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饞江西小炒,打算寫一寫贛州——千裡贛江第一城,占據近四分之一個江西,美食譜系也非常複雜,地理上,它東鄰福建、南接廣東、西靠湖南,被美食大省牢牢包圍,曆史上,作為“客家人的搖籃”,贛州繼承了客家菜的傳統,現實中,贛菜又受到江西風格的影響,以小炒見長。
贛州鴨王
贛州下轄區縣多特色鄉土菜
為了探尋贛菜的真意,我們來到了贛州,郁孤台下,清江水畔,美食紛呈。
小 炒 魚
小炒魚是贛菜的頭道招牌,因為加了醋、而贛州習慣把醋叫成小酒而得名,我們先來領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的風采。
小财神緻力于發揚光大老派贛菜,請到了老師傅坐鎮,是名門正派燒法。
點菜自己拿簽簽 吃得明明白白
名廚亮竈,竈頭前挂着當班廚師的照片,裡面那位還朝我咧嘴笑,我們的小炒魚應該就出自第四代傳人之手。
600克贛江野生草魚,活魚現殺,炒的時候強調油煎而非油炸,魚肉齊整,上漿粉薄,吃起來是滑嫩又酸爽。
這就是贛南小炒魚的全部了嗎?并不!在城中人氣名店,我們吃到了贛州人對小炒魚的另一種理解。
光頭王在古城牆邊的老巷子裡開了快四十年,從一間八平方米的小破店做到全省知名,擴建的新餐廳稍許加入了網紅元素。
難得,光頭王本尊還親自守着竈台,我在沿街廚房的最深處發現了他,神情專注。
光頭王的小炒魚,同樣選新鮮的草魚,隻不過連頭帶尾,大油裹漿,一并炸過,滋味是果敢的鹹中帶酸,更有沖擊力。
兩道小炒魚,一規整,一粗野,同一道經典菜,不同的廚師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诠釋。
三 杯 雞
你知道嗎?寶島台灣的名菜三杯雞,其實起源于贛州甯都縣,所謂“三杯”:一杯米酒,醞釀出醇甜,一杯茶油,令雞炖入味,一杯醬油,是老家的鄉愁,全程一滴水都不加,就是地地道道的客家菜了,後來随着客家人南遷,帶到台灣,真正發揚光大。
在贛州的中華餐飲名店味悅,我們吃到了三杯雞最初的版本,不放九層塔,原汁原味,更顯純樸。
黴 豆 子
贛州的黴豆子是一道外人難以理解的的美味,将黃豆洗淨焖熟,放一個星期直至發黴,與紅辣椒一同瓦壇封存,發酵出難言的臭味,然後呢?贛州人是真的敢!再拿來跟大腸炒,奇妙的豆臭萦繞微微内髒氣息,品嘗體驗可以說是間于誘人和駭人之間……
本地人還喜歡拿來直接配粥粉面,實屬本地重口味!
鹽 蛋 豆 腐
作為開胃涼菜,鹽蛋豆腐可謂天下一絕,做豆腐的關鍵是水,老法講究取冬日純淨雪水,與柚子皮灰和鹽混合,浸上贛州本地水豆腐,封存發酵兩三天,拿出來,配上醬油麻油、蔥花辣椒、一點點蒜,嚯!跟紹興、長沙的臭豆腐截然不同,生臭生臭的,感覺像是在吃臭豆腐刺身……
酸 果 子 炒 東 坡
酸果子就是酸菜,東坡其實是大腸……這道菜在贛州已有千年曆史,傳說蘇東坡貶谪途徑贛州時特别愛吃,因此得名,東坡先生于中華美食真是勞苦功高啊!
酸菜酸辣爽,跟大腸同嚼,更加脆滑,與軟軟的黴豆子相比,别有生趣。
鳝 魚 油 條
鳝魚與油條的組合,源于贛州菜場飲食文化,舊時人家窮,把賣剩下的菜炒在一起,竟意外美味。
鳝魚新鮮,細薄又滑嫩,片片蓋住老油條,還帶着濃烈的米酒味,埋在底下的老油條又脆又硬,早已吸足了鮮味,合起來是一道絕佳的下酒菜。
粉 蒸 魚
除了小炒魚,贛菜裡還有一道名菜是粉蒸魚,出自贛州下面的興國縣,我以為它會像粉蒸肉,其實思路完全不同,拿新鮮魚肉開漂亮的蝴蝶片,本地的醬料吃口鹹辣,沒關系,下面還有滿滿一籠炒米粉,調和味道又能吃飽。
順便介紹一道金錢魚餅,位列“贛州三魚”之一,相傳是王安石的廚師發明的,在草魚魚茸裡加雞蛋豆粉,做成小丸子,油炸再煮湯,感覺有點兒像江南的魚面筋。
在贛州我還吃到了什麼特别的菜?
焗魚嘴是味悅的名菜,号稱銷量破百萬,它可不是小炒魚的邊角料,而是選胖頭魚的魚嘴,一瓣瓣開花,跟腌蘿蔔一起焗,魚眼睛突出,魚雲都入味。
我對這道菜已經夠滿意了,沒想到内藏乾坤,阿姨看我們吃掉了一半,唰的一下,抽掉隔闆,原來下面還有魚湯!魚頭墜落,跌進晶瑩的紅薯粉,一道菜吃出了雙重的驚喜!
清炖鴨心,類似廣式煲湯,原盅炖出了絲絲蛋白質,湯清澈黃亮,鴨心滿滿半缸,我目測足足有三四十粒,賦予了湯殊異的鮮美,這也太奢侈了!恨不得讓廚房開發一下火燎鴨心鹵鴨心。
江西的芋頭很出名,紅燒芋頭,将芋頭炸過,帶一層脆殼,裹着姜蒜青紅椒,表層濃油,内在軟糯,混在一起,清白的芋芯中和鹹辣。
芋頭芽也别錯過,好水靈的植株呀,靠近根莖的部分像山藥,抽芽的一段,又像蘆筍蔥白,酸辣炒一盤,鮮嫩又清爽。
贛州人的稀飯都跟其他地方不一樣,把柚子皮曬幹、燒成白灰、煮成天然堿水拿來泡飯,特有一股含混的清香。
配上鹽蛋豆腐 誰試誰知道……
來贛州,又怎能不喝一杯客家的米酒,甜醇又香,跟本地菜裡的鹹辣酸香絕配!
贛州在中國的美食版圖上并不起眼,但深入了解就能發現其中天時的賜予、地利的出彩、人為的靈氣,就像章江與貢江合流為贛江,從四面八方彙聚起來的滋味,最終成為了多姿多彩的贛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