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貧困到小康

貧困到小康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1 06:01:53

貧困到小康?來源:渭南日報渭南日報記者 梁曉蔚 通訊員 闫佳琳,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貧困到小康?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貧困到小康(為了貧困群衆的小康夢)1

貧困到小康

來源:渭南日報

渭南日報記者 梁曉蔚 通訊員 闫佳琳

2021年華陰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幫村書記”品牌先後被中省市多家主流媒體刊載報道。

微電影《厲害了,我的鄉親》收錄到《陝西省扶貧扶志工作實例選編》。

建設美麗鄉村,發展村級旅遊,華山鎮仙峪村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美麗宜居示範村。

發展扶貧産業,華山香菊、甜柿子等一批特色優勢産業前景廣闊,創新開發就業扶貧公益專崗在全省推廣實施。

……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華陰市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重點難點,實行靶向突破,不僅如期完成脫貧目标任務,實現全市3556 戶10496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并且滿弓發力,不斷創新舉措,形成許多可圈可點可複制可推廣的“華陰模式”,讓“告别貧困、擁抱小康”這份向往成為現實。

保障群衆基本生活

華陰市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西嶽華山所在地,總人口24.8萬,114個行政村,其中貧困村就有46個。

如何讓這些貧困村擺脫貧困,成為名副其實的現代旅遊美麗鄉村。華陰市以“兩不愁三保障”的最基本要求、最核心指标為切入口,保障貧困群衆基本生活。

2018年6月,渭南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現場會在華陰福慧家園舉行,渭南各縣(市、區)移民辦負責人來到華陰學習考察。

“從2016年實施易地搬遷最初貧困戶認定,到2019年3月實現華陰全市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627戶2324人的全部入駐,我們搬遷小區不論是建設速度,還是配套設施等都走在了渭南前列,全部電梯入房,小區供水、供氣、供暖、衛生室等設施齊全,綠化亮化全部到位,環境優美,生活宜居。”華陰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宋曉剛介紹說。

“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緻富”,後續扶持最關鍵的就是就業,為确保搬遷群衆有事做,發改、自然資源、住建、人社、城管等單位為有自創能力的貧困戶在指定區域開通綠色營商渠道、全力保障,并經常性開展勞動就業招聘會,不定期發布相關用工信息,積極對接省内外用人單位,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經過幾年精準扶貧,截至目前,累計資助貧困學生43487人次2707餘萬元;該市建檔立卡貧困戶參合率達到100%,“一站式”覆蓋率100%,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100%;貧困戶危房改造458戶;農村安全飲水實現全覆蓋,農村貧困人口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住上了安全房、喝上了放心水,小病不出村,大病負擔明顯減輕,無一個适齡孩子因貧失學。

帶領群衆增收緻富

2月2日,記者走進位于曲城村的華陰市喜上卿養殖專業合作社,看見櫃台上擺放的綠殼雞蛋甚是吸引人的眼球。

“相比傳統雞蛋,綠殼蛋屬于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天然食品,已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定為‘綠色食品’。”華陰市嶽廟辦曲城村第一書記楊戰勝告訴記者,該合作社2019年12月15日正式運營以來,發展現代化生态蛋雞3.15萬隻,日産蛋量為2.8萬枚,累計銷售額約130萬元,純利潤達26萬元,貧困戶年均分紅可達3000元以上。

華陰市喜上卿養殖專業合作社僅僅隻是華陰市發展脫貧産業,建立村集體經濟或合作組織的其中之一。

近年來,華陰市堅持把産業扶貧作為增強貧困村、貧困戶從“輸血”到“造血”的主要抓手,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龍頭帶動、政策扶持、資源整合、加快發展”的思路,圍繞特色優勢産業,強化政策扶持,培育主體發展壯大産業,不僅産業實現全覆蓋,而且特色産業優勢突出。累計發展日光溫室大棚803座、設施大棚517座、葡萄11200畝、甜柿子10304畝、香菊2000餘畝,建成百畝以上集中連片優質水果基地10個,建成規模以上設施基地15個,該市46個貧困退出村均建立了村集體經濟或合作組織,貧困村貧困戶廣泛參與産業發展各個環節,分享收益,實現穩定增收脫貧。

