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四月的華山,
感受它的一木一石,
用心發現它獨特的美!
作為秦嶺山脈的一支,
得益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華山奇險峻秀的景色,
讓人心馳神往。
西嶽華山素以險峻聞名,在險峻之餘,山上無數知名或不知名的松樹又為華山平添了一股靈秀。據了解,目前華山上還存活的古樹大概隻有50多棵。
山因了樹,平凡中透出剛勁;樹因了山,添幾許妩媚靈秀;山滋養樹,樹肥沃山;山樹相依,樹在山的懷抱裡風姿綽約;山在樹的陪伴下盡顯偉岸堅韌。
沒有樹的山平淡乏味,離開山的樹羸弱孤獨;山樹相依風景曆曆,氣象萬千連理天成。古樹千金難求,更是名山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如果山上沒有這些古松,就沒有了魂,缺少了靈氣。
松在古籍中多有記載,并列為“貢品”。《西山經》雲:“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其上多松。”
《五代史·一行轉》載:“鄭遨聞華山有五粒松,因徙居華陰求之”。
《寰宇記》曰:“唐時華州貢五粒松”。《癸辛雜記》謂:“凡松葉皆雙股,故世以為松钗。獨栝松每穗三須,而高麗所産每穗乃五鬣焉,今所謂華山松是也”。
可見,華山松自古有名。
松的美姿,成為詩人、畫家歌詠和描繪的對象。自古以來,人們就把它與竹、梅并列,贊譽為“歲寒三友”。華山松正是以它那傲然屹立的姿态、奮發向上的精神,被人類視為楷模。
同時以它那傲霜鬥雪、挺拔直立的品格,自古以來,就為人們所傳頌。
陶淵明在《歸去來辭》中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和“景翳翳以将人,撫孤松而盤桓”的詩句,在《飲酒二十首》中還有“青松在東園,衆草沒其姿;嚴霜珍異類,卓然見高枝”的贊詞。
松還被賦予了堅忍、頑強、高風亮節的品格,而這正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寫照。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漢代劉桢),“不以時遷者,松柏也”(宋代蘇轼),“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唐代李白)。古往今來,松樹寄托、凝聚着人們對一種理想人格的追求。
千百年來,任時光流轉,華山松默默見證了華山的風霜雨雪、世事變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