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玄幻武俠劇,到《武動乾坤》這兒,可以說是最高配置了。
導演張黎,豆瓣最高分國劇《大明王朝1566》(9.7分)、第二高分國劇《走向共和》(9.6分)以及當年還沒有“爆款”這詞兒的時候就是爆款的《走向共和》(8.9分),均出自他手。
再看制作過程,曆時258天拍攝,制作團隊有1060人,輾轉14000公裡先後奔赴新疆、内蒙古、雲南等地取景,全劇60集共2000分鐘、其中1800分鐘是特效,前期籌備長達8個月、後期制作同樣耗時數月。
8月7日開播,縱使衆人觀感不一,但仍要給這份最高配置點個贊:用心了。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雖說張黎導演第一次執導玄幻武俠,但《武動乾坤》的精神内核,與他以往作品一脈相傳:懵懂的少年,在亂世之下如何從連自保都艱難,逆襲到保他人進而保天下?這是“俠”之所以為俠的一段血淚成長史。
《武動乾坤》的男主林動,就是這樣一位少年英雄。
曾經,林動隻願意蟄伏在家,做一個陪伴父親膝下、保護妹妹長大的“宅男”。然而,當父親突然去世、妹妹身中寒毒、被整個部族抛棄,卻又身負對抗異魔任務時,林動不得不一夜長大。
林動的轉變,簡單甩兩張劇照對比,來找找不同:單單一個眼神,就塑造出了兩個林動。
一個單純懵懂,一個堅毅深沉。
這就是張黎所說:“從造型就看得出來的成長。”
把《武動乾坤》目前更新的13集都刷完之後,不得不說:楊洋這回,的确打破了那層殼。
軍藝出身的楊洋,從2010年的新《紅樓夢》到2018年的《武動乾坤》,八年間作為演員的成長軌迹,在我看來,跟林動有幾分吻合。
從靈氣四溢、全憑本能演戲的19歲少年,到如今心志堅定、一步步凸顯演員野心的27歲青年,楊洋的下一個起點,已經從《武動乾坤》開始。
在《武動乾坤》中,楊洋有兩個點,最為搶眼。
其一為打戲,自小入學軍藝,學古典舞出身,這樣的經曆,無疑給楊洋的打戲制造了最大範圍去調動肢體語言的先決條件。
看着林動這段戲,腦海中跳出四個大字:行雲流水。
再看這個一氣呵成的倒挂金鈎,沒有點底子,真做不出來。
打得漂亮,也豁得出去。
楊洋跟吳尊有一段兄弟決裂的重頭戲,開拍前張黎說咱們别老發招發來發去了,為了體現人物關系這段激烈的對戰改成赤膊戰更好。楊洋說好,咱們來。
于是就有了這段反複被按在泥水裡摩擦的打戲。
拍到中途,已經分不清哪是泥,哪是自己,楊洋已經嘩嘩捧起泥水洗臉了。
拍完兩個人的動作,還得被摁在泥水裡拍特寫,憋氣短了不行,重來,一遍遍憋氣,一次比一次憋得久。
這大概就是張黎說的:“他把自己扔出來,他把自己徹底扔給團隊……那泥漿他真是一口口喝啊,而且現場特别冷,身上的盔甲三四十公斤,一場戲拍完上來,人都快休克了。我拍戲拍得不算少,但像他這樣,對我這種信任度的演員,真的不太多。”
其二為哭戲,對比新《紅樓夢》時代楊洋的哭戲,到《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哭戲,再到《武動乾坤》楊洋的哭戲,進步清晰分明。
重點說說第七集,林動在動爹林嘯去世這段的哭戲,情緒有遞進,有層次,足見楊洋定是事前做了一番功課。
起先是不能置信,又感到委屈:
再來是安慰妹妹,強作鎮定:
最後墓碑上深深叩首,跟父親告别,淚水決了堤:
