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ify作為全球最大的正版流媒體音樂服務平台,一直以來臭臉君卻沒咋好好使用過。前段時間特意下載了PC版注冊了新賬号,感受了一把為期14天的免費試用。由于缺乏對曆史版本的追溯,在此隻能說說我對新版本的直觀感受。
文章中部分例子基于與雲音樂PC版對比提出
依然秉承我對産品簡析的小原則,将總體感受概括為三點:輕巧、高效、智能。
輕巧
全局浮層
用戶引導的設計原則中,其中就包含了對觸發時機和引導形式的研究。Spotify引入全局浮層,針對那些希望用戶查看的全局信息,既鮮明又不占用空間,且不會打斷操作産生幹擾。
功能浮層
說到二次确認,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彈窗提示。或許太過習以為常,我們已經忘記要去思考彈窗形式的優劣。
如果任務本身就是從彈窗裡發起的,就會遇上彈框裡面出彈窗的尴尬局面。
同樣是删除一個歌單,Spotify的做法是在旁邊出一個提示浮層,在裡面進行話術提示和二次确認操作。既滿足了就近原則、提高了功能指向性,又不會像彈窗一樣突兀。
針對尴尬的雙層彈窗,Spotify也給出了巧妙的解決辦法。當用戶點擊按鈕,會在附近出一個警告提示,如果用戶再次點擊就相當于二次确認。
這不禁讓我想到,我們經常糾結二次确認彈窗上的按鈕文案,但卻沒有想過兩次相同的操作本身就是二次确認的過程。
窗口響應式
在PC端安裝應用,通常窗口默認大小就是所能達到的最小值,音樂/視頻類還會配個mini模式。而Spotify給了窗口除默認狀态以外更靈活的縮小空間。
很顯然mini模式是為了節約屏幕空間、滿足基本操作而誕生的控件。然而現如今人們聽歌不再是點開一首整個列表一聽到底,我們更傾向去浏覽内容、發覺歌曲。在這種情況下mini模式就顯得有些雞肋。
更自由的響應窗口可以滿足更多屏幕大小下對資源的展示和操作需求。
高效
快速定位當前播放
音樂産品通常會賦予正在播放的歌曲一些特殊的标識,用以與列表中衆多歌曲作區分,然而頁面跳轉了我們又将如何去定位歌曲呢?在Spotify上,點擊底部全局播放條上的歌曲封面就可以定位到來源列表,方便快捷。
功能可達性
頁面滾動時功能置頂的處理方式在移動設備上很常見,但web和PC端上卻經常被忽略,更多的是右下角給個“點擊置頂”的操作按鈕。
可以看到,Spotify在任何頁面都對此做了細心的處理。頁面滾動時會将頭部縮成一個頂導航,方便随時随地進行操作。
向下滾動
創建歌單文件夾
與Spotify相同,歌單早已成為雲音樂特色功能之一。随着歌單數量越來越多,随之而來就面臨着管理問題。
創建和收藏的歌單被放置在左側導航處,内容少的情況下可以很方便地随時操作,然而數量一多就需要滿屏滾動且找起來很不方便。
Spotify提供了給歌單創建文件夾的功能,可以将類型相似的歌單放在一起統一管理。很大程度上縮減了左側導航的長度,讓體驗變得更加高效。
智能
歌曲推薦
空狀态是一種特殊的頁面形式,也是設計師展現個人想法的一個空間。存在空歌單的情況有兩種:用戶主動創建了一個歌單但暫未放歌曲;用戶删除了歌單裡的所有歌曲。
歌單為空時Spotify會根據歌單名為你推薦歌曲,歌單中包含歌曲後,便會根據已有的歌曲信息匹配更精準的資源。
相似歌單
如果你很喜歡一個歌單,右鍵“創建相似歌單”就可以依托原有歌單的口味數據,智能的創建一批相似歌曲,給你源源不斷的探索體驗。
其他
記得剛入職那年做PC2.0改版時,我曾提出想對左導航下方的播放卡片做改版。原因有三:播放卡片占據左側導航的珍貴位置;因為卡片寬度受限,歌曲名、歌手名顯示不完整;歌曲卡片和播放條上的功能操作離散。
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将歌曲卡片轉移到播放條上,二者相結合。
時隔一年多,發現Spotify也改了,而且他們處理的更為徹底。以前小小的歌曲圖片根本滿足不了真實場景中用戶想看封面的需求。因此Spotify不但把歌曲卡片結合到了播放條上,還支持大小封面模式相互切換。
最後插播一個移動端的問題
都說交互設計師最會講故事,故事好不好在于能不能讓聽衆身臨其境,疑惑、迷茫、焦躁都是很不好的體驗因子。
Spotify在我的音樂模塊會将收藏的歌曲以專輯的維度劃分,點擊專輯名就可以看到我收藏了該專輯下的哪些歌曲。
點擊進入優先展示收藏的歌曲和一個大大的播放按鈕,向下滑動展開專輯信息。設計的目的很明了,用戶進入首先聚焦的是該專輯下已收藏的歌曲,入口内外傳達的信息與預期很一緻。延伸需要就是想要了解該專輯更多的信息和所有的内容,整個體驗形成閉環。
針對已下載的音樂,我們也有個類似的以專輯維度劃分的頁面,與Spotify一對比,就顯得我們的處理方式稍欠火候。頁面隻排布了該專輯下已下載的歌曲,如果想看專輯信息隻能通過單曲右側的…按鈕。相似的功能,我們需要用戶掌握更高級的操作習慣或更多的摸索成本才能達到相同的效果。
作者:臭臉任(臭臉任的慢生活)
本文由 @臭臉任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