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語文課奇聞趣事

語文課奇聞趣事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1-11 06:07:55

語文課奇聞趣事(語文課上的閑扯)1

今日晨讀文言聽力《魯人徙越》,學生能夠感覺到這是一篇寓言。然後我利用語文課,又把這個内容展開講了講。

在講到“妻善織缟”的時候,我沒有直接講“缟”是白色的絲織品。而是講“缟”是絞絲旁作為形旁,“高”作為聲旁的形聲字,“缟”又是動詞“織”的賓語,由此判斷“缟”是一種絲織品。

然後又追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非要設定為“魯人妻善織缟”,而不是别的什麼國的人善織缟呢?這個學生回答不出來。

由此引出“魯缟”這個概念。并由此列舉了若幹與“魯缟”有關的經典語句。

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缟。沖風之末,力不能漂鴻毛。——《史記•韓安國列傳》 沖風之衰,不能起毛羽,強弩之末,力不能入魯缟。——《漢書•韓安國傳》 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缟。——《三國志•諸葛亮傳》

為什麼要羅列這麼多呢?隻舉一個例句不行嗎?也不是不行,但不如舉三個更好,有這樣三個理由。

一個是為了“多見而識之”,這裡的“魯缟”反複出現,“強弩之末”也反複出現,自然而然地就記住了,就理解了。

另外一個是要形成一點兒文言語感,看到文言中常用的反複設喻。“強弩之極”“沖風之末”其實都在說共同的意思,都是在說強大的力量到了最後階段,不能起什麼作用了。

類似這樣的反複設喻,在文言中非常常見。比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裡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不一定完全對偶或對仗,但意思上緊密相關。抓住這種反複設喻的行文特點,讀懂一個分句,其他的分句也就懂了。

第三個是這些例句在引用時,可以看到一些細微的變化,諸如,“極”“衰”“末”這些詞語,在具體語境中可以互相替換,是因為他們都有“到盡頭”之意。由此,很自然地學習了這些詞語。

第四個是要看到“強弩之末”這個經典設喻在不同的語境中反複被引用,一旦在其他語境中遇到這樣的說法時也很容易理解,并且也有助于推動學生嘗試着在文章寫作時候運用這些經典設喻。

在講了“魯缟”這個詞語之後,還由此擴展開來,引入了另外一個詞語“齊纨魯缟”。依然沒有直接講“齊纨魯缟”是什麼意思。

而是讓學生先推斷“纨”是什麼意思。可以有兩個借助,一個是“纨”的構字方式,絞絲旁,丸聲,可以推斷與絲織品有關,另外一個是與“缟”相對應,可以再次确認這是一種絲織品。

那麼,為什麼非要說“齊纨魯缟”呢?說别的什麼地方的“纨”和“缟”不可以嗎?

這可以依據常理去做一些推測。

比如,北京烤鴨,德州扒雞,荔浦芋頭,五常大米之類。由此可知,齊地所産的“纨”與魯地所産的“缟”一定也非常有名,事實也正是如此。所以,齊纨魯缟後來就被用來指名貴的絲織品。

圍繞齊纨魯缟,還分享了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

管仲輔佐齊桓公,齊桓公很想稱霸,但是魯國不服。怎麼辦呢?管仲就讓齊國的官員帶頭穿魯缟,而不準穿齊纨,上行下效,魯缟很快在齊國風行,不但需要大量從魯國進口,并且重金求購。

魯國人見有利可圖,紛紛從耕田轉向織造。過了一兩年,管仲忽然下令官員必須穿齊纨,并且禁止從魯國進口魯缟,魯國再也無利可圖,而且因為之前從事耕田的人少了,糧食産出也大幅減少,糧食危機也随之到來了。這時候,齊魯談判,魯國不得不答應齊國稱霸,服從齊國。這算是最早的貿易戰吧。

這個故事又正好可以對最近講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的“管夷吾舉于士”做一點兒背景補充。

因為由“魯缟”引出“齊纨”,于是,又從“齊纨””順帶說了一下“纨绔子弟”,強調一下讀音,講解一下意思,并且從價值觀上做一些引導,提示學生們不要成為纨绔子弟。

最後,又說到了“恸哭六軍俱缟素,沖冠一怒為紅顔。《圓圓曲》”

“缟素”指喪服。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喪服常常是白色的,由此,進一步明确“缟”是白色的絲織品。也分析了“素”這個字,“素”本義就是白色的絲織品。其中下面的“糸(mì)”變成部首的時候就是絞絲旁,所以,素本身也是與絲有關。

并且,又補充了一個關于“缟素”的例句。

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這些閑扯,繞了很大的彎,有什麼用呢?基于一種怎樣的思考,要給學生講這樣一些東西呢?

第一:強化方法。比如,通過字源和語境去判斷某字某詞的意思。

第二:發現規律。比如,看到文言在行文中常見的反複設喻。

第三:激發興趣。比如,講與“齊纨魯缟”相關的故事。

正是基于以上思考與認知,才有這樣一些語文課上的“閑扯”,并且,這種“閑扯”是我的語文課的常态,可以說是“吾道一以貫之”。這些“閑扯”,看似很慢,實則很快,因為慢慢激發興趣,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自然而然地就把所學的内容有機勾連起來了,就形成了真正的語文能力。

【附】魯人徙越原文:

魯人身善織屦,妻善織缟(gǎo),而欲徙(xǐ)于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屦為履之也,而越人跣(xiǎn)行;缟為冠之也,而越人被(pī)發。以子之所長,遊于(與)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魯人對曰:“夫不用之國,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廣,奈何窮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