聞者動容。順着這段哭戲,再講講楊洋“武動”中的演技。
早期林動是一個單純調皮的中二少年,按照張黎的要求,所有人物都要動起來。
于是,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林動——
走路帶風,似乎手腳永遠不會安生。
表情浮誇,似乎永遠不會認真。
滿嘴大話,似乎永遠學不會靠譜。
他跟父親鬥嘴,跟一見鐘情的“仙女姐姐”撒嬌,跟族人硬怼……但,痞氣隻是他的保護色。
真正的林動,不輕易示人。他的溫柔,都藏在保護色之下。
到動爹去世,林動恍然明白:自己和父親竟然被視為家人的林琅天利用,他情緒爆發連聲追問林琅天,此刻楊洋用一個破音來诠釋林動内心的交戰和憤怒。
動爹舍生取義,可随之而來的,竟然是林動兄妹被族人背叛,拿去當替罪羊并投入大牢,他此刻已經心如死灰,雖可憑武功脫身,但放棄抵抗。
蜷縮在大牢牆角一叢破草堆中的他,僅用一隻眼睛,眼神中道出了兩個字:絕望。
假如此前的“肖奈”、“夜華”這些角色,令人對楊洋有什麼誤解的話,那麼“武動”裡的楊洋已經走出了被質疑“面癱”的大衆盲區。
如果此前的楊洋,在台詞方面還有些吞音之類的小問題的話,打開《武動乾坤》第七集,聽聽他的台詞,他的原聲吧。
遇上張黎導演,是楊洋的運氣,而抓住這樣的機會,把自己抛出去任君打磨,是楊洋的聰明。
也是他早就宣之于口的“野心”:
“我想做一個人品好,演戲好,能被大家喜歡的人。”
在張黎導演前兩天被衆多明星刷屏轉發的一段采訪中,有這麼一句話:“更好是好的敵人”。
黎叔說:“他們反複地希望再拍再拍,總覺得不滿足,他們老想做到更好更好。”
楊洋“武動”中的搭檔張天愛,曾在采訪中“爆料”說:楊洋拍戲很忘我,也很瘋狂,很認真。特别是楊洋的劇本,不光是記得密密麻麻,他連哪裡需要呼吸都标上了,打上√寫一個“吸”字。
《武動乾坤》拍了八個月,就是200多天,楊洋也就貓在劇組裡,将近一年沒露面。對公認的“四大流量”之一的他來說,也太不把流量當回事兒了。
拍打戲拍到耳朵紅腫,醫生說你這不治不行了,楊洋還不打算告訴導演,想繼續拍,也太不把身體當回事兒了。
拍攝進度嚴重超期,按合約規定要補上超期幾個月的片酬,楊洋說這錢我不要了,給劇組做後期把,也太不把錢當回事了。
看到這兒,我理解了張黎對楊洋的評價——
“他就是個小戲瘋子,非常執着、非常專注、而且非常糾結,是個好胚子。”
也理解了張黎為什麼在采訪裡說:“不能用敬業來形容楊洋。”
黎叔合作過這麼多演員,在他眼裡,演員做得多好都是應該的,但楊洋跟别人不同之處,在于他把創作變成一種愉悅。
堅持十天,靠毅力。30天,靠金錢。200多天呢?黎叔沒說答案,但看過《武動乾坤》的觀衆,心中自然有數。
沒有人,生來就是戲骨。
恰如公認的戲骨何冰,2個月前在斬獲白玉蘭視帝時所說:“當年我們是小鮮肉的時候也不會演,也是一年一年一部戲一部戲這麼過來的,你得給他成長的時間,表演沒那麼簡單。”
每一代的小鮮肉,都有機會通過時間,将自己風幹成戲骨。
但不是每一位流量,都有勇氣,通過流量下降,來成為演員。
《武動乾坤》裡的楊洋終于打破了那層殼,那層叫做“表演舒适區”的殼。
這樣的楊洋,你說配不配得上這部“最高配置”的國産玄幻劇呢?
刀刀叨文藝 原創文章,今日主筆:某小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