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哈利波特一生經曆了什麼

哈利波特一生經曆了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0 15:38:34

1991年7月31日,11歲的哈利·波特收到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霍格沃茲魔法學校的錄取通知書,由此踏上他的魔法之旅……2020年7月31日,陪伴無數青少年長大的哈利迎來了他的40歲生日。

今年也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說進入中國20周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學院紀念版,包括格蘭芬多、斯萊特林、赫奇帕奇和拉文克勞四個學院版本。31日晚,該社将舉辦迄今為止最大型的線上直播暨哈利·波特學院杯争奪賽。

與此同時,“哈利·波特”系列八部電影正在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第一部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4K修複3D版,定檔8月14日在内地重映。

哈利波特一生經曆了什麼(哈利波特40歲怎麼回事)1

二十年了,來自魔法世界的魅力為何絲毫不減?全世界的“哈迷”為什麼越來越多?電影重映的那一天,你會COS某位角色去影院嗎?

【二十年】

如果你是資深“哈迷”,你一定知道哈利·波特粉絲網站,一定做過“哈迷十級”測試題……在衆多“哈迷”心中,“哈利·波特”系列的小說和電影是無法分割的,電影将人們想象的世界搬上大銀幕,而聲光畫電未能窮盡的内容還是要回到文字世界去尋找。

迄今為止,“哈利·波特”小說系列銷量已逾5億冊,被翻譯成79種語言,作者J·K·羅琳也因此榮獲大英帝國勳章、法國榮譽軍團勳章以及安徒生文學獎。系列小說共改編成8部電影,全球票房達77.2億美元,僅次于《星球大戰》(超90億美元),高居系列電影票房榜亞軍。電影的口碑也相當優秀,豆瓣評分最低的一部《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也有8分,最高的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高達9分。

創下出版史奇迹

“哈利·波特”首次來到中國,是從200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引進出版原著小說開始的。當時, J·K·羅琳已經寫完了前三部,英文版均已出版。2000年10月,《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哈利·波特與密室》《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中文版首次和中國讀者見面,立刻風靡校園,成為無數青少年最喜歡的書之一。

2001年六一兒童節,第四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在美國紐約舉行了一場神秘的首發Party,儀式定在半夜12點,99輛卡車把所有新書按保密協議運到各個書店,孩子們苦苦等到零點,就為了第一時間拿到書。這次盛大的首發式過後,幾乎全球都知道了哈利·波特。“當時中央電視台聯系我們做了一期節目,節目播出後,哈利·波特在中國就更有知名度了。”人民文學出版社“哈利·波特”系列編輯王瑞琴說。

“哈利·波特”在中國出版曆史上也創下了奇迹。王瑞琴還記得,前三部的首印數是20萬冊,到了2003年,“哈五”首發印了80萬冊,一周後又加印了20萬冊,兩周内總共印了120萬冊。“哈利·波特”引入中國20年來一直暢銷不衰,今年還入選了教育部《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

陪伴無數人成長

“如果沒有發生疫情,我們原計劃從春節後開始一系列紀念活動,現在隻好轉到線上和讀者交流,同時也在馬不停蹄地推出20周年學院紀念版圖書、《哈利·波特:電影角色書》等。”王瑞琴說。

王瑞琴認為,“哈利·波特”系列以“哈四”為過渡,前三部的情節以魔法、冒險為主,構建起全新的魔法世界,人物個性相對簡單,正邪兩立,愛憎分明;而到了後三部作品,故事情節越來越複雜,關于人性複雜性的探讨尤為突出。

“這樣的情節發展與過渡模式,對于伴随哈利·波特成長的一代人來說,是非常契合心靈成長的軌迹。讀者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思考和面對的問題,與哈利在每一部書中的成長與思考相吻合。從這個角度來看,‘哈利·波特’系列絕不是簡單的兒童文學作品,而是真正能夠伴随讀者成長并影響其一生的系列圖書。”王瑞琴說,“魔法不僅存在于虛幻的世界裡,更存在于每個人的心中;魔法世界不僅僅是在講述咒語和道具,更是在告訴讀者勇氣、愛、友誼與正義的力量。”

