畫的時候可以摸一摸自己的臉感受一下噢,哈哈哈)
讓我們回過頭來再看那顆大蘋果,這樣再去理解卡點是不是就豁然開朗了呢?
接下來我們講一講亮色卡點,這時肯定有疑惑了,“重色卡點,畫重一些就可以了,那亮色卡點怎麼做,難道是畫輕一些?還是說用色粉?”
其實都不是,前期在鋪完底色以後我們就可以用橡皮來擦出亮色來當作亮色卡點,在擦的時候要順着臉上的骨骼肌肉的走向來擦拭。
與上面所說的重色卡點類似,但亮色擦的是a邊緣的夾角處。
此處擦的是清晰的,較亮的,因為我們要用亮色來加強對比,這樣才能抓住觀看者的眼球,形成前實後虛的立體感。
b受光處,這些地方的亮色卡點是人臉的受光點,通常位于結構轉折的亮面,此處卡點亮色隻需要平緩的提亮即可,是沒有a夾角處的亮色卡點亮的。
以上就是卡點的教學内容啦,但此教程僅看一看理論是遠遠不夠的,讓我們再來看一組示範對比吧。
明暗交界線有卡點與無卡點的對比圖(左圖為示範圖)
右邊這位同學畫的很不錯,形體标準,黑白灰關系到位,但是在明暗交界線上的表達上稍有不足,缺少卡點,卡點在畫面中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可以使骨骼肌肉結構表現的更清晰,使畫面層次更豐富更有立體感。
就像上面這位同學的畫面,畫面中有完整的黑白灰大色,暗部顔色整體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前提,有了好的畫面基礎,卡點才能發揮它的作用。
結語
卡點就像是料理時放入的調味料,讓本就精彩的食材更添風味,一張完美的畫面離不開卡點的布置,正是有了輕重顔色譜寫的韻律與節奏,讓畫面層次變得更加豐富,讓畫面效果變得更加耐人尋味。
君子美美與共,和而不同。
繪畫者在表達卡點節奏時各有不同,各有畫味,我們在面對圖像時不要忘記多加分析多做布置噢。
(圖文來自網絡,侵删)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