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火熱的《少年派》大結局啦, 上到40、50歲的中年家長, 下到7、8歲的小學生都在看這個劇。 甚至還有人專門建群讨論劇情, 這劇之所以那麼火熱, 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劇中闫妮飾演的王勝男,是一枚标準的“虎媽”:不僅在女兒林妙妙剛踏進高中的大門時,就開始給孩子“高考倒計時”:
平常更是360度無死角“盯梢”:孩子有沒有定時上廁所、孩子去廁所了老不出來在幹啥、孩子成績為啥一直不好、冷了有沒有穿秋褲,哪怕孩子在車裡的坐姿也要幹涉……
1.“你洗手了嗎?怎麼洗的,香皂要用兩遍,泡沫在手上停留一分鐘了嗎?” 2.“你在廁所生根了嗎?怎麼還不出來?” 3.“每天中午12點、晚上9點必須給媽媽打個電話。” 4.“你看看這二道毛,不男不女的,厚的擋眼睛,還能看到前途嗎?不會用發卡别上嗎?都高中生了,還别HelloKitty?” 5.“穿衣服實用第一位,穿那麼好看有用嗎?誰看啊?” 6.“吃喝都給你備齊了,還要零花錢幹嗎?”
王勝男女士教育觀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她會對孩子産生一種不自覺的操控欲,要求林妙妙必須按她所認定的“好”的路線走。用着“你聽我的沒錯的”的态度,“逼迫”自己的孩子去做出他們認為正确的選擇。
作為一個嚴厲的媽媽,為了孩子好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是隻要孩子出現錯誤,沒有按照她的規定完成事情就把家化身“戰場”,對林妙妙過分的指責,甚至不考慮孩子的自尊。
備考的經曆,媽媽們360度監督曆曆在目...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其實這些,歸根結底都是源于對孩子的愛。都說關心則亂,嘴裡不停叨叨,離開就滿滿的思念。 從吃飯、學習、睡覺,孩子的每一樣都放在心裡,挂在嘴邊。女兒林妙妙入學第一天夫妻二人開始失眠,王勝男盡管拿起書打發時間,卻一點兒也看不進去,跟丈夫說家裡安靜得有點吓人,丈夫跑到女兒房間才睡着。
就像劇裡聽說的那樣,别的同學在學校第一晚沒睡好,是因為想家。林妙妙也沒睡好,但她是因為太興奮了,終于脫離了媽媽的魔掌。回到家因為實在忍受不了爸媽對她的詢問和“控制”,說出了: “可我不是你的全世界啊,你除了我,大千世界還有很多值得你關注的事,你怎麼就盯着我不放啊?這就是獨生子女的痛苦。”
“與其是我們陪你,不如說是讓你多陪陪我們”,這就有了情感之外更深刻的意味:所謂成長,與其說是父母對孩子單方面的“指引”,不如說是父母和孩子相互賦能、共同經曆的過程。 不得不說,這劇太真實了,它上演的就是你我曾經的故事,它在抛出問題的同時,也在無形之間給了我們回答。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隻有不會教的家長。”太沉迷于指揮孩子人生的父母,一旦孩子脫離掌控,就會慢慢沒有了自己的人生。 真正愛孩子,是給他以獨立的人格和力量,讓他能接管自己的生活。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愛,是懂得體面退出的愛,父母對孩子最真切的關懷,除了手牽手,還有放開手。 我在43歲的年紀上,已經能坦然接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已然能接受生死無常,能理解道法自然。其實,如果不是有兒子,我都覺得出家在家沒什麼區别,佛即我,我即佛。且,肚子也足夠大,能容天下事。獨獨不能忍我兒子。 其實,我們不是在與孩子相處,我們這一生,在有了孩子以後,是重新與我們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相處。當年的窘迫不如意困頓傷感和懊悔,我們希望總結成經驗,編寫成教訓,搓成大力丸塞進孩子的嘴裡,這樣,他們就不會走我們的老路犯同樣的錯誤。 而他們一如當年的我們,桀骜不馴,不聽話、不懂事,浪費光陰卻充滿朝氣。我們氣的,是當年的自己,我們忍耐的,是當年的自己,我們妥協的,是當年的自己,而最終,我們成長的,是現在的自己。 生活,因為孩子而讓我們一路走向強大與堅韌并重,也因為孩子多姿多彩。愛渾身是缺點的孩子,也愛不完美的自己。這是“少年派”的意義。
但透過劇中人物的煩惱,我們是否能做到,在相處時對父母/孩子多一份理解? 部分素材來源:根據微信公衆号“脈萌萌”“ 有養”等相關文章内容整理。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文章來源:首都教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