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何謂傻子
文 張玉庭
為了滿足交際的需要,人們常要用到下定義的技巧。
下定義必須使用語言,定義的準确程度與定義者的語文修養緊密相關-----它肯
定離不開定義者深刻的思考與準确的表達能力。
不妨講個故事。
聰明人和傻子争論。聰明人說:三九二十七,傻子卻說:三九二十九,聰明人就說對方傻,而傻子硬說自己不傻,于是聰明人把傻子揪到官府,要求縣太爺責打傻子。不料縣太爺卻毫不客氣地打了聰明明人一頓,聰明入喊冤,縣太爺這才正色告訴他:“你再聰明.隻要與傻子争吵,你也就成了傻子,既然你認為傻子該打。本官打你就決不為錯!”聰明人聽了,也隻得諾諾而退。
真佩服這位縣太爺,一番妙侃,居然亮出了一個極樸素卻也極深刻的道理:和傻子争吵的人也是傻子。
換言之,這位縣太爺的語文修養甚好。
難道不是嗎?傻子者,智力障礙者也,因智障而屢出洋相,這本是極令人同情的事。如果誰能發明一種足以治好傻子的藥,是理應榮獲諾貝爾獎的。
既然如此,全然不知同情傻子還硬要與傻子一比髙低并以此“證明”自己的“深刻”,豈不是比傻子更“傻”?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要說,縣太爺給傻子下的“定義”就極妙:隻要與傻子争吵,你也就成了傻子。
而且,我們還切以由此聯想幵去,這就是:
“傻”的含義決不僅僅是“智力障礙”,還應包括境界低俗。
不信這就問一句,那種非要與傻子一比高低以示自己深刻無比的人,能叫髙境界嗎?
正如《格列佛遊記》中的一個故事。兩個小人國曾連年征戰且殺得地暗天昏,為什麼?因為A國主張吃雞蛋必須先打破大頭----這已夠傻了,不料B國聽了大怒,因為他們一向是先打破小頭吃的。其實,哪種打法不是吃,就為了這點分歧,兩國便惡煞煞地沖過來殺過去,豈不正好是把自己的“傻”活脫脫地展覽了—遍?
既然如此.語文愛好者們也就完全可以給傻子下個意味深長且别開生面的定義:
何為傻子?傻子就是糊塗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