“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譯者馬愛農,對這套書的情感也是逐漸加深的,“翻譯前三本就像在上台階,到第四本漸入佳境,出現了很多奇怪的新事物,人物和情節也更加豐富。”馬愛農說,她最喜歡的人物是羅恩,“他就像鄰家小男孩,身上有笨拙、困惑甚至一些可笑的表現。雖然他不是絕對的主角,但是他的善良、幽默和勇敢,通過很多細節打動了我。”在馬愛農看來,引人入勝的魔法、感人生動的故事、豐富的人物塑造、幽默的語言,都是“哈利·波特”系列經久不衰的原因。

【學者說】

溫儒敏:奇幻之中有着合理與真實

從2000年算起,如果說《哈利·波特》的第一代讀者是“80後”,如今它的讀者已經來到了“10後”。今年8歲的彭小皙,在一個月内就看完了“哈利·波特”系列全七冊。書是小皙的“80後”媽媽早年買的,疫情期間宅在家裡,小朋友開始進入魔法世界。“本來計劃看完一本書就看一部電影,後來電影她也不看了,說還是書好看,電影裡有些畫面她看着有點害怕。”小皙的媽媽說。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部編本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總主編溫儒敏告訴記者,一提到哈利·波特,很多孩子的眼睛會發亮,有說不完的話題,就算不愛讀書的孩子一接觸到哈利·波特,馬上就着迷,變得愛讀書了。為什麼這樣的“大部頭”能赢得衆多中國讀者,他認為這是值得研究的文化現象。

溫儒敏的外孫女也是小“哈迷”,問她為何喜歡哈利·波特,她說因為神奇。故事中那些神奇的情節,能激發讀者天馬行空的想象。魔杖、貓頭鷹信使、飛天掃帚、魔法石、隐形衣、魔鏡……雖然明知都是虛構的,但大家還是喜歡,因為在奇幻之中有着合理與真實。

“哈利·波特”系列也能看做是“成長小說”。小哈利被魔法學校錄取,經曆了青春期的快樂和煩惱,魔法不斷長進,但也遇到很多麻煩事。他不是神一般的英雄,成長過程也出現了各種問題,而人物的不完美卻能赢得讀者認可,因為讀者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溫儒敏還特别提到,在這個過分物質化的時代,“哈利·波特”系列讓人感受到道德的力量。“這個世界寫到了生、死、愛、恨、貧窮、财富、命運、奮鬥、正義、陰謀、邪惡,等等,也寫到了人性的陰暗。讀者跟着哈利一塊兒長大,會從最初傾心于奇幻,到逐漸體會人生的複雜,最後和哈利一起面對成人世界。‘哈利·波特’有教化的意義,甚至有些哲理,不同層次的閱讀都會各有所獲。”

“哈利·波特”系列有着許多西方文學經典的元素,從羅馬史詩、希臘神話,到狄更斯的小說,一些精彩的故事原型和描寫素材,都創造性地“轉化”成為這部小說的組合件。溫儒敏說,J·K·羅琳在創造小說時,借鑒了好萊塢電影的某些技巧,包括《魔戒》三部曲、《星球大戰》等,這也讓她的作品形成了雅俗交融的藝術特質。

【粉絲說】

喬伊:把婚禮現場布置成霍格沃茨

2003年,11歲的喬伊在朋友家第一次接觸到哈利·波特,那是一張《哈利·波特與密室》的電影光盤。看完電影後,喬伊被影片中的魔法世界震驚了:“當時我還在念小學,發現這個魔法世界不僅有各種各樣的奇妙想象,也有很多和現實對應的内容,太令人着迷了。”

看完電影後的喬伊立刻跑到新華書店購買“哈利·波特”原著小說。其後,每到最新一部作品出版,喬伊一定是當地第一個沖到新華書店買書的粉絲。“現在想來很感謝我的父母,以前‘哈利·波特’還不算指定課外讀物,但父母很支持我閱讀,對我沉迷于魔法世界也沒有反對。”喬伊說,她甚至專門做過關于各種咒語的筆記,試圖“學習魔法”。

喬伊發現,類似“哈利·波特”這類作品,中國本土原創的很少,“要麼是神話、民間故事,要麼是偏低幼類型,而‘哈利·波特’完全不一樣,對于當時的我來說,那就是一個幾乎完美的世界,特别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其中一員。”在很長一段時間,喬伊每年的生日願望就是收到霍格沃茨的錄取通知書。直到現在,喬伊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每當遇到害怕的事,心中想的還是格蘭芬多學院的勇敢精神。

