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源遠流長,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就拿在三秦大地廣為流傳的biang biang面的biang字來說,就因其豐富的文化内涵和卓有地方趣味的解讀,字和面都深受人們喜愛。日前,陝西省倉颉文化研究會發起将biang字收入字典的倡議,在本報報道後,引起了廣大讀者和業内專業人士的廣泛關注,大家紛紛表示支持biang字入字典,講好陝西故事,助推陝西文化走出去。
有關biang字的寫法常見的有七八種,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說法和寫法,隻是在個别筆畫上有差異。在專家們看來,biang字不僅與陝西傳統美食biang biang面有關,而且還是陝西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陝西秦人的性格、特征、品格和精神等,文化内涵非常豐富。biang字入字典,不僅會方便人們使用書寫,對推動陝西美食産業發展,傳承發揚陝西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價值和現實意義。
biang字入字典引熱議
本報1月5日将《專家倡議将“biang”字收入字典》的消息刊發後,引起了讀者和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大家紛紛表示支持這一倡議,希望能盡快将biang字收入字典,讓這一廣為流傳的biang字進入尋常百姓家。
老家在陝西省禮泉縣、年過八旬的李志棟老人看到報道後特意聯系到記者,他說:“《西安日報》上登的‘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邊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長,東一長,中間夾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勾搭挂麻糖,推着車車進鹹陽。’這個biang字的寫法,我覺得少了一個‘土’字,我記得的口訣是 ‘一點飛上天,扁擔兩頭彎,八字大張口,土字往進走。左一挒,右一挒,中間加個言(鹽)碟碟。左一長,右一長,中間加個馬二郎。心字底,月字旁,留個勾搭挂麻糖,坐着車車進鹹陽。’這是我兒時的記憶,如果加上‘土’字,更能表現出陝西人的風土人情和八百裡秦川的山川地貌。對這個biang字的口訣,多少年來都一直念念不忘,對把biang字收到字典裡的倡議,我也非常贊成,希望能盡早把這個字收到字典裡去。”
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的陳文俊老師就biang字,寫了一篇《biang字文化解析》的學術論文,對biang字進行了文化解讀。陳文俊認為, “biang”字是獨具特色的陝西民俗字,是一個獨具陝西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符号和文化圖騰。他在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文學院講授《漢字文化學》時,對biang字進行了細緻研究,發現biang字不僅創新了漢字構成規律,還隐藏了關中特色面食的制作秘籍,是個具有濃郁地方飲食文化特色、理據非常充分的民俗文化字,是陝西秦文化極其珍貴的一塊活化石。陳文俊在他的文章裡還特别提到:尤其要注意的是,其中的“糹、言、長、馬”四個構字部件不能寫作簡體“纟、讠、長、馬”,因為“長馬長”之上部要像一排排整齊排列的待摔拌以扯長的短帶面條形。
biang字凝結了勞動人民的智慧
西安市高陵教師進修學校原副校長、高級教師惠彩鳳從事語言文字工作十多年,在她看來,中國的漢字不僅僅是符号,是人們交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每一個漢字都有豐富的文化元素,甚至筆畫筆順也是一種文化體現。“漢字的創造,有勞動人民長期勞作經驗的積累、生活的積澱,比如biang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陝西省倉颉文化研究會會長、著名文化學者傅功振表示:“我們都知道,biang字是陝西人民群衆在生産生活中造出來的字,集中體現了陝西秦人的性格、特征、品格和精神等,文化内涵非常豐富,我們倡議其入字典,也是群衆造字能夠得到認可一個體現。大家都知道,武則天曾為自己造了一個曌(zhào),早已收入字典,成為武則天名字的專用字。回過頭來講,biang字廣為大家喜愛,在一代代陝西人口中傳唱不衰,但多少年來一直沒有得到認可,沒能納入字典,是非常令人遺憾的。人民群衆是曆史和文化的創造者,人民群衆創造、傳承、守護、發展文化,而文化最重要的一個載體就是文字,因此作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biang字,應該收入字典。”
入字典将助推陝西文旅融合發展
傅功振表示,biang字是一個音,并由這個音而産生了biang biang面這一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陝西傳統美食。目前,biang biang面已入選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成為我們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一部分。可以說,biang biang面是陝西省關中地區最具代表性的面食,深受廣大人民群衆的喜愛。如今biang biang面有了,并成為受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但biang biang面的biang字,卻因為長期沒有收入字典,無論是書寫還是制作牌匾,處理起來都非常難。可以說,biang字入字典與我們的面食文化的推廣宣傳和文旅融合發展息息相關。從全國範圍來講,有名氣的面食很多,比如山西刀削面、蘭州牛肉面、河南的燴面、北京的炸醬面、南方的陽春面、擔擔面等。陝西也有非常多的面食,比如biang biang面、戶縣軟面、楊淩蘸水面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應該說還是biang biang面。但與蘭州牛肉面等相比,包括biang biang面在内的陝西面食徒有美味而聲名不顯,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陝西自己的面食資源沒有整合起來,沒有真正意義上去打造具有代表性的面食。陝西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作為具有豐富文化内涵的biang字,可以說在陝西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從這個字本身來講,它體現了陝西秦人的性格、特征、品格和精神等;從biang biang面這種面食來說,它又是最具代表性的陝西地方特色美食,國家現在越來越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生産性保護,作為陝西人,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傳承、守護、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責任和義務把我們陝西的文化和美食産業融合發展起來。“biang字不單單是一個字,biang biang面也不隻是一種面食,它們都體現了秦人的素養和品格,體現的是厚重的三秦文化和人文精神,非常有價值,有意義,所以倡議biang字入字典,是我們陝西人的責任,也是我們的使命,我們理應把這件事做好,讓biang字入字典,講好陝西故事,助推陝西文旅融合發展。”
■記者 雷縣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