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後,就意味着秋天正式開始,燥氣也随之而來,我們的口、鼻、身體皮膚等會開始變得幹燥,且在燥邪的侵蝕下容易産生各種疾病。專家提醒,由于這段時間正處于夏秋交替之際,在既有熱又有燥的情況下,要注意養陰潤肺。中醫認為,桑葉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等功效,其中以霜桑葉效果最好,可有助于順利度過秋季,緩解秋燥。
味苦性寒 用于治療風熱感冒等症
“桑葉,是桑樹的葉子,其味苦性寒,歸肺、肝經,用于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等症狀。”重慶市江北區中醫院中醫内科副主任醫師李固平告訴記者,桑葉作為一種藥材使用時,可以是從樹上摘下來的新鮮葉子,也可以是經曬幹後的幹桑葉,不過,在藥房裡賣的一般都是曬幹以後的成品。
秋天是一個收斂的季節,酸性的、養陰的多少都有點内斂的作用,其中,選擇用霜桑葉泡水喝就是很不錯的選擇。霜桑葉,即霜打的桑葉。李固平說:“霜就是收斂的,霜桑葉既能幫助收,也就是能養陰潤燥。”
此外,秋天的菊花也有點清肝明目的作用,但效果遠不如霜桑葉那麼好。每天用點霜桑葉來泡水喝,多點少點都可以,它沒有副作用。
燥熱傷肺 桑葉和菊花搭配更佳
如今立秋已過,正值夏秋交替之際,雖進入秋天,氣溫卻仍然很高。在這種溫差較大的天氣影響下,人們很容易感冒。李固平解釋說,因為天氣幹燥,一旦感冒,就易出現頭痛、口鼻發幹、咽喉燥痛、咳嗽無痰或痰少而黏等症狀,中醫認為是燥邪所緻。
因此,大家在選用治療秋燥感冒藥物的時候應該有針對性,過于辛溫燥烈之品不能使用,否則不但不能治病,反而導緻病情加重。李固平表示,治療的關鍵在于清、潤并用,清能散火、潤能治燥,清、潤合用才能治療秋燥感冒,比如說桑葉。
“其中,桑菊飲就是把桑葉和菊花、薄荷、連翹、桔梗等藥物配伍使用,對燥熱傷肺、咳嗽少痰、咽喉痛等症狀有效。推薦大家喝桑菊涼茶,菊花有清肝明目以及減壓的作用,與桑葉搭配使用最佳。”李固平說到。
口幹舌燥 清燥救肺湯來幫忙
李固平提到,秋天因為氣候原因,人們容易出現口幹舌燥、眼睛痛且容易有眼屎等情況,這時候可以用桑葉搭配菊花、決明子、車前子等藥材熬成湯汁,可以口服,也可以用毛巾蘸濕來熏眼睛。
另外,談到清肺潤燥,李固平說:“有一種清燥救肺湯,即由桑葉、麥冬、杏仁、貝母、石膏、沙參等藥物組成,很适合用于秋天清除‘燥氣’。”最後,李固平還推薦給大家兩種用桑葉養生的方法,即:
選用幹桑葉30克泡水,每日1次,也可以與梨皮,杏仁共煮,熬成湯當作茶喝,既可防治秋燥感冒,又能養生。或者是選用桑葉10克,川貝3克,梨皮15克,冰糖适量與薏米一起熬粥,以作食療。
血壓升高 揉揉大敦穴
如果患了高血壓病,就要好好地利用我們人體自生的降壓藥—穴位來調理。有個穴位從古至今證明效果非常好,這就是大敦穴。
山東省東平縣梯門衛生院副主任醫師梁兆松說,大敦穴位于足大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約2毫米處。它是肝經的井穴,即肝經上的第一個穴位,與情緒密切相關。
中醫認為,肝氣的疏洩關系到人體氣機的升降與調暢,所以隻有在肝氣疏洩正常的前提下,人才能氣血和平,心情舒暢。若有各種精神刺激,尤其急躁易怒引起情志不和,郁怒傷肝,氣滞而血行不暢情況時,會導緻肝氣上逆,血壓升高。
血壓高時,可以按揉腳趾上的大敦來降壓,這就叫“頭痛醫腳,高壓揉腳”。有些女性朋友往往容易動怒生氣,尤其是家庭裡面,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鬧得不可開交。其實,這時候坐下來,将氣發在大敦穴上,狠狠地揉幾下大敦,比在那兒吵架不知道好多少倍。既不會傷感情,還消了氣,最重要的是,還防止了潛在的血壓升高的危險。
