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趙露思和吳磊的熱播劇《月升滄海》看得我好揪心。特别是劇裡嫋嫋和啊母的母女關系,讓我看得哭了幾次。明明都是最愛對方的兩人,卻輸在不會表達上,讓我們看劇的一顆心跟着糾上糾下,這對母女關系代表了很多人的現狀。愛總是傷害最深愛的人。
劇裡開始阿母是因為聽信了老神仙的話,把剛出生的女兒留在了老宅,而把兒子帶在身邊一起跟夫君上戰場。所以在打仗勝利回來後看到頑劣的女兒時,一心想彌補對女兒虧欠的關心和愛,所以嚴厲的要求嫋嫋必須功課、行為、禮儀、家教、各方面都跟上。
這種做法是好的,但是阿母忽略了一點,行為舉止是一個長期養成的過程。嫋嫋15年來,都處于一個無人管教,放養的地步,豈是三兩天,一個月就能改過來的?
在孩子長達十幾年長大的過程裡,阿母不曾回家看望,這是一個母親嚴重的失職,如果說打仗自己分不開身,可以理解,那為什麼不派親信回來探望,這樣至少也知道女兒的實際情況。
阿母回來後想彌補我們都理解,可是嫋嫋已經散漫了十幾年了,阿母一上來就要求她對聖賢書,不管不顧她的愛好和要求,規定她每天讀完,背完才可以吃飯,休息。這點跟現在很多家長情況很相似。我們長大的過程裡耳邊總是充斥着父母的各種說教,吃這個,這個有營養,看這本書,這本教的好,根本不管我們是否喜歡。
就像不愛吃面條的人,你天天給她吃面條,還跟她說有營養為你好。這種不符合我們心裡的關心實在讓我們抵觸。
對孩子應該因材施教,嫋嫋喜歡建築,喜歡手工活,偏偏阿母認為是不入流不上教的東西,看不上眼,反而對姎姎堂姐很上心,處處誇贊堂姐,讓嫋嫋心裡很不舒服。
每個孩子都希望父母眼中自己是最得寵愛,阿母誇贊堂姐,嫋嫋心裡酸溜溜,很多次逼問阿母,:如果是堂姐這樣,阿母就不會反對了吧”。其實這是孩子吃醋的心裡,她吃醋阿母關心堂姐比她多,她吃醋阿母為什麼看不上她。
其實阿母很愛她,但兩個人都是死鴨子嘴硬的心裡,都把刀刺上了最愛的人。
其實我們每一天都在說話,但把話說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話說得好,小則可以歡樂,大則可以興業;話說得不好,小則可以招怨,大則可以喪身。所以,話既要說好,也要說巧。明明嫋嫋可以把心裡話跟阿母說,阿母也可以緩和一點教孩子,但兩個人不溝通,總是把關系弄得很僵。
孩子看見母親像老鼠看見貓,母親遇事不分青紅皂白,進門就叫嫋嫋:“跪下”。讓孩子沒有了尊嚴,沒有了說話的機會,愛與恨就在一瞬間。孩子的委屈長期說不出口,一次兩次····過後她再也不願意說了,把自己像蝸牛一樣縮在殼裡療傷。阿母總是埋怨嫋嫋跟自己不親,其實剛開始的威嚴已經讓嫋嫋失去撒嬌的本性。不是孩子不親,是孩子不敢。
在文帝面對,淩不疑求婚那場戲,看得我眼流直流。
阿母為了拒絕淩不疑的求婚,當衆說自己的孩子:“小女自由缺乏管教,行事頑劣不堪,自妾歸家以來,讀書不行,習武不行,女德沒有,口德不修,妾本欲嚴加管家,奈何,她目無尊長 不服管教,妾怎敢對天顔有所欺瞞?”
當時面對的是文帝,雖然說阿母替她推掉婚事,本意是好的,可是一個未出嫁的女娘,在衆目睽睽之下,被自己母親說得如此頑劣不堪,嫋嫋的低下了頭,衆人不是都說父母護短嗎?阿母這樣在廣庭大衆之下揭自己傷疤,任誰都招架不住。
前有最高統治者文帝、求婚者淩不疑、後有衆多看她熱鬧的天黃貴女,阿母這樣說,十分不給嫋嫋面子,當時嫋嫋肯定心想,如果被求婚的是姎姎堂姐,估計父母歡天喜地的叩謝皇恩了,為什麼輪到自己身上就不配,說她高攀。
所以輪到文帝問她自己的心意時,她看了父母一眼,她也有自己的思量,父母把自己說得如此不堪,恐怕如果自己拒絕了求婚,很難再遇上好的,第一,名聲不好,在皇帝面前被自己父母這樣貶低,估計出門後更難找婆家。第二,天上貴女們聽着,名聲一傳十,十傳百,···如果自己不搬回一局,以後在都城自己沒有立足之地。 她勇敢的高攀了一回。這回答,這樣的行事符合她的性格。
回來後,一進家門阿母就訓斥她:“跪下”母女雙方都說出了各自的立場,各自的想法,看得我眼淚流,都是深愛的人,為什麼就互相傷害。父母可以為了她不要榮華富貴,就想保住女兒一世平安。
女兒為了愛父母,不想父母拿命換來的前途毀在自己手裡,别扭的答應,還說出,以後絕不會累及父母家族的狠話。在嫋嫋轉身離去時,淚挂在她眼上,崛強的她不讓父母看見。阿母也是如此,女兒落寞的離開,她也強忍着眼淚,這對揪心的母女啊!
有時候愛是一把傷人的利劍。父母的愛沉穩内斂,事事從大局出發,愛得深沉透徹,恨不得替孩子把世間苦難的路走完,隻留下光明大道給孩子。
有時候孩子的愛天真稚嫩,滿懷赤子之心。她隻想從父母這裡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重視。也想幫父母分擔這世間的分風雨雨。
這種感情最讓人揪心,願世間多一點溝通,對一點理解,讓這種愛都溫暖我們的心,做我們一輩子的牽挂。
讓我們追劇的同時也不忘多關心我們的父母家人。
有感自發的朋友請點個贊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