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在夜晚擡頭,都會對着天空發呆,關于宇宙秘密太多,看見滿天星河總是讓人忍不住遐想,于是研究宇宙空間天體、宇宙的結構和發展的學科變就誕生了,這便是天文學。由于天文學需要很多設備輔助研究,很多人會覺得這是一門現代科學,其實不然,對這漫天星河的研究從來就不是現代人的專利,相反這是一門古老的科學,自有人類文明史以來就未曾中斷:早在公元前3100年,英國遠古人就建造了可以精确了解太陽和月亮的12個方位的巨石陣,而4700年前的古埃及人也建造了專門用于觀測太陽和其他天體的金字塔,我國也不例外,在河南安陽出土殷商甲骨文中就有日食和月食的常規記錄,這也是關于日食和月食的最早記錄。
印度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自然也少不了對天文的研究,不過其最發達的時期是薩瓦伊·傑伊·辛格二世統治時期,這個時期的他在齋普爾、德裡、瓦拉納西等地修築了很多天文台,這些天文台展現了莫卧兒時代的末期印度人對宇宙認知的熱情以及探究天文學的超高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天文台便是位于齋普爾的簡塔·曼塔天文台。
其實,“簡塔·曼塔”是梵語詞彙,翻譯過來就是“計算的機器”,因此簡塔·曼塔天文台并不是這裡的專屬,相反整個印度有五個天文台都叫這個名字,隻不過這裡最出名,一般提到簡塔·曼塔天文台便會和這裡聯系到一起。搭乘公交至Badi Chopad站下車,步行即可來到這裡,習慣了外國人比印度人花費更多的門票,畢竟也不太可能因為門票錯過這裡,而走進景區就能看到碧綠的草坪上散布着衆多奇形怪狀的磚砌建築,尤以中間的天文台最為顯眼,剛看到它的造型還感覺和羅馬鬥獸場有點像。
不過這個建築比起羅馬鬥獸場來說可要迷你很多,這磚石結構的圓柱體上這些格子也并非用于坐人,而是用來測時間。有人肯定會好奇,這些格子怎麼測試間呢?這就要依靠天文台中間的日晷,其原理主要是根據日影的位置,以指定當時的時辰或刻數:在一天中,被太陽照射到的物體投下的影子在長度和方向上都在不斷地改變着,而根據影子的方向來計時則更方便一些,這是古代社會很多國家通行的計時做法,但是有一個嚴重的缺陷,就是必須要有太陽光,否則無法計時。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簡塔·曼塔天文台中間的這個日晷叫做薩穆拉日晷,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制日晷,距今已有近300年的曆史。
除了天文台本身,周邊還有十八座固定裝置為主體的天文儀器,每個都有不同的作用,主要觀測地平坐标系統、赤道坐标系統和黃道坐标系統三類天球坐标系統。這些天文儀器的原理據說是來自于古代印度梵文典籍,并結合了莫卧兒時期獲得的伊斯蘭天文學數據,還在18世紀印度不同的宗教和社會思想中獲得靈感進行創新,成為了托勒密式定位天文學的一個典型代表,使得人們可以利用肉眼觀測星體位置,在當時已經算是比較領先的設備。
好玩的是,這裡有代表十二個星座的十二個三角形的小建築,每個星座的角度及方向都朝着各自的星座,位置絲毫不差,很是準确,據說以前還被用于研究占星學,有點科學與神學結合的意味,如果你也喜歡星座的話,可以去找一找自己的星座合個影。
遺憾的是,哪怕是這個保存最完整的天文台,也曾在19世紀遭到損壞,現存的天文台是在陸軍少校及業餘天文愛好者亞瑟·嘉萊特維修後的,他曾任齋浦爾地區的助理工程師,正是因此我們才能看到這棟神奇的建築,隻不過印度人似乎沒有對這裡進行特别的保護,基本都可以自由攀爬,甚至不少小朋友都爬到很高的地方去了,感覺還是具備一定的危險。
令人震驚的是,簡塔·曼塔天文台雖然已經經曆過300多年的曆史,甚至一度遭到破壞,裡面的各種觀測儀器卻還能正常運轉,仍能為天文學家所用,不得不說顯示出了古印度人超高的天文知識,因此在201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4次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中,将其作為文化遺産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如果你也是天文愛好者的話,一定不要錯過了這裡,感受一下古代印度人民的聰明和智慧。
圖/文 由旅遊狂魔夏夏夏 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關于作者:目前已經前往過全球500 城市,并曾在英國牛津大學和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以及斯裡蘭卡當過國際志願者,歡迎持續關注,與你分享全世界的吃喝玩樂,喜歡記得點贊評論或分享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