肺功能影響鼻子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張國玺教授說,鼻子不靈,同時經常咳嗽,有時甚至呼吸困難,這是肺功能逐步衰退的标志。
肺是“嬌髒”,柔嫩,容易受邪的髒器。肺既惡暖,又怕寒,它外合皮毛,主呼吸,與空氣接觸。外邪進犯人體,不管從口鼻吸入,還是由皮膚侵襲,都容易犯肺而緻病。
秋季主燥,而肺為嬌髒,更易遭受燥邪侵襲而發病,因此,及時補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秋季要比其他時節每天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堅持肺髒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還可間接将水“攝”入呼吸道,辦法是将暖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對準杯口吸入,每次10分鐘,逐日2~3次即可。
秋天吃酸雖好 過多當心傷胃
當下,我們吃到的食物可謂是花樣百出,酸甜苦辣鹹樣樣都有人愛。尤其是在立秋過後,天氣漸漸轉涼,人們的食欲開始增加,口味也開始變重,很多人已經到了無辣不歡的地步。
酸味雖好 過多傷脾胃
中醫認為,辛味發散瀉肺,酸味收斂肺氣,秋天肺氣宜收不宜散,因此要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多吃橘子、檸檬、葡萄、蘋果、石榴、楊梅、柚子等酸味食物。
不過,成都中醫名醫館主任中醫師曾上劼提醒大家,酸味雖好,但過多則傷及脾胃。《黃帝内經》中記載:“多食酸,而肉胝皺而唇揭”。曾上劼說道:“酸能補肝,但過多的酸味食物會引起肝氣偏勝,克犯脾胃,導緻脾胃功能失調。因此,消化功能不好、大便溏稀等脾虛症狀的人,要注意少吃酸食。”
口味與五髒有“親和性”
此外,曾上劼表示,“重口味”在朋友圈裡是我們調侃身邊人的流行詞語,不過在中醫裡面,重口味可不是什麼好現象,可能會傷及五髒對人體造成傷害。
根據中醫五行學說,酸、辛、苦、甘、鹹五種味道與五髒有着特定的“親和性”。《黃帝内經·素問》中寫到:“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
然而,曾上劼表示,萬物相生相克,五味濃淡相宜能調養五髒,可若過偏過盛,則會顧此失彼,打亂五髒之間的平衡和制約。
辛、苦、甜、鹹 偏一不可
辛多傷肝:“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過量食用辛辣之物容易引起肺氣偏勝,克伐肝髒,影響肝藏血、主筋的功能,導緻筋的彈性降低,血運受影響。有頭暈目眩、面色無華、視物模糊等肝虛症狀者,應少吃辣。
苦多傷肺:過多的苦可能造成心火太旺,進而克制肺氣。肺主皮毛,苦味太多,皮膚可能失去光澤,毛發容易脫落,造成“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的後果。有肺氣虛表現的人,要适當控制苦味食品的攝入。
鹹多傷心:“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鹹味吃多可造成腎氣過盛而克制心氣,損傷心的功能。心是血的統領者,其功能不足可使血脈凝聚,臉色變黑。因此,有心悸、氣短、胸痛等不适的人,一定要少吃鹹。
甜多傷腎:中醫認為,過多的甜食會引起脾氣偏勝,克伐腎髒。由于腎主骨藏精,其華在發,甜味吃多就會使頭發失去光澤、掉發,引起骨傷疼痛等,導緻“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有腎虛症狀如經常腰膝酸軟、耳鳴、耳聾等的人,甜食要适當控制。
最後,曾上劼再次提醒大家,在生活飲食上要注意選擇合适的口味,不宜攝入過多的油和糖,或是特别偏愛某一種口味,否則長期下去會造成身體很多疾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