2018年,喬伊把自己的婚禮變成了霍格沃茨魔法學校,主舞台的背景由九又四分之三車站、羽毛筆和羊皮紙組成,新人走向舞台的通道兩旁則是四大學院的院徽,客人入席的桌子則被命名為格蘭芬多桌、拉文克勞桌、對角巷桌,等等。

喬伊的蜜月也選擇了英國,最重要的一站就是倫敦哈利·波特攝影棚。“當時所有遊客站在門外,工作人員說,今天誰過生日,就可以第一個進門。舉手的是一個坐在輪椅上的男孩,大家一起陪着他,伴着音樂,昂首挺胸地走進霍格沃茨大廳,一瞬間我就哭了。”喬伊說,“小時候,我總想真正能進入霍格沃茨的世界,現在長大了,對‘哈利·波特’的情感更多是價值觀的認同和一生的貫徹,比如勇敢、忠誠、愛,以及永不凋落的童心。”

林品:從“哈迷”到研究“哈利·波特”

“歡迎霍格沃茨校友們來參賽!”7月31日晚,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青年講師林品,将在線上主持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的慶祝“哈利·波特”引進中國20周年暨學院杯争奪賽。

在“哈利·波特”的中國粉絲中,林品一定是繞不開的一位。戴着圓框眼鏡,穿上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魔法袍,帶上魔杖……林品就變成了現實中的“哈利”。他不僅僅是外形神似哈利的COSER,還将熱愛的“哈利·波特”變成了學術研究對象。閱讀“哈利·波特”這20年,他從一名在福建生活的中學生,變成了在北京從事教學和學術研究的大學青年教師,這或許是一名“骨灰級哈迷”的“最高修養”。

2001年,正在念初一的林品認識了“哈利·波特”。“當時我12歲,書中的哈利11歲,我看着哈利從11歲長到17歲,而我也從12歲來到18歲,讀完了《哈利·波特》七本書。哈利、羅恩、赫敏陪伴我走過整個青春期。”林品說,“他們是我最好的朋友,每次看到哈利陷入和我相似的困境,我就會有一種觀鏡自照的感覺,他的應對給了我很多勇氣和啟迪。”

在未來事務管理局最新一期慶祝哈利·波特40歲生日的音頻節目中,林品回憶起自己追“哈利·波特”的經曆。那是高三的一個中午,他在家邊查字典邊看《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英文版,“讀到鄧布利多被斯内普殺害的一段,我整個人都崩潰了,哭得特别傷心,跟我媽說我下午不能去上學。我媽特别生氣,覺得都高三了怎麼能不去上課,至于為了一個虛構人物這麼傷心嗎?我也很生氣地說,你不懂。”

成績優異的林品順利考上了北京大學中文系,并開始從學術的角度進入“哈利·波特”。2009年,他的本科學位論文選擇以“哈利·波特”作為研究對象,《作為現代性寓言的後童話——論〈哈利·波特〉》這篇論文創下了當年北大中文系學位論文最高分:95分。2018年感恩節,林品把這篇論文傳上了豆瓣:“分享自己10年前寫的論文,感謝羅琳的作品陪伴我度過這麼多年的時光……”

“如果中國也有一所魔法學校,林品一定能當上‘黑魔法防禦術課程的教授。’”“哈利·波特”系列中文版譯者馬愛農說。今年,林品的音頻課《去!把巫師叫醒——奇幻文學“四大名著”入門》在“豆瓣時間”上線。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戴錦華說:“林品是一位不倦地在二次元與三次元世界間遊行的青年學者。他講奇幻文學,既是文學研究與文化研究式的學院批評,又是他作為數碼原住民,與聽者分享自己的成長故事和生命經驗。”

在林品看來,“哈利·波特”并不是創造出第二世界的奇幻小說,“羅琳把奇幻和現實結合在一起——她将魔法學校超現實的魔法學習,進行現實化的改寫;将每個現代人都經曆過的校園生活,進行奇幻的變形。這二者之間産生了奇妙的張力,而這也正是魅力的源泉。”林品說,從“哈五”開始,羅琳拓寬了這個系列的世界觀,“今年全世界不同國度的‘哈迷’,不約而同地選擇用烏姆裡奇的例子針砭時弊,你會發現‘哈利·波特’其實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有着強烈的寓言色彩。”

來源:羊城晚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