增強群衆“造血”功能

“感謝黨、感謝扶貧好政策,讓我有了穩定收入,工作單位離家近,方便照顧父母和侄子。”2月3日,記者來到政務中心行政審批局,看到贠小燕正在熟練地給群衆辦理營業執照,聽說要采訪,她停下手裡的活激動地說。

贠小燕是太華辦永甯村人,2017年,父母患重病,哥哥因車禍去世,嫂子無音訊,留下年幼孩子,家中重擔落在了贠小燕一個人身上。“無力脫貧、無業可扶、無法離鄉”讓這個還沒有成家的小姑娘一度非常煎熬。後來在當地人社局、鎮村幹部幫助下申請了扶貧崗位,現在每月2000多元的工資收入,加上低保、集體分紅等其他政策幫扶,生活有了明顯改善。

近年來,華陰把貧困群衆就業擺到突出位置,在每個村聘請1名村幹部擔任“勞務協管員”,專門負責收集待業人員的勞動技能、就業意願;人社局根據企業用工需求進行精準對接,現場招聘會上匹配就業崗位,将“飯碗”直接送到他們手中;“勞務協管員”和幫扶人常态化跟蹤掌握就業動态,形成了崗位培訓開發、勞動力外輸、就業跟蹤完整鍊條。華陰市累計建立社區工廠6個,就業扶貧基地7個。共組織常态化線上線下“春風行動”“就業扶貧日”“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幫扶”等專場招聘活動233場次,提供就業崗位1.3萬餘個,達成就業4212人次,開發公益特崗178個、公益專崗238個,技能培訓2104人次,貧困勞動力自主創業85人次,發放培訓生活費和交通費補貼25.18萬元。

據悉,華陰市率先将機關企事業單位适合貧困勞動力就業的崗位,創新設立為就業扶貧公益專崗,用人單位為其辦理工傷保險,累計設立扶貧公益專崗343個。這一做法得到了省人社廳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在全省推廣實施,先後被《中國勞動保障報》《陝西新聞聯播》等媒體刊載報道。

激發群衆内生動力

扶貧要扶智,“漁”“魚”可兼得。華陰市結合實際,積極唱響脫貧攻堅主旋律。

創作編排的微電影《厲害了我的鄉親》,被收錄到《陝西省扶貧扶志工作實例選編》;創作編排的華陰迷胡劇《情系華峰》參加省民營劇團展演活動,被評為優秀劇目。一批批優秀文藝作品出現在舞台上、熒屏上、報刊網絡上,用藝術形式講述了脫貧攻堅生動事例,用文藝的力量把貧困群衆立志脫貧的心氣兒激發了出來,自力更生的習慣培養了出來。尤其是借力微電影激發貧困群衆脫貧積極性這一經驗做法,為全省扶貧扶志工作提供了可借鑒的華陰經驗。

同時,該市動員所有通訊員聚焦脫貧攻堅,深入扶貧一線,挖掘典型素材,創作高質量新聞稿件。累計在中省市主流媒體刊發脫貧攻堅主題新聞稿件800餘篇,各級網站刊登、轉載宣傳稿件2300餘篇;充分發揮農村大喇叭優勢,利用覆蓋華陰全市114個行政村的2126個大喇叭,每天早中晚3次、每次1小時廣播宣傳脫貧攻堅等各類内容;該市114個行政村均制定了村規民約,建立道德講堂,開展了“好媳婦”“好婆婆”“最美家庭”“脫貧之星”等評選活動,以道德教育和榜樣模範激發廣大貧困群衆脫貧緻富的内生動力,實現“物質”“精神”雙脫貧。

華陰市選派部門單位“一把手”兼任村級“幫村書記”,踐行“一線工作法”,帶領“四支隊伍”統籌推進村級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各項工作。這一做法,被省委組織部評價為脫貧攻堅“第五支隊伍”,先後在《中國共産黨網》《陝西新聞聯播》《陝西先鋒》等媒體刊載報道。這些精準扶貧“華陰模式”,已經在全省推廣學習。

勇于擔當新使命,盡情展現新作為。站在新起點,華陰市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培育壯大村級集體産業,建立健全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積極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十四五”開局奮進的新征程中闊步前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