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和大家介紹了關于薪酬機制的設計思路。
當薪酬機制設計完成之後,随之而來的還有壓單和湊單的問題在考驗着企業。
但是,員工為什麼會壓單、湊單呢?
這其中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接下來,我們一起探究。
巧妙化解壓單
如今,大多數的企業都采用的是梯度提成,意味着,如果當月完成的業績越多,提成系數也會更高。
這時,有的銷售為了拿到更高業績,與經銷商串通一氣,經常壓單。把若幹月訂單合并到一個月,以獲取更高提成,結果造成淡季更淡,影響到公司現金流安全。
為了增加壓單難度,可以拉長考核周期,但問題是:考核周期拉得過長,對銷售人員當期的激勵作用又會減弱。怎麼解決?
方法一:每季度前兩月正常發,但季度算一次總賬,發放剩餘。
第三個月提成 = 季度銷售業績 × 季度提成系數 - 前兩月已發提成
某業務員選擇A套餐,2020年1、2、3月的銷售業績(孝币數)都是3萬,對應的月度提成系數是20%,則第一季度的銷售總業績需要達到9萬,對應的季度提成系數才是20%,即:3月提成=第一季度總提成-1月、2月已發放的提成。
不壓單。1、2月分别提成3萬×20%=0.6萬,第一季度總提成9萬×20%=1.8萬,3月剩餘提成則為:1.8-0.6-0.6=0.6萬。
壓單。1、2月各壓1萬到3月,1、2月提成2萬×18%=0.36萬,3月雖然變成5萬,但提成是從第一季度總提成中減去1、2月已發。即:1.8-0.36-0.36=1.08萬,壓單拿不到更多提成,并導緻晚發。
方法二:本月的業績決定下個月的提成系數。
這個方法更加簡單粗暴,因為銷售完全無法預料下個月能做多少業績,所以還不如正常結算。
巧妙化解湊單
湊單,顧名思義就是把多個人的單都湊給當月業績最好的人,以此來獲得更高的收益。
這樣的做法,對于員工來說可以多獲得一定經濟利益,但是對于公司來說是沒有任何提升的,而且還會助長員工“投機取巧”的不良作風,導緻員工能力的下滑。
那麼這個問題,有沒有解決的方法呢?
相較于壓單,湊單的問題則更容易解決,隻需設計一個不确定的考核标準即可,比如:個人業績低于團隊總業績平均數的一半則受到處罰,而時間系數可以是年,也可以是月。
底層邏輯非常簡單,因為不到年/月的最後一天,誰也不知道團隊總業績平均數的一半是多少。
綜合來說弊大于利的成分會更大,比如某員工當月通過湊單可以多獲得500元收益,但是因為低于平均數卻要遭到1000元的懲罰,那麼他肯定是不幹的;又或者說,某員工通過湊單,一年多收獲了5000元的收益,但是年底因為業績低于平均數而遭到開除,也是非常不合算的。
因此,還不如自己老老實實的加油幹,不僅穩定,而且還有助于自身能力的精進。
如今這套機制還被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所運用,在互聯網企業裡,很多銷售的資源都來源于線上,于是就設計機制,下個月的資源質量與本月業績情況挂鈎。
結果是誰也不敢壓單和湊單,因為萬一墊底了,很有可能下個月沒有資源或者資源極差,最後導緻業績挂0,這樣就太得不償失了。
這就是機制的魅力,在過去,很多企業都采取“管”的措施。
甚至設置專門的監督崗位,而員工們卻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花樣越來越多,而且還拉着“欽差大臣”們一起“同流合污”,不僅增加了企業的成本,還有讓事态進一步惡化的趨勢。
這個時候,企業真正需要的是能夠從源頭讓員工斷了這個念想的“機制”,當尋租空間不在的時候,員工自然而然也就踏踏實實